小儿推拿调理脾胃常用手法:单掌摩腹和单掌抖腹

山东良医职业培训学校:学中医 到良医 结缘中医在良医

摩腹是扶正的手法,主要调理脾胃,能通三焦。
何谓摩腹?即用全手掌或四指腹轻贴腹部,以脐为中心,做环形运动。逆时针为补,顺时针为泻,平时一般胀气或者积食都是先泻后补,一般不纯泻,也不纯补,要补泻结合。

单掌摩腹方法:掌心内劳宫对准神阙穴(肚脐),掌面放于宝宝大部分腹部,稍稍用力揉动,掌面带动皮下组织揉动,单掌时揉动幅度大,作用力度也大,效果很好。

单掌抖腹手法:五指置于腹部边缘,用力提起腹部连带内部脏腑,做震颤或抖动,频度高、均匀效果好,可以让宝宝配合发出“啊”的声音,宝宝因为声音发颤觉得好玩会非常配合。

腹部推拿,能通,能止痉,能重启正常胃肠蠕动,用于各类脾胃问题。
附赠小儿推拿摩腹8法,家长参考。

1、分推腹阴阳30遍
操作: 以两拇指从剑突起,分别朝两边推动,边推边从上向下移动,直到平脐为止。
作用: 腹泻、腹胀、腹痛、便秘、消化功能紊乱

2、按弦走搓摩30遍
操作: 两手五指并拢,从上到下自两胁来回搓摩至肚角处,手掌要贴紧皮肤如按弦状。
作用: 具有很好的化痰功能,还可以缓解胸闷、气短、咳嗽、喘息、肚子胀满

3、通调任脉10遍
操作: 用手掌或者双拳,从心窝开始沿腹部正中的任脉开始往下推揉至曲骨约20 30次。
作用: 任脉为阴脉之海,可以促进消化,滋阴补虚

4、温掌摩神阙法100遍
操作: 双手掌心相对,用力搓动,然后将发热的掌心紧贴于神阙上,使肚脐感受到温热刺激,直至脐内发热并开始向四周放散为止。
作用: 温补脾肾、调理脾胃,理肠止泻、熄风开窍、宁心安神、交通心肾、温经通络、祛风除湿

5、点揉结肠 10遍
操作: 用拇指沿着结肠的方向一路点压下去,边压边揉,通过点揉,把阻滞点揉开,散掉,经常会听胃肠鸣叫,接着浊气随串气放屁而

作用: 刺激肠蠕动,促进消化

6、荡腹10次
操作手法: 右手按压神阙,先以掌根将腹推向对侧,再用指腹将其拨回,使腹部肌肉沿纵轴像波浪一样来回收缩,频率快、幅度小 。
作用: 增加大小肠蠕动,帮助排便

7、拿腹30遍
操作: 一手食中无名小指在腹的一侧,另一手拇指在腹的另一侧,两手同时向中部推进,并将腹部慢慢提起、放下,缓缓松手,反复提拿数次。
作用: 调理脾胃,健脾化湿,和胃降逆,安神定志

8、振腹1分钟
操作: 振腹操作的技巧在于,此手法类似小孩子拍皮球的动作,即操作者将手掌放于患者腹部,在手掌不离开患者腹部的前提下,做腕关节微屈微伸的快拍皮球动作。操作时保证精神放松、身体放松,才能激发出高频率的震颤。
功效: 增加大小肠蠕动,促进消化
2022-07-05
mcxzy 阅读 9 次 更新于 2025-04-17 07:32:0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补脾经 脾经位于拇指桡侧缘或拇指末节螺纹面,推拿时用拇指螺纹面着力,在小儿拇指的螺纹面旋推500次。作用:健脾养胃,调理肠道,主治食欲缺乏,消化不良,疳积,腹泻,咳嗽,消瘦等病症。揉按外劳宫 外劳宫位于手背侧第2,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推拿时用拇指指端按压在外劳宫上,以顺时针方向...

  • 四指在前,拇指在后推动,不离肌肤,做到随捏、随提、随放、随向前推进。可在早晨起床或晚上脱衣前后进行,上下各五次。对于7岁以上的孩子,可能效果不那么明显,此时可以通过运动促进生长发育。重要的是,孩子的运动应该是快乐和高兴的,可以找一个伙伴一起,减轻压力,并增强脾胃功能。最后,没有一种...

  • 一、调节脾胃功能 通过小儿推拿,可以调理宝宝的脾胃功能,改善食欲,提高宝宝的免疫功能。推拿手法包括点按穴位,每次揉5-8分钟,以刺激脾胃经络,促进气血流通。二、清肝泻火,改善睡眠 立秋时节,通过及时的小儿推拿,可以清肝泻火、解郁散气,改善宝宝的睡眠质量。同时,推拿还可以增强宝宝的肠胃功能,具...

  • 首先,家长可以将双手摩擦发热后,将掌心放在孩子的腹部,特别是肚脐上方,进行顺时针按摩,约50次后改变方向,进行逆时针按摩。这种方法被称为摩腹,是小儿推拿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其次,捏脊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操作过程中,需先将双手搓热,然后沿着婴儿脊柱的两侧,将皮肤轻轻捏起,并一边捏一边向上...

  • 1 补脾经50-100次 推拿者一手握住小儿的手,使其掌心向上,以另一手拇指自小儿指尖推向指根方向,或咽沿拇指桡侧赤白肉际直推50-100次。2 补胃经50-100次 推拿者一手拇指,食指二指固定小儿拇指及其掌指关节,另一手拇指指腹或绕侧面,自小儿拇指指根推向掌根,即推大鱼际外侧缘50-10...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