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给药护理要求以及煎药的方法

中药是中医治疗疾病最常用的一种手段,也是护理人员的主要任务之一,任务完成得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因此,必须正确掌握给药途径、方法、时间,中药起效时间和服药禁忌等有关护理。

  给药要求

  1、严格查对制度 严格查对制度是正确执行治疗的重要保证。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药物的名称、剂量、煎药方法、给药途径、服药方法、服药时间、饮食宜忌等,均应查对核实,正确无误后方可执行。

  2、明确给药方法 要认真按医嘱要求执行不同的给药方法。对中西药合用的病人,在服药时,应注意配伍禁忌。

  3、了解过敏史,熟悉中药的毒副反应 一旦发现过敏或毒副反应时,要及时停药,并配合抢救。

  4、掌握给药时间 在指定时间内给药。同时做到服药到口。

  5、观察服药后反应及治疗效果 服药反应包括正常和不良反应两方面,护理人员必须认真观察之。治疗效果的观察,一是检验有效无效,二是决定再剂或停服。如外感表证病人,服药后,周身微汗出,病人感到全身轻松感,表示表邪已解除,不必再剂;若汗出不透,病人仍有恶寒畏风之感,说明表邪未解,应服再剂。

  中药的煎药法 汤剂是中药最常用的一种剂型,注意煎药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1)煎药前要逐一核对无误,对于有毒或药性峻烈者,尤应注意。

  (2)煎药器具以砂罐、瓷罐为佳。忌用铁锅、铝锅。

  (3)煎药前应先用清水将药物浸泡30-40分钟。加水量应根据药物的量及煎药时间长短而定。一般加水至高出药面3.33cm,第二煎为第一煎加水量的1/3-1/2.

  (4)煎药时间和火候,要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物煎20分钟左右。如为保持发汗解表药的宣散作用,宜用急火快煎。补养药则应文慢煎,时间宜长些,以使有效成分的充分煎出。

  (5)每剂药煎取液量,成人200-300ml,小儿减半。

  (6)需特殊煎法的药物

  ①芳香气薄荷的薄荷 、藿香、钩藤、佩兰、砂仁等药宜后下,煎一、二沸即可。石膏、龙牡、赭石、磁石、珍珠母、石决明、龟板等金石介壳类药物,应先煎半小时左右,再与其它药同煎。

  ②附子、乌头等有毒之品,应另包先煎。尤其是川乌、草乌在剂量较大时,常须煎3小时以上,以舌尝无麻味为度。

  ③旋复花、枇杷叶、海金沙、马勃等药物宜用布包后入煎。

  ④饴糖、蜂蜜月宜在药煎好后去渣兑入。阿胶、鹿角胶、龟板胶应先用黄酒炖化后,待药物煎好去渣冲服。

  ⑤犀角、羚羊角、鹿茸、沉香、琥珀、川贝、三七等药物,需先研成细末,再用开水或煎剂冲服。

  ⑥质轻而面积大的药物,如糯稻根须、玉米须等,应先将该药加水煎煮,然后去渣。再用此水煎其它药物,称为“煎汤代水法”。2023-03-09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09 10:34:0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二、加水:用清水浸泡0.5-1小时后使药物浸透,水过药面。建议药汁容量50-100毫升,需要适当调整水量。三、用火:最好柴火,次者煤气,最次用电。武火煮沸后,一般中药文火煎煮20分钟,解表方、清热方中火煎煮5-15分钟,补益药文火煎煮30-60分钟。煎煮过程中间搅拌1-2次,解表药勿多出气。四、二...

  • 1给药要求 (1)严格查对制度;(2)明确给药方法;(3)了解过敏史,熟悉中药的不良反应;(4)掌握给药时间;(5)观察服药后反应及治疗效果。2中药的煎药法 (1)煎药前要逐一核对无误;(2)煎药器具以砂罐、瓷罐为佳。忌用铁锅、铝锅;(3)煎药前应先用清水将药物浸泡30~40min.加水量应...

  • 使用砂锅或搪瓷盆等非金属器皿进行煎煮,避免使用铁器或金属器皿。根据中药的量,以7:3的比例加水,即7碗水熬成3碗水。可用家中吃饭的小碗测量水量。煎煮过程:将中药倒入准备好的器皿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大火将水烧开,然后转小火慢炖30-40分钟。煎煮完成后,将汤液倒出,尽量保持2-3碗水的量。

  • 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应避免使用铁器。中药入煎前需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为宜,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煎药时间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煎煮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及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即可,滋补药则需先用武火煮沸后改...

  • 3、熬药的火候把控 熬药时火候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药物的发挥。比如芳香类、解表药物,在大火急煎下,药效才会最大程度的发挥;而滋补性中药,应小火久炖,才会使药效达到最高。不过一般情况下,只需要先武火煎煮10分钟,再转为文火煎煮20分钟,两遍熬煮合计1小时左右即可。4、熬药遍数及药液量 当...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