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药方有益于治疗鼻出血?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可单纯由鼻腔、鼻窦疾病引起,也可由某些全身性疾病所致,以前者为多见。可单侧出血,亦可双侧出血,表现为间歇性反复出血或持续性出血。轻者鼻涕带血,重者可大量出血而休克,反复出血可导致贫血。
中医学将本病称为“鼻衄”,古人根据病因和症状不同尚有不同的命名,如伤寒鼻衄、时气鼻衄、虚劳鼻衄、经行鼻衄、红汗、鼻洪、鼻大衄等。
【方一】桑菊饮
【出处】《温病条辨》
【组成】桑叶18克,菊花15克,桔梗9克,连翘9克,杏仁9克,薄荷6克,芦根12克,甘草6克。
【功用】疏风清热,凉血止血。
【主治】外感风热或燥热之邪犯肺,邪热循经上壅鼻窍,热伤阳络发为鼻衄。
【方解】方中重用桑叶疏散上焦肺热;菊花散风热,清利头目而肃肺,杏仁、桔梗宣利肺气;连翘、薄荷清热解毒;芦根清热生津止渴;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菊花具有缩短凝血时间的作用,还能抑制组织胺所致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二】凉膈散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川大黄、朴硝、甘草各600克,山栀子、薄荷叶、黄芩各300克,连翘1.2千克。
【功用】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主治】胃平素有积热或过食辛燥,胃热炽盛,循经上炎,损伤鼻中阳络,血液妄行,由鼻而出,发为鼻衄。
【方解】黄芩、栀子清热泻火;薄荷、连翘疏解外邪;竹叶清热利尿,引热下行;大黄、芒硝、甘草利膈通便。全方清上泻下,火热清,则鼻衄止。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连翘具有抗炎、解热、提高免疫功能,促进白细胞吞噬功能。大黄能改善毛细血管脆性,促进血小板增生,缩短凝血时间,从而止血。
【用法】上研为粗末。每服6克,水300毫升,入切片,蜜少许煎至210毫升,食后温服,小儿可服1.5克。每日2次。
【方三】龙胆泻肝汤
【出处】《医方集解》
【组成】龙胆草12克,栀子18克,黄芩9克,泽泻12克,车前子9克,木通6克,当归12克,生地黄12克,柴胡12克,甘草6克。
【功用】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主治】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暴怒伤肝,肝火上逆,蒸迫鼻窍,血随火动,血溢脉外发为鼻衄。
【方解】方中龙胆草、栀子、黄芩清肝,生地黄、当归养血调肝,佐柴胡疏肝解郁,车前子、木通、泽泻利湿清热,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本方中所含栀子、黄芩均有良好的止血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四】泻心汤
【出处】《金匮要略》
【组成】黄连9克,黄芩12克,大黄6克。
【功用】清心泻火,凉血止血。
【主治】五志过极,心火亢盛,迫血妄行,鼻血外涌可发为鼻衄。
【方解】大黄、黄芩、黄连苦寒直折,清心泻火;可加白茅根、侧柏叶、茜草等加强凉血止血之功;心烦不寐可加生地黄、木通、莲籽心以清热养阴,引热下行。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大黄能改善毛细血管脆性,促进血小板增生,缩短凝血时间,从而止血。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五】知柏地黄汤
【出处】《医宗金鉴》
【组成】熟地黄24克,知母18克,黄柏15克,山药12克,山茱萸12克,茯苓9克,泽泻9克,牡丹皮9克。
【功用】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主治】阴虚火旺虚火上炎,血液升腾溢于鼻窍,发为鼻衄。
【方解】方中地黄滋补肾阴,山茱萸、山药补肝肾,泽泻、茯苓泄肾健脾利湿,牡丹皮泻火祛瘀,知母、黄柏泄虚火。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柏有保护血小板,使之不易破碎的作用,并能促进瘀血吸收。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六】归脾汤
【出处】《济生方》
【组成】人参12克,白术12克,茯神12克,炙甘草6克,黄芪12克,龙眼肉9克,酸枣仁9克,木香9克。
【功用】健脾益气,摄血止血。
【主治】脾不统血脾气虚弱,气不摄血,血不循经,溢于脉道,发为鼻衄。
【方解】本方气血双补,兼养心脾,脾旺生化有源,统血摄血之权自复。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能使疲劳和受害的肌细胞很快恢复,增强体力;有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的作用,可防止氯仿、组织胺或负压所造成的渗透性增加现象,并能使X射线引起的脆性增加的病理现象迅速恢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七】泻白散
【出处】《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地骨皮、桑白皮各30克,甘草3克,粳米50克。
【功用】清肺泻热止血。
【主治】肺热上灼,鼻窍阳络受损而致鼻衄,伴咳嗽、痰黄、舌红,脉数等症。
【方解】本方以桑白皮清肺热、泻肺气;地骨皮泻肺中伏火;甘草、粳米养胃和中。四药合用,清热而不伤阴,泻肺而不伤正,使肺气清肃,火热下降而衄自止。
【药理】方中地骨皮有解热、止血作用;桑白皮对呼吸系统有平喘、止咳、祛痰作用。
【用法】上药锉散,以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饭前服。每日1剂。
【方八】三生饮
【出处】《云南中医杂志》
【组成】生地黄20克,生桑皮20克,生侧柏叶15克,降香6克,桔梗10克,炒枣仁10克,麦冬10克,甘草6克。
【功用】清火降逆止血。
【主治】气火上逆而致鼻衄,伴身热,头痛、咽喉干燥、咳嗽痰黄等症。
【方解】方中生桑皮疏散风热;生地黄、麦冬滋阴清热;生侧柏叶、降香凉血止血;桔梗引药上行;炒枣仁安神;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侧柏叶有止血作用,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生地黄亦有止血作用。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日2次。
【方九】茜根散
【出处】《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茜草根、黄芩、蛤粉炒阿胶、侧柏叶、生地黄各30克,炙甘草15克。
【功用】清热凉血止血。
【主治】血分有热血液妄行而成鼻衄。
【方解】方中茜草根、蛤粉炒阿胶、侧柏叶凉血止血;黄芩、生地黄清热养阴生津;炙甘草调和诸药。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阿胶能改善体内钙平衡,使血清钙含量增高,促进血液凝固以止血。还能使体内被减低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迅速增多。
【用法】上药为末,每次取12克,以水250毫升,加生姜2片,煎至170毫升,去渣温服。每日2次。亦可将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
【方十】独圣汤
【出处】《圣济总录》
【组成】黄芩150克。
【功用】清热止血。
【主治】血热妄行所致鼻衄。
【方解】本方重用黄芩一味,取其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效。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芩可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故能止血。
【用法】上一味,细锉如麻豆大。每服21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渣温服。
【方十一】茜梅丸
【出处】《普济本事方》
【组成】茜草根、艾叶各30克,乌梅肉15克。
【功用】凉血止血。
【主治】鼻衄量不多,血色鲜红者。
【方解】方中茜草根、艾叶凉血止血;乌梅肉收敛止血。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茜草根能缩短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故能止血。
【用法】上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克,乌梅汤下。每日2次。
【方十二】四生丸
【出处】《妇人大全良方》
【组成】生荷叶、生艾叶、生柏叶、生地黄各等份。
【功用】凉血止血。
【主治】血热妄行所致的鼻衄,血色鲜红,口干咽燥,舌红或绛,脉弦数有力。
【方解】方中生柏叶凉血止血,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生荷叶清热止血散瘀;生艾叶性温而止血,有制约寒凉,防止留瘀之效。诸药合用,共奏凉血止血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侧柏叶有止血作用,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生地黄有加速血液凝固作用。
【用法】上药捣烂,制成丸剂。每丸20克,每次取1丸,温服。每日2次。
2020-01-01
mcxzy 阅读 19 次 更新于 2024-11-16 12:39:2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鼻出血是多种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症状。 可以分为(1)肺经热盛性(2)胃热炽盛性(3)肝火上逆型(4)肝肾阴虚型(5)脾不统血型 民间运用独特疗法止血,奏效迅速,无副作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穴位按摩法 取穴:肩井穴(位于大锥与肩峰连线中点) 治法:患者取坐位,术者用食、拇指掐捏,挤压...

  • 有助于止血。冷毛巾湿敷能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但须维持10~20分钟。一般来说,小血管破损的鼻出血经按压110~15分钟后会自行停止。若松手后仍有出血,应再继续按上述方法按压10~15分钟。仍无效就需上医院检查和治疗。 3.塞鼻止血法:...

  • 出鼻血经专科医生检查如无发现鼻腔疾病与出血性疾病则不必太担心多是因感冒后鼻炎尤其是干燥性鼻炎.鼻血有可能是因为空气比较干燥鼻粘膜也比较干燥脆弱容易出血.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