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穴位后的热感代表什么

按摩穴位后的热感代表:“得气”,是推拿按摩后所产生的一种感觉、一种功效、使气血周流、经络畅通、营卫调和、平衡阴阳、从而调动机体的抗病能力、促进临床症状的缓解和消除、起到预仿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治 唇炎建议用合谷、曲池穴试一试。2012-04-14
为什么会出现脾热、肝热、心热和肺热呢?中医认为,肺、脾、肝、心四脏与水液代谢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这几个脏腑的水液代谢一旦发生紊乱,身体就容易出现各种不适,表现为“热象”。通过穴位按摩,可有效缓解这一症状,为各脏“降温”。穴位按摩操作简便,并有较好的效果。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通过按摩哪些穴位可为各脏器“降温”吧!

脾热:按摩内庭穴“降温”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水液”,当饮入的水进入胃后,精华部分会输入到脾,进而输布到全身各处,使人体滋润。脾有热时,水液的输布受到影响,容易出现皮肤干燥、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

按摩内庭穴:内庭穴(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中医认为,脾与胃相表里,因此,按摩此穴可以很好地消“脾热”,该穴位还是上火的“克星”,每天早晚用大拇指点揉100次,可以祛火润燥。

肺热:按摩合谷穴“降温”

中医认为“肺主通调水道”,肺不好的人容易生痰、口干等,肺有热往往表现为牙疼、耳鸣、眼睛红肿、鼻出血、咽喉肿痛、便秘等。

按摩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中医认为,大肠与肺相表里,临床上很多肺热的患者,针刺合谷穴往往能收到较明显的效果。

心热:按摩心包经穴“降温”

水液经肺的肃降作用后,还须以心脏为动力,才能随营气循经脉而运行于体内。若心火过旺,常出现口干舌燥、心情忧郁、烦躁、失眠、舌尖发红等一系列心火炽盛的表现。

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为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心包经。其走向是从左乳上方天池穴往上行至腋窝,再沿手臂内侧中线行至左手中指指端中冲穴。在心包经走罐或刮痧或按摩,可以达到泻心火的目的。

肝热:按摩太冲穴“降温”

肝脏的功能主要是“主疏泄、调畅气机”,水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若肝有病变,则气机不调,气滞水停。肝火旺的人常表现为头晕、易怒、口干舌燥、睡眠不稳定、身体闷热、舌苔增厚等。

按摩太冲穴:太冲穴在脚背上,位于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是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因此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在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下向上推揉3分钟。2012-04-14
按摩是一种被迫运动和穴位刺激,按摩高手一般点穴按摩,穴位都有这种反应2012-04-14
按摩穴位后的热感就是说体内血液循环加快了。温通血脉,打通经络是按摩要达到的效果。2012-04-14
得气是针灸学的术语。

按摩后热感一是摩擦生热,二是气血的聚集,三是聚集的气血在冲击经络帮助疏通。2012-04-14
证明人体的精气运作开了!2012-04-16
mcxzy 阅读 54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7:51:3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足三里是胃经上的强壮要穴,胃经下出于历兑穴,上达承泣穴,艾灸可以温通经络,所以艾灸足三里后,脸部会有热感。

  • 这是艾灸的正常反应,说明艾灸起作用了。你这种热,跟平常大家理解的热不一样,它不是艾条熏烤产生的炙热和温暖,而是一种透热,扩热,传热,近端不热远端热,表皮不热皮下脏腑和胸腹热。如果对这个感觉敏感,还能感觉到热的传动,沿经络循行的路线传动。像灸艾灸肾俞、关元俞、腰阳关、命门这些穴位...

  • 按摩涌泉穴可以调理阴虚火旺。患者可以坐着或仰卧,用大拇指推搓涌泉穴,直至产生热感,每次约5分钟。涌泉穴位于足掌心前1/3与后2/3交界处的凹陷中,推擦此穴100次左右,能滋阴退热。二马穴(又名二人上马)位于手背无名指及小指掌指关节后凹陷中。按揉此穴100~300次,能滋阴补肾,顺气散结。阴虚...

  • 按摩此穴有通经活络、润滑脾燥、清热明目、调理肠胃、排除湿热之功。不仅适合湿热体质者日常保健,而且还能辅助治疗消化不良、胃溃疡、肠炎、牙痛、口腔溃疡、乳腺炎、感冒、上肢麻痹、颈椎病、半身不遂等疾病。手三里穴配合曲池穴对于风团、荨麻疹等湿热导致的皮肤病有治疗之功 ,但是温针灸并不适合日常...

  • 4、涌泉穴在脚心,脚掌前1/3与后2/3中间交界处的凹陷处。按摩涌泉穴可以缓解神经衰弱、记忆力减退和倦怠感,同时可以缓解失眠、嗜睡,对头晕、焦虑烦躁也有较好的缓解作用。按摩时用双手拇指在涌泉穴作前后反复的推搓,或用双手掌自然轻缓地拍打,以足底部有热感为宜,...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