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风寒束表症引起的发热有哪些药方?

【中药处方】
(1)风寒束表症。
①杏苏散
[主治]外感凉燥症。
[处方]苏叶10克,苦杏仁9克,法夏9克,云苓12克,陈皮6克,前胡9克,桔梗8克,枳壳6克,生姜3片,大枣6枚,生甘草3克。
[用法]将上药放入砂罐中,加水适量,煨煎至浓汁,去渣。1日1剂,分3次饮服。兼有腹泻者,加入苍术9克,川朴9克;风寒较重者,加麻黄3克;恶寒发热,口渴咽痛者,加入黄芩9克,连翘10克;痰多兼气喘者,加入紫菀10克,枇杷叶10克;头痛甚,加白芷10克,川芎9克,蔓荆子8克。
②华盖散
[主治]素体痰多,肺感风寒症。咳嗽上气,呀呷有声,吐痰色白,胸隔痞满,鼻塞声重,恶寒发热,苔白润,脉浮紧。
[处方]紫苏子(炒)30克,麻黄(去根节)30克,杏仁(去皮尖)30克,陈皮(去白)30克,桑白皮30克,赤茯苓(去皮)30克,甘草15克。
[用法]上药为未,每服6克,水一盏,煎至六分,不定时A服。若鼻塞声重加防风、薄荷;痰气不利:加地骨皮、桔梗;咳嗽喘促加知母、贝母;肺热咽痒咳嗽:加〈石膏、麦门冬〉。
③金沸草散
[主治]发散风寒,降气化痰。伤风咳嗽。恶寒发热,咳嗽痰多,鼻塞流涕,舌苔白腻,脉浮。
[处方]旋覆花90克,麻黄90克克,前胡90克克,荆芥穗120克,炙甘草30克,半夏(姜汁浸)30克,赤芍药30克。
[用法]上为末,每服6克,水1盏,加生姜、大枣,同煎至6分,热服。如汗出并三服。
2020-01-02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19 15:52:5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常方]苏羌达表汤 [方义]紫苏辛、温。入肺、脾经。发汗解表,行气宽中;防风辛、甘,微温。入膀胱、肝、脾经。祛风解表,胜湿解痉,止泻止血;杏仁性温、味苦。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主治风寒感冒,恶...

  • 发烧手脚发凉时,多见于风寒束表证引起的发烧,属于寒证,可以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具有辛温解表的功效。如果寒湿比较重,肢体酸痛、头重头胀等症状,体温不高,可以加羌活、独活祛风除湿,用羌活胜湿汤加减。如果发烧时手脚发烫,多见于风热犯表证,属于热证,可以用银翘散加减,具有辛凉解表...

  • 1,风寒束表证 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咳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治法:辛温解表。常用中成药:正柴胡饮颗粒或通宣理肺丸加减。2,风热犯表证 症状: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

  • 常见风寒束表的证候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脉象浮紧。这种症状是风寒之邪外束导致卫阳郁闭的结果,发热是正邪交争的表现,头身疼痛和薄白苔、浮紧脉为风寒表证的特征。治疗上,首选辛温解表法,如用麻黄汤加减。寒中少阴的恶寒则无发热,主要症状为身倦肢冷、精神萎靡、...

  • 1、风寒与风热的细节区别即是感冒的风寒束表证与风热犯表证不同。2、风寒束表证的临床表现有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肢节酸疼,鼻塞不通,声重,鼻流清涕,喉痒,咳嗽,痰稀薄色白,口不渴或者口渴喜喝热水,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治法为辛温解表,代表方为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