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辨证看上火

上火是日常常见的一种病症。
尤其是临近年关或亲友聚会,大吃大喝,亦或是遭到亲戚朋友的连环问,都容易让人 上火 !!
中医说“上火”:
1、饮食原因。 如夏天吃烧烤,冬天吃辛辣火锅,多是补阳或辛辣食物扰动阳气而起。
2、情志失常。 中医认为情绪会扰动气运动引起上火,如“怒则气上”“思则气结”。
3、补过头了。 小九在临床就遇到吃多人参、枸杞,而上火出现流鼻血、口舌溃烂的情况。
4、气候原因。 如秋季燥气盛行,则人体津液不足,导致体内火气上炎。
5、熬夜。 阳气亢奋,“气有余”而上火,所以熬夜上火不是骗人的!
上火用药也需要辨证,首先应该分辨实火还是虚火。
1、实火
多由外感六淫之邪引起,症状重,来势猛,突然爆发,常表现为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燥、牙龈溃烂、流鼻血、牙痛。
实火要泻,还要根据致病因素配伍其他作用的药物。
首先,需重用清热解毒药,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蒲公英、鱼腥草。
实火中夹杂风、湿等因素,治疗上还需要加一些除湿药、祛风药。
五脏之火中,常表现为实火,需重用苦寒之品,如心火太旺用黄连,胆火用黄芩,胃火用石膏,肺火用栀子等。
2、虚火
虚火多由饮食情志不节以及房劳过度等引起,症状轻,时间长,反复发作,常表现为心烦失眠、口燥咽干、腰膝酸软、头晕目眩、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虚火治疗要补中有散、温中有清,侧重于清热、补虚、散热。
如石膏、知母、栀子可清热泻火;黄连、黄芩、龙胆清热燥湿;薄荷、菊花、大黄、牛黄、冰片、雄黄用来清热散热。
阴虚火旺所致的发烧、五心烦热类上火,需滋肾水,可用当归六黄汤、知柏地黄丸。
脾胃虚所致的口舌生疮,心烦失眠类上火,需清热兼补虚,可用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
肝郁类上火,需行气解郁,可用越鞠丸。

五脏中,肝、胃、心三脏较为容易上火,在选择用药时也是有针对性的。
肝火旺
常见为面红目赤、头痛头晕、烦躁易怒等,可用杞菊地黄丸来滋养肝肾,也可用柴胡疏肝散来清肝火。
胃火旺
常见为牙龈肿痛、口干口苦、口臭或有异味、大便秘结、小便短黄,可用清胃散来清胃泻火,也可用沙参麦冬汤来滋养胃阴。
心火旺
常见为口舌生疮、面赤口渴、心中烦热、失眠、便干,实证上火常用导赤散来清心泻火;阴虚“上火”可用交泰丸来交通心肾。
综上,我认为上火,要想治疗效果好,在治疗上可不是那么简单哦,得辨证求因,灵活用药,从源头解决上火问题。 #名训堂中医馆# #商丘中医# #中医刘英#
2022-07-21
mcxzy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6:04:3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肝火常见头痛剧烈、面红目赤。治疗上需清热降火,左金丸或当归龙荟丸是合适的选择。肾火表现为头晕目眩、五心烦热等。治疗上宜滋阴补肾,六味地黄丸或知柏地黄丸是合适的选择。除药物治疗外,夏季“上火”者还应多饮水、多吃瓜果,并保持心情舒畅,以助降火。

  • 1. 胃火 实火表现:上腹部不适、大便干结、口干口苦,可能伴有鼻血、刷牙时牙龈出血、烦躁不安、易饥饿、舌头红且舌苔黄。此时应多食用西瓜、苦瓜、丝瓜和海带根等。虚火表现:口干舌燥、常感口渴、大便干结、舌苔薄或无,伴随饮食减少、低热、腹胀。可以尝试甘蔗汁、梨汁或蜂蜜水。2. 肺火 实火表现:...

  • 结合人体内在情况,这些火还可统分“虚、实”两大类,症状重、来势猛的属实火;症状轻、时间长,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的属虚火。治疗上火要注意两点:一是选用中药,而不盲目用西药,因前者是调理全身以治本,后者为针对症状治标。二是遵照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如治中焦火宜投清胃散等,治心火用导...

  • “上火”从中医理论看,认为是人体阴阳平衡失调的结果。感受外邪,或人体机能活动亢进,就会出现阳盛阴衰的热证证候。上火的具体表现一般在头面部居多:咳嗽咽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燥、烂嘴角、溃疡、冒痘痘、流鼻血、牙痛、失眠多梦等。人体的各个部位是有联系的,因此身体各个部位都有不同程度...

  • 1. 舌质探查五脏 健康的舌头,应是舌体柔滑,淡红如玉,舌苔薄白均匀。舌尖反映心肺的动态,两侧连接肝脾,而舌根则暗示肾的健康。当体内上火,最先显露的往往是舌头的异常。2. 红舌与心火 舌尖红,不仅是红色的加深,还可能伴随着口干、烦躁等症状。心火旺盛时,轻者可尝试导赤散,重者则需要泻心...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