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辅导:基本病因——阴阳失调

阴阳失调的概念
  阴阳失调,即是阴阳之间失去平衡协调的简称。是指机体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阴阳两方面失去相对的协调与平衡,从而形成阴阳或偏盛,或偏衰,或阴不制阳,或阳不制阴,或阴阳互损,或阴阳相互格拒,或阴阳亡失等的病理状态。同时,阴阳失调又是脏腑、经络、气血、营卫等相互关系失去协调,以及表里出入、上下升降等气机失常的概括。
  中医发病学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因此,不论外感六*、内伤七情、饮食劳伤等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都必须通过机体内部的阴阳失调才能形成疾病,所以,阴阳失调是机体各种生理性矛盾和关系遭到破坏的总概括,又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根据。阴阳在中医学中具有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内涵,而具体到阳气和 ,除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外, 、阳气两方面之间亦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对立又统一,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这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阳气的功能是温煦机体,卫外御邪,助养精神,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推动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阳气的正常,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关键,并起着主导作用。故《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 的功能,是内溉脏腑,外濡腠理,化生阳气,助长精神。 既是机体的组成成分,亦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在中医学的病机理论中,阴阳两方面的关系失去协调平衡,则又是对人体各种功能性和器质性病变的高度概括。
阴阳失调的主要内容
阴阳失调病机,甚为复杂,但其主要表现,不外阴阳的偏胜、阴阳的偏衰、阴阳的互损、阴阳的格拒,以及阴阳的亡失等几方面。[概括表]2023-02-13
mcxzy 阅读 8 次 更新于 2025-04-20 13:23:1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病因就是致病因素,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会破坏人体生理动态平衡,是引起疾病的原因。病因包括外感病因(六淫、疠气)、内伤病因(七情、饮食、劳逸)、病理产物病因(痰饮、瘀血、结石)和其他病因(外伤、寄生虫、胎传)。 六淫又称六邪,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六淫的概念是从六气转化而来,六种气候...

  • 一、病因的概念 病因,又称致病因素、病邪、病原,是引起人体发生疾病的原因。 二、中医病因的分类 外因:六淫,疫疠。 内因:七情,劳倦,饮食。 其他:外伤:金石,水火烫伤,虫兽 病理产物:淤血、痰饮。 第一部分 外感病因 六淫 一、六气与六淫 1.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

  • 中医基础理论主要内容可分为以下四部分: (一)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对中医理论体系形成影响较大的哲学思想主要有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 气一元论讨论的是气是构成世界的本原,即世界本原于气。气是运动不息,变化不止的,其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物质世界的诸般变化均源于气的运动变化,即...

  • 中医基础理论中,病因和病机的概念常常被用来解释疾病的产生和发展。例如,当人们感冒时,病因可以归结为外感风邪或时行疫毒,以及正气虚弱,肺卫功能不足。而病机则描述了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人体,具体表现为肺脏功能的失调。中医认为,肺为五脏之华盖,位于胸中,主要负责呼吸和气的调节,开窍于鼻,主管气体...

  • 中医学认为七情在一般情况下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并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所能调节的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脏阴阳气血失调,才能导致疾病的发生,此时的七情,才能成为致病因素。七情内伤致病不同于六淫,六淫之邪主要从口鼻或皮毛侵入机体,而七情则是直接影响有...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