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内伤,百病由生!夏季养脾推荐 4 道药膳

中医认为,夏季人体消耗相对较大,需要加强脾胃的运作,才能够不断地从食物吸收营养。同时,夏天人们大量食冰冷饮料和瓜果,易损伤脾胃,有很多人容易“苦夏”,表现为不思饮食、乏力。而通过健脾益气则往往能达到开胃增食、振作精神的效果。
特别是岭南地区 ,笔者认为岭南人体质以脾胃虚弱为本,四季调养均应重脾胃。
岭南地区背靠五岭,前濒大海,在地理位置上形成自身封闭地理环境。在气候上,岭南地处北回归线两侧,接近赤道,属热带、亚热带气候,与北方气候特点有别。岭南属海洋性气候,空气相对潮湿,环境上形成 “外湿” 状态, 外湿内侵脾胃,影响脾气健运而导致脾胃虚弱。

加之岭南全年日照时间较长,平均气温较高,终年炎热而无严寒,热邪偏盛,其人习饮凉茶以降其火,而凉茶多是苦寒辛凉之品,久用克伐脾土,脾胃会更加虚弱。
故岭南人群以脾胃虚弱体质者恒多,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发现岭南人体型多消瘦,主因即为南方人脾不运化水谷精微,虽能食却消瘦居多,而稍食肥腻之品,则 超过脾胃运化负担,易为腹痛腹泻。
养生 重在养脾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来,脾胃功能与人体免疫功能关系极大。
脾虚时免疫系统会出现异常表现。免疫器官呈萎缩、功能细胞数减少等发育不良样改变, 以及以低下为主的免疫功能紊乱。抵抗力减弱,故易罹患诸病,且所患之病易发展、传变。
同时在“有关健脾补脾的疗法”在免疫调节方面作用的实验中发现,健脾疗法可明显提高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对免疫系统的保护是迅速而直接的。
所以在中医 养生 界中,有 “ 养生 重在补脾” 的说法。我们作为脾虚一族的岭南人,更需重在养脾了。

中医最古老的经典典籍《黄帝内经》有云: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一般来说,人体的阳气不足,可借助春夏的阳热之气来温养;春夏季节,借助自然界阳气生发之势,再给予适当的养阳之品,从而起到更强的补阳作用。 所以,岭南人的脾胃阳虚体质,正适合夏季补养。
广东民间有很多 健康 食疗的方法,适合脾虚人群在夏季的调养:
1、清补凉瘦肉汤
材料 :瘦肉250克、生熟薏米10克、莲子5克、百合5克、淮山10克、玉竹5克、茨实5克。
做法:
1.把瘦肉放落滚水中煮5分钟,取出洗净;
2.洗净全部 清补凉配料 ;
3.把适量的清水煲滚,放入全部材料,煲3小时,汤成,用盐、生抽适味即可。
按语
清补凉 为广东民间常用健脾中药材,只是一类 淡渗利湿、健脾益气 的中药材总称,没有固定配方,大体有 黄芪、党参、白术、薏苡仁、茯苓、沙参、玉竹、淮山、莲子、芡实 等,药性平和,适合长期食用。
此汤清甜滋补,有 祛湿开胃、除痰健肺 等温和清凉功效,特别适宜 身体瘦弱虚不受补者 饮用,是夏秋季节的合时汤水。
2、山药苡仁粥
材料 :山药粉60克,薏苡仁30克。
做法 :先将薏苡仁洗净水煮,将熟时,调入山药粉,用文火继续煮至粥熟。早晚温服。
按语
淮山 健脾益气, 薏苡仁 渗湿止泻。适合广东人因脾气而生湿,出现纳呆食少,大便溏薄等情况。
3、参苓粥
材料 :人参(或党参)15克,白茯苓10克,生姜若干,粳米100克。
做法 :先将人参(或党参)、生姜切为薄片,把茯苓捣碎,浸泡半小时,煎取药汁,后再煎取汁,将一、二煎药汁合并,分早晚两次同粳米煮粥服食。
按语
人参益气补虚,茯苓健脾养胃。适用于 气虚体弱、脾胃不足、倦怠无力、面色苍白、饮食减少、食欲不振、反胃呕吐、大便稀薄 等症。
人参大补元气,补气力专效宏,提高人体免疫力效果尤佳。若以党参易之,则党参补气力平和缓,对人群的抗疲劳能力不突出。

4、猪脾粥
材料 :猪脾1具,党参15克,橘红6克,粳米100克,生姜、葱白、食盐适量。
做法 :党参切碎,生姜拍碎,与粳米同煮至米熟汤稠,此时加入事先已切成薄片的猪脾、葱白和橘红,至粥成后去橘红,加食盐调味,空腹服用或代早餐用。
按语
党参、梗米健脾开胃,猪脾具有健脾胃的作用,加上健脾诸药材, 适合因脾胃虚弱,消化功能低下,不能很好消化吸收饮食物,导致 稍食 则胃脘胀满,虽能食而消瘦明显,大便经常溏泄的人,这些人吃猪脾粥大有裨益。

叶振宇
主任中医师
简介
现在广州医科大学中医教研室、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任职,广州市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药膳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委。至2013年,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省部级 科技 进步奖一项,广东省抗非三等功,广州市抗非先进分子荣誉。
擅长
专业擅长中西医结合内科常见病,擅长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疾病,对慢性咳嗽,哮喘,支气管扩张,特发性肺纤维化以及肺部肿瘤疾病治疗尤有心得。
2022-06-20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16 15:41:5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 ”脾胃是后天之本”,并有「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一说。 初秋仍有夏的高温,加上天晴少雨,气候干燥,此时感染到的燥邪为温燥,主要伤阴,即损害人体的津液。而这个时机脾胃仍容易受到侵害,所以疾病出现,因此养生应该先以脾胃为先,那么怎样调养出好脾胃呢? 一、脾胃是身体的轴心 脾和胃虽...

  •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是金代著名医家李杲(字东垣)提出的著名观点。其理论源于《黄帝内经》“谷气通于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九窍者,五脏主之。五脏皆得胃气,乃能通利”、“人以脾胃为本,盖人受水谷之气以生”等论述。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中医科刘纳文 在金代以后的几百...

  • 这是因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就像我们人体的大仓库。如果这里没有足够的食物,不能从中央分配到地方,就会导致地方不满,地方叛乱,上至呼吸道、仲达妇科、泌尿系统,下至四肢,外有皮肤和毛发,内有心脏。由此可见,先养生养胃没有错。到了夏天,持续的炎热高温只会导致脾胃功能下降,...

  • 人之生长,乃土中之精,化生五谷,五谷入胃,化生气血,长养五脏,呵护肌肤,解毒防病;人之老死,乃土之糟粕,毒自外来(如饮食不节),或毒自内生(如脾胃纳运失司),以致气血痰火湿食诸邪停聚,阴阳失衡,水火失调,五脏失养,九窍不通,人之衰老病死,莫不由此,正所谓脾胃内伤,百病由生。故长寿之道,大便常调; 养生...

  • 脾胃虚弱,生化乏源,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味着脾胃功能不足,无法有效地消化吸收食物,进而导致身体无法获得充足的营养。根据吴雄志先生在《中医脾胃病学》中的论述,脾胃内伤可引发多种疾病,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生化乏源,精、神、气、血、津、液不足:脾胃虚弱导致身体各个方面的能量...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