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命名的三要素是

十二经脉命名的三要素是介绍如下:

十二经脉的名称包括三部分,即手或足经、阴或阳经、脏或腑经。如手太阴肺经等。
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并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条经脉分别归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
一般来说,手经行于上肢,足经行于下肢;阴经行于四肢内侧而属脏,阳经行于四肢外侧而属腑。
十二经脉包括:
1、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
2、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
3、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
4、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具有运行气血、联接脏腑内外、沟通上下等功能,无论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都会引起经络的病变。因此,了解十二经脉的循行、功能和发病情况,对防病治病均有很大的意义。
扩展资料:
一、分布
十二经脉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六阳经分布于是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
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三阴经上肢分别为手太阴肺经在前、手厥阴心包经在中、手少阴心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太阴脾经在前、足厥阴肝经在中、足少阴肾经在后,其中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8寸以上,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
三阳经上肢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在前、手少阳三焦经在中、手太阳小肠经在后,下肢分别为足阳明胃经在前、足少阳胆经在中、足太阳膀胱经在后。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的分布是,足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寸处;足太阴脾经行于胸中线旁开6寸,腹中线旁开4寸处;足厥阴经循行规律性不强。
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寸,腹中线旁开2寸;足太阳经行于背部,分别于背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足少胆经分布于身之侧面。
二、表里关系
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通过经别和别络相互沟通,组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即“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足之阴阳也。手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心主(手厥阴心包经)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手之阴阳也。”
相 为表里的两经,分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侧的相对位置,并在四肢末端交接;又分别络属于相为表里的脏腑,从而构成了脏腑阴阳表里相合关系。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不仅由于相互表里的两经的衔接而加强了联系,而且由于相互络属于同一脏腑,因而使互为表里的一脏一腑在生理功能上互相配合,在病理上可相互影响。在治疗 上,相互表里的两经的腧穴经常交叉。
2023-08-07
mcxzy 阅读 18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1:05:3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十二经脉的命名包含方位、器官和经脉名称三个要素。方位,指经脉所处的位置,如手太阴肺经位于手部,足少阳胆经位于足部;器官,指经脉与其所属脏腑的联系,如手厥阴心包经与心包相连,足太阴脾经与脾相连;经脉名称,则是经脉的名称,如手少阴心经、足阳明胃经。这三个要素共同构成了十二经脉的命名体系,...

  • 经络新解:经络本身是一种意识规律活动的产物,它的的活动以气和意识做为物质,活动的路径即为经络。内气:重在体内规律活动的一种意识。并且合以下三要素 内气的三要素:A.有明确的布《布置,调控》气位置 B.有由动静演生的方向性 C.在身体部位之间的左右交叉性,并有一交叉点 举例说明:1.意识...

  • 经络新解:经络本身是一种意识规律活动的产物,它的的活动以气和意识做为物质,活动的路径即为经络。 内气:重在体内规律活动的一种意识。并且合以下三要素 内气的三要素: A, 有明确的布《布置,调控》气位置 B, 有由动静演生的方向性 C, 在身体部位之间的左右交叉性,并有一交叉点 举例说明: 1, ...

  • 1)周天功,只要是练通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强调通小周天和大周天的,不管改成什么名堂,都属于周天功,其中包括内养功,真气运行法,李景悟太极内功,林厚省太极气功十八式,平甩功。。。(也不管是属于动功还是静功)2)硬气功,那些能抗打的或能抗重击砍刀的都属于硬气功 3)三脉七轮,不管是什么...

  • (三) MS 3额旁2线épángxiànⅡ(胃区、肝胆区) 【部位】:在头前部,从胆经头临泣穴向下引一直线,长1寸(3厘米)。 【主治】:对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疗效,对肝胆疾病引起的右上腹部疼痛也有一定的疗效。 【刺法】:从头临泣穴沿皮向下刺入1寸,行快速运针手法。 (四) MS...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