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术语:肺肾两虚

肺肾两虚,病证名。指肺肾两脏并见虚证。肺肾为母子关系,二脏病理相互影响,一脏虚弱可导致另一脏不足。有肺肾阴虚和肺气虚、肾阳虚之别。肺肾阴虚以咳嗽,盗汗潮热,五心烦热,腰膝酸软,遗精为主症,治宜滋阴降火;肺气虚、肾阳虚以咳嗽气短,畏寒肢冷,自汗,阳萎,或见浮肿为主症,治宜温补肺肾。2023-02-23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14 16:25:1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肺肾两虚是中医的术语,指的是五脏中的肺脏和肾脏的出现虚证,两者相互影响,对身体的造成不利的相关症状。肺肾两虚引起的原因多是长时间的呼吸道疾病,像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还有支气管哮喘的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而造成的肾精的大量亏耗,最终导致两个脏器都出现摄纳失常,气不归元,而出现...

  • 肺虚是中医病症的术语,根据气血阴阳辨证和脏腑辨证又可以分为肺气虚、肺阴虚以及肺虚及肾引起的肺肾两虚。不同症状表现也有所不同。如肺气虚主要表现为气短乏力、呼吸短促气急、语气低微。肺阴虚是指阴虚不足而不能润肺,主要表现为干咳、痰少、咽干、手足心热、盗汗、便秘或是汗多不固、阴津耗泄等...

  • 气虚是一种全身的症状,是中医术语,主要的症状是:一、肾气虚:可见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多而且清,呼气多而吸入少。二、肺气虚:特点是水肿,短气,自汗,声音低微。三、脾气虚:主要是大便溏泻,身体消瘦。四、心气虚:可见于心悸,气短,多汗,劳动加重等等。

  • 肾气虚 肾虚的一种类型,为中医名词术语。是指由于肾气亏虚,生长生殖功能下降,摄纳无权等所表现的证候。临床既有肾虚证症状,又见气虚证表现。主要症状为气短自汗、倦怠无力、面色晃白、滑精、早泄,尿后滴沥不尽,小便次数多而清,腰膝酸软,听力减退,四肢不温,脉细弱等,治以补肾为主。食疗方案 ...

  • 肾虚是中医的名词术语。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由五脏六腑构成,五脏包括肝、心、脾、肺、肾,六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它们通过经络相互连接,构成人体的一个整体,相生相克达到平衡。由于外来的因素或者体内自我因素的影响,使该平衡破坏,身体不平衡,人体就会产生各种症状。中医把这些症状归纳...

美好纯真时代分享中医药学教程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