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排钱草的功效与作用

排钱草 (《福建民间草药》) 【异名】龙鳞草、午时合(《生草药性备要》),金钱草、午时灵(《岭南采药录》),叠钱草、钱排草(《广西野生资源植物》),双排钱(《福建民间草药》),金钱豹、四季春(《泉州本草》),钱串草(江西《草药手册》),双金钱、纸钱剑、猎狸尾草(《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豆科植物牌钱树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牌钱树,又名:笠碗子树、尖叶阿婆钱、钱串木、钱排木、阿婆钱。 灌木,高0.6~1米。枝纤细,被柔毛。3出复叶,顶端小叶矩圆形,长6~12厘米,侧生小叶比顶生的小2倍,先端钝,或近尖,基部 *** 形,边缘稍作波浪形,革质,上面绿色,秃净或两面均被小柔毛;叶柄长6~8毫米。总状花序顶生及侧生,长8~30厘米或过之,由12~60个伞形花序或丛生花序组成,每一伞形花序隐藏于2个长1~3厘米的圆形、叶状的苞片内;花柄长2~3毫米,与萼同被短柔毛;萼长约2毫米,裂齿披针形;花冠蝶形,白色,长约6毫米,旗瓣椭圆形,翼瓣贴生于龙骨瓣;雄蕊10,2体;雌蕊1,花柱内弯。荚果矩圆形,秃净或被小柔毛,边缘具睫毛,通常有节2个。花期7~9月。 生于荒地、山坡疏林下。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等地。 本植物的根(排钱草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夏、秋采收,切碎晒干或鲜用。 【化学成分】全草含蟾毒色胺、N,N-二甲基色胺、N,N-二甲基色胺氧化物、5-甲氧基-N-甲基色胺、5-甲氧基-N,N-二甲基色胺、5-甲氧基-N,N-二甲基色胺氧化物等多种色胺衍生物和禾草碱。种子含大黄素甲醚1-葡萄糖鼠李糖甙和半乳糖配甘露聚糖。 【性味】《生草药性备要》:"味淡苦,性平。" 【功用主治】祛风利水,散瘀消肿。治感冒,风湿痹痛,水肿臌胀,喉风,牙痛,跌打肿痛。 ①《生草药性备要》:"消风热,浸酒去瘀生新,治小儿马牙疳,又治跌打。" ②《岭南采药录》:"治月内锁喉病,牙痛,以之浸酒能去瘀生新,又能去湿消滞。"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5钱(鲜者2~4两);或浸酒。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感冒、发热:排钱草干叶三至六钱,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关节炎:排钱草二至四两,黄酒二两。加水适量煎服。 ③治腹水:排钱草二至三两。水煎服。 ④治锁喉风,牙痛:排钱草二两。水煎服。(②方以下出《福建民间草药》) ⑤治跌打损伤:排钱树干茎、叶二至三两,水煎调酒服。(《福建中草药》)
提醒您:排钱草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2022-10-03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04 20:13:0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对于锁喉风和牙痛,排钱草同样具有独特的疗效。根据文献记载,排钱草二两,同样用水煎煮后服用,能够缓解相关疼痛症状。此外,对于跌打损伤,排钱树的干茎和叶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根据《福建中草药》的推荐,取二至三两的干茎和叶,同样用水煎煮后调和黄酒服用,有助于加速伤口愈合和舒缓疼痛。

  • 排钱草,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它主要的功效在于行血破瘀,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具备除湿消肿的作用,对于改善身体状况有显著效果。据《泉州本草》记载,排钱草能有效治疗关节炎,通过活血化瘀,减轻关节炎症带来的不适。对于痈疽疔疮这类外科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广州部...

  • 据《福建民间草药》记载,排钱草在传统医学中被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牙疳等病症,对风湿痹痛、水肿、肝脾肿大以及跌打肿痛等也具有一定的疗效。它还能用于处理毒虫咬伤的情况。

  • 2、排钱草是可以泡酒的中药材,《福建民间草药》里就已经记载过,其源药为豆科植物牌钱树的地上部分。在中医上认为具有清热解毒、祛风行水、活血消肿的`功效和作用,如果正确服用排钱草对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牙疳、风湿痹痛、水肿、膨胀、肝脾肿大、跌打肿痛、毒虫咬伤都是有良好作用的。二、如何食用 ...

  • 排钱树的性味归经为淡、涩,性平,且带有一小毒性。它具有多种功效,包括清热利湿,活血祛瘀以及软坚散结。适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疟疾、肝炎、肝硬化并发的腹水、血吸虫病导致的肝脾肿大,还有风湿疼痛和跌打损伤等,对于陈旧性筋肉劳损也有一定的疗效。在使用时,枝叶通常用量为3~6钱,而根部则需要0.5...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