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学说中的脏腑有什么区别

中医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古人把内脏分为五脏和六腑两大类:五脏是心、肝、脾、肺、肾;六腑是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此外还有一个心包络,它是心的外卫,在功能和病态上,都与心脏相互一致,因此,它也是属于脏。五脏的作用是储藏精气津液,六腑是主出纳转输。但是脏腑的功能,并不是各自为政,而是在相互依存、互相制约的情况下,各负其责,构成一个完整的机体:不但在人体内部脏与腑、腑与脏之间相互联系、脏腑之间互为表里,而且与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四时气候的转移、精神活动等方面,都是息息相关,互为影响。
西医脏腑是单纯一个脏器本身,而所谈的系统,是现代生理解剖上的系统.2012-11-27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19 14:08:0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五脏指:肝,心,脾,肺,肾;六腑指:大肠,小肠,胃,膀胱,三焦,胆。现代医学的脏器指心,肾,胃,肠,肝,脾等内脏器官。中医分类是比较特别的,中医更重视的是功能性病变,而西医比较重视的是器质性病变,而且中医讲究的是整体观,以一个机体为整体,然而西医强调的是一个单独的组织,然而现在西医已经...

  • 1. 脏腑三焦:在中医的藏象学说中,三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涵盖了上焦、中焦和下焦三个部位。上焦涉及心、肺等器官;中焦包括脾、胃等器官;下焦则包含肝胆、肾、膀胱、大小肠以及女性的胞宫等器官。2. 部位三焦:三焦在部位上的划分,上焦是指膈肌以上的区域,中焦是指膈肌以下至脐以上的区域,而下...

  • 脏腑三焦 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特有的名词,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部位区分 上焦为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心、肺;中焦为膈以下、脐以上的部位,包括脾、胃;下焦为脐以下部位,包括肝胆 肾、膀胱、大小肠、女子胞等。经络 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的简称。本经一侧有23穴。其中有13个穴分布在上肢背面,10...

  • 首先,中医脏腑学说中的“藏象”概念,指的是内脏的生理和病理表现于外的征象。脏腑理论强调了人体内脏与外界环境的密切关系,对人体健康有着深远影响。其次,经络学说阐述了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经络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将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筋脉肌肤紧密联系在...

  • 形气未充,又常常表现为五脏六腑的功能不够稳定、尚未完善。古人将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这一生理特点归纳为“稚阴稚阳”。②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指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在机体的形态结构方面,还是在各种生理功能活动方面,都是在迅速地、不断地发育完善。“纯阳”学说:“纯阳”并不等于“盛阳”...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