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弱的人,多数有阳虚体质,中医扶阳方法温阳健脾,脾胃舒服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他们常年身体较差。当大家都已经穿上短袖时,他们还穿着厚厚的棉衣;秋冬季节,他们也总是最先穿上秋裤的一群人。
这种情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阳虚体质 "。阳虚生寒,身体的温热不足,自然就更需要保暖。
关键是,阳虚体质的人,他们的精神状态要差很多,长期精神低落,对任何事情也提不起兴趣来。更难受的是,还隔三差五地小感冒,给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
那么,阳虚体质是怎么来的呢?
很多人以为,阳虚就是阳气不足,要不就是阴寒太盛。那为什么阳气会不足呢?
一般来说,我们常见到的阳虚体质,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脾胃虚弱而来。
很大一部分的阳虚,其最初的原因就是脾胃的问题。
我们常说的"阳气",其实看不见摸不着,它也是一个范围很广的概念。包括体内的君火相火,也包括卫气。而且,我们一般所说的"阳虚体质",其实就是卫气的不足。
卫气是什么?卫气是循行在体表,保护机体不受外邪侵袭的屏障。可以说,它就是我们的"保护伞"。而卫气就是由脾运化水谷精微生化而成,归属肺的宣肃,和营血一表一里:营行脉中,卫行脉外。
卫气不足,抵抗力低下,也就隔三差五地有些感冒之类的小问题。所以说,脾胃虚弱的人,不仅仅是饮食不好或者气血不足,更明显的一个现象,就是阳虚体质的形成。
脾胃虚弱的人,多数有阳虚体质,试试如下三方法健脾胃,阳气充足:
1、 理气健脾
不是所有的阳虚体质,都需要温补阳气。很大一部分阳虚体质,只需要健脾益气即可调理。这也是为什么有的朋友,虽然看上去似乎属于阳虚体质,但一旦进补就容易上火的原因。
如果只是气机的不畅,导致阳气升发不畅的"假阳虚",理气健脾足矣。
2、健脾升提
在脾胃自身的气机里,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这对气机成为全身气机的枢纽。脾胃虚弱时,脾胃的气机也会有不足之处。清阳之气不能被充分升提,也是容易和阳虚混为一谈的。
脾的清阳不升,最常出现的有头昏乏力、自汗神疲、气短气喘,也会有拉肚子等消化不好的现象。这就是中医常说的"中气下陷"。此时的调理,在健脾的基础上,当然需要升提清气。
3、 温阳健脾
脾胃虚弱引起的阳虚体质,一般需要用到温阳健脾之法,如何温阳健脾?温阳有很多选择,比如干姜、肉桂都是不错的温补脾阳之物。但一般来说,我们自行调理的话,脾胃虚弱引起的阳虚体质,可以适当加点姜韭之类,炖食一些甘温补气之品,如牛肉羊肉等等。
总之,脾胃虚弱的人,多数有点阳虚体质,但阳虚体质却不一定就是脾胃虚弱而来。我们调理之时,还是以健脾为基础,配合理气、补气升提、温阳益气等法则,阳虚体质自然就会慢慢得到改善。阳气充足的机体,才是更具活力、更 健康 长寿的身体。
2022-07-06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4-11 09:53:4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脾胃虚弱的症状多样,包括脾气虚、脾阳虚和胃气虚、胃阴虚等。脾气虚表现为气短乏力、头晕、大便溏泻,脾阳虚则表现为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易腹痛腹泻,胃气虚则胃胀、胃痛、呃逆、食少,胃阴虚则虚火上炎、口干易饿、胃酸隐痛等。针对脾胃气虚者,可服用参苓白术散和香砂养胃丸;对于脾阳虚,可选用附子...

  • 4、脾阳虚: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节按,行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2、脾虚吃什么好1、红枣类如大枣等,味甘、性温,归脾、胃经。多吃可以补益脾胃,养血安神。宜于脾胃虚弱,食少便稀,疲乏无力。气滞、湿热和便秘者忌食。2、栗...

  • 3、胃阴虚的表现主要有:口干舌燥,大便干燥,舌头很红,脸色也发红,尿液呈黄色。4、胃阳虚的主要表现有:胃部隐隐作痛的感觉。冬天怕冷,受凉后疼痛容易加重,且稍微吃点寒凉的东西就容易拉肚子。5、脾虚都虚的情况下主要表现症状有:1)头晕乏力,健忘,脸色发黄,偏瘦的体质,舌苔很淡,脉象比较虚...

  • 脾阳虚通常是从脾气虚弱逐渐演变而来的,也可能因为饮食不当,过多摄入生冷食物,或者使用过于寒凉的药物,损伤了脾阳,命门之火衰弱,导致火不生土。脾阳虚弱,导致运化功能失调,常常出现腹胀和食欲不振。阳气虚弱,体内会感到寒冷,寒冷导致气滞,因而可能会有腹痛的症状。对于阳虚体质的人,建议食用性质...

  • 脾胃阳虚,多由于饮食生冷过多,或过多服寒凉中药而导致,平素的体质因素有关联,最主要是表现为胃肠的症状,比如寒湿内停而导致的腹胀、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苔白等症状。脾胃阳虚经常也会容易伴有容易受风寒、四肢冰凉、怕冷等症状,身体抵抗力低下,身体机能下降,常用的调理药方比如有附子理中丸,用...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