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 “平补平泻”是针灸临床上常用的术语.由于对其的理解不同,显示概念的混乱,以致影响临床治疗,以及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协调.那么,“平补平泻”究竟应该如何理解呢?仅就有关文献及个人的体会讨论如下.一、“平补平泻”的提出及其衍化“平补平泻”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朱肱的《类证活人书》,称为“平泻法”.明初《神应经》(由陈会之徒刘瑾辑成)完整地提出“平补平泻”.指出“凡人有疾,皆邪气所凑,虽病人瘦弱,不可专行补法,只宜平补平泻,谓之先污邪气,后补真气”
1,进针时勿快勿慢.进针得气后,不可以用强手法,提插捻转要柔和,补多少就要泻多少,同样,泻多少就要补多少.得气,留针,具体看病情.出针时,不摇大针孔(泻法),也不按压针孔(补法).2020-07-09
1,进针时勿快勿慢.进针得气后,不可以用强手法,提插捻转要柔和,补多少就要泻多少,同样,泻多少就要补多少.得气,留针,具体看病情.出针时,不摇大针孔(泻法),也不按压针孔(补法).20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