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五行与养生

  祖国传统医学的五行所谓‘木火土金水’,是构成世界最基本的物质,它所相对应的则是自然界中的‘春夏中秋冬’,而对于人体来说则是‘肝心脾肺肾’,我们应采取的相应的措施清、调、补,以维持人体、生态、自然的平衡。

  当今社会环境污染严重,人食五谷杂粮难免吸收一些有害物质,而使身体受到侵害,因此首先伤害到的是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持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而先天之元气(肾气)充足与否要看脾胃功能有无伤害,人体所需的能量是靠脾胃吸收、运化、输送到全身,然后调心肝肺之气血,补充肾之元气,预防病害侵入。

  通过五脏六腑与形体诸窍的联系,与精神活动的关系,来沟通体内外环境之间的联系,维持其相对的平衡协调,五行以生克来调节体内脏器而达平衡,就五行而论可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木火土金水与人体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五官目舌口鼻耳;五季春夏长夏(中)秋冬;五气风暑湿燥寒;五味酸苦甘辛咸;五方东南中西北;五志怒喜思悲恐;五液泪汗涎涕唾等等。这些人与自然的现象为我们养生保健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中医养生理论,特别强调人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协调,讲究体内气化升降,以及心理与生理的协调一致。人既是自然界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影响健康和疾病的因素,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这是自古以来人们已经感觉到的客观事实。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万事万物都离不开阴阳,有“孤阴不长,独阳不生”的道理之说,世界是物质的整体,世界本身是阴阳对立统一的结果。阴和阳代表着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物质属性,人与自然都与五行----金木水火土不可分隔,木曰曲直升发、条达通畅而为阳,水曰润下而为阴,火曰炎上而为阳等等,而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如水润下为阴而水面为阳水底为阴,这说明阴阳五行对立统一的整体观念思想,人与自然都与阴阳五行相生相克而孳生、衰亡。犹如人体的五脏---肝、心、脾、肺、肾,在阴阳平衡的状态下,相互资生、相互助长身强体壮延年益寿,而任何一个脏器受到影响都会累及其他的脏器,与五脏相表里的六腑----胆、大肠、胃、小肠、膀胱、三焦,也同样受累。

  在了解五行与自然界的关系后,可分析可能发生的疾病,因而推演出方位、季节、邪气、脏腑及口味的变化,五官九窍的感应及神经的反射,无处不在提醒着你的身体改变的预兆,由此可做到未卜先知,防患未然,预防保健,强体健身、清除体内毒素、调节体内机能、补充均衡营养,延年益寿。这即是祖国传统养生文化独到之处。2022-06-14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7:10:1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这些现象为我们养生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人体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万事万物离不开阴阳。阴阳代表着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物质属性,与五行金、木、水、火、土不可分割。如木曰曲直升发、条达通畅而为阳,水曰润下而为阴,火曰炎上而为阳等等。阴阳五行的对立统一观念,人与自然都与之相关。在阴阳平衡的...

  • 火型人,象征着热情与活力,拥有敏锐的目光和丰富的创造力,但需警惕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因其火气偏多,阳气旺盛。保健建议是少食生热动火食物,多吃养阴清火食品,如莲子、百合等,同时要保养心脏,避免过度激动。木型人,象征动力与增长,易患肝胆疾病,注意防风,保持静养生,避免过敏。在...

  • 中医养生中,阴阳五行是核心理念。阴阳是哲学中的对立统一,代表对立事物或现象,如水火、日月,也指同一事物内部的对立面,如人体气血、脏腑。它是古代中国人理解世界的方 基础。阴阳的原始概念源于日光的向背,后来扩展到自然界所有对立属性的事物,如天地、昼夜等,成为抽象概念。《易经》将这一哲学观...

  • 阴阳五行理论在指导生活养生和日常活动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它不仅影响着中国的饮食文化,还渗透到中医理论、命名、哲学和建筑布局中。通过生辰八字的天干地支组合,我们可以了解个人五行属性,以此平衡命运和健康。生辰八字的计算方法涉及年、月、日、时的天干地支,五行对应关系是天干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

  • 五行 三,齐国的方术医学和道教医学一脉相传道家学派十分重视养生之术,因而特别重视医学。《庄子·刻意》载有“导引之士,养形之人”,云其“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也就是叙述的是早期道家的养生之术。《史记》记载道家的张良功成后和赤松子游,“乃学辟谷,导引轻身”。而齐国在战国...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