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池针刺方法 针刺风池注意事项

1 风池针刺方法 取穴法:正坐位或仰卧位,乳突后方,项肌隆起外侧缘,与耳郭软骨根下水平线交界处。
进针方向:针尖向内下朝人中或鼻尖方向,从后外斜向前内与矢状成45°。
进针深度:进针0.3-1.0寸,留20分钟;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胀向同侧头部。

2 风池针刺作用主治 风池位居脑后,乃是风邪汇集,入脑的要冲,本穴有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祛风解表,疏风清热,醒脑开窍,明目益聪的作用,用于治疗伤风感冒,热病汗不出,偏正头风,头昏眩晕,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目视不明,鼻塞鼻衄,耳聋耳鸣,颈项疼痛,不得回顾,落枕,荨麻疹,中风不语,失眠癫疾等症。

3 风池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头夹肌-头半棘肌-头后大直肌与头上斜肌之间,浅层布有枕小神经和枕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枕下神经等结构。

4 风池穴位常用配伍 1.配风门,肺俞,列缺,支正,迎香,针刺泻法,祛风散寒,宣肺止咳,治疗外感风寒,肺失宣肃之感冒,咳喘。
2.配合谷,外关,曲池,大椎,针刺泻法,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治疗风热侵袭之感冒,头痛。
3.配合谷,外关,睛明,少商,少商点刺出血,余穴针刺泻法,疏散风热,清热明目,治疗风热上扰之目赤肿痛。
4.配睛明,太冲,侠溪,太阳,针刺泻法,清肝明目,治疗肝胆火盛之目赤肿痛。
5.配肝俞,曲泉,肾俞,复溜,针刺平补平泻法,滋补肝肾,清热明目,治疗肝肾阴虚之夜盲,青光眼,斜视,近视等。
6.配上星,印堂,迎香,太冲,少商,少商速刺急出,余穴针刺泻法,祛风清热,通利鼻窍,治疗风热上扰,肺热炽盛,肝胆火盛之鼻渊,鼻衄。
7.配翳风,听会,中渚,侠溪,针刺泻法,清泻肝胆,治疗肝胆火旺之耳鸣,耳聋。
8.配合谷,颊车,外关,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止痛,治疗风火上扰之牙痛。

2022-12-26
mcxzy 阅读 54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7:44:2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风池针刺方法 取穴法:正坐位或仰卧位,乳突后方,项肌隆起外侧缘,与耳郭软骨根下水平线交界处。进针方向:针尖向内下朝人中或鼻尖方向,从后外斜向前内与矢状成45°。进针深度:进针0.3-1.0寸,留20分钟;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5-10分钟。感觉及放射方向:胀向同侧头部。2 风...

  • 针刺风池穴需谨慎操作,避免误伤。当针刺左风池时,针尖应指向右眼球方向。如果针尖方向有误,不慎刺中中枢神经系统,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这并非危言耸听,笔者曾经见到过相关的报道案例。风池穴位于颈部,是一个重要的穴位。通过针刺风池穴,可以达到不同的治疗效果。例如,针刺风池透风府这一手法,具有...

  • 5 针刺风池注意事项 在针刺时,针尖稍向下,不要针尖偏上,也不应操作时使针尖朝向对侧眼窝或颧骨方向,最危险的针刺方向是向上朝对侧眼球方向深刺,因为此方向正好与椎动脉及延髓下段所在部位相对应,如果施治稍有不慎,针尖即有可能进入枕骨大孔,刺伤椎动脉或延髓,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事故。

  • 风池穴属于足少阳胆经。针刺注意事项:针刺风池穴时,针尖需微向下,并向鼻尖方向倾斜,进针深度为0.81.2寸。也可选择平刺透风府穴,但需注意深部为延髓,必须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与深度,以避免损伤重要结构。其他疗法:风池穴除了针刺外,还可使用灸法进行治疗。

  • 导致呼吸中枢、心血管中枢、呕吐中枢等功能失常,会出现昏迷、呼吸频率改变、循环功能紊乱等威胁患者生命的症状和体征,如不能及时处理,后果极其严重。故针刺风池穴时不可针刺过深,不能进行大幅度的提插、捻转,进针的方向是针尖向内下朝人中、鼻尖方向进针,或风池穴左右透刺最为安全。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