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很多人身上其实都是由很重的湿气,并且身上如果湿气很重是有很多的症状表现,比如说,会感觉自己容易长痘,并且肥胖很难减下来,整个人都感觉没有精神,在我们身上是有排湿气的学位的,那么。我们身上排湿气的穴位在哪里?怎样按摩排出湿气。1、身体排湿气的穴位1.找准身体的排湿口(1)委中穴委中穴位于腿窝的中心点上,这里有个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腰痛等疾病的发生。所以平时可以按揉此穴位,每次拨动或者敲打不少于36下。(2)曲池穴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或者肩周炎)、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流行可爱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感冒发热、咽喉炎等。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分钟左右,以感觉到酸胀为宜。(3)极泉穴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火毒,应常常去按揉,或者拨动,一般不少于36下,最少一天两次,以疏通经络,还可起到调理睡眠和解决心脏不舒服的问题,包括白领经常不明原因出现的心悸、胸闷状况。2.喝薏米红豆粥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用这两味药正好能起到一个养血、祛湿的作用。不仅如此,薏米红豆粥还具有良好的减肥功效,既能减肥,又不伤身体。3.热水泡脚对付湿邪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用热水泡脚。热水泡脚可以通过刺激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等足部的六条经络,从而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热水不宜太热,也不宜太凉,一般40度左右即可。4.适当运动别怕流汗!平时多动动,即使目前没有运动习惯,也要多做家事或其他体能活动,尽量为身体制造活动的机会!流汗,就能让淤滞在体内的水分,加速循环代谢后,排出体外!运动可以让体内多余水份循着正常途径排出,每天扭一扭、动一动,养成流汗运动的习惯是必须的哦!白天进行运动能够较有效地加强新陈代谢,不过,若朝九晚五的你只能在晚上运动,也无可厚非啦!即使早上再忙,花5分钟,做个短短的伸展操也有帮助喔!总之,有运动就是好事!5.少吃生冷在湿气如此重的环境中别吃伤脾胃的食物。比如,凉拌食品,冷饮。喜欢吃甜食的人也得禁禁口,因为“甜腻化湿”。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易无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寒凉性质。6.睡眠充足从中医角度来说,睡不够就是脾虚的症状,睡好觉也能让我们的身体更轻盈。建议每天晚上11点前就睡觉,每天增加一些运动会让你的睡眠质量更高。中医认为,睡眠与醒寤是阴阳盛衰交替的结果。而子午时是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阴”、“合阳”之时。除了晚上早睡之外,中午11:00到1:00间最好“小憩”一会儿,以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为宜。睡好子午觉,有助于阴阳之气的顺接,以顺应本节气阴阳交接之势。2、体内湿气主要来源睡眠不足睡不够很大程度与脾虚有关。若脾虚,会影响其运化水湿功能,湿邪易乘虚而入。建议每天晚上11点钟前就睡觉,提高睡眠质量。口味偏重油腻、过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负担过重而加重体内湿气。嗜酒吃凉其中,酒助湿邪;贪吃生冷食物伤损脾胃之阳,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给外邪创造入侵机会,这是加重湿气的关键因素。坐多动少久坐及运动少的人常会出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湿气大的表现。“动则升阳,静则养阴”,适当运动,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进身体器官协调运作,加速“排湿”。喜湿贪凉衣着“只要风度,不要温度”的做法;久留潮湿之地或冷水淋浴,都容易让湿邪侵袭肌肉、关节。所以,全身都要注意保暖,洗澡水别太凉,洗头后要及时吹干。2023-06-12
我们身上排湿气的穴位在哪里?
1 个回答医识问答网专题活动
位于小腿后方的中心点,是膀胱经的重要穴位。按摩委中穴可以促进膀胱经的排毒和去湿功能。每次按摩不少于36下,以感到酸胀为宜。2. 曲池穴 位于肘部外侧,是大肠经的穴位。按摩曲池穴可以帮助去除大肠经的湿浊之气。可以在肘窝位置连续拍打5分钟左右,以感到酸胀为宜。3. 极泉穴 位于腋窝中心,是心...
除湿气拔火罐主要选取的穴位包括足三里、三阴交、天枢穴、中脘穴、气海穴和关元穴等。这些穴位对应于脾经和胃经,能够调理气血,改善肠胃功能。拔火罐和艾灸结合使用,能够增强祛湿效果。湿气在体内主要与肠胃功能下降有关,所以通过拔火罐祛湿时,我们主要选择与脾经和胃经相关的穴位进行治疗。例如,足三里穴能...
除了上述三个排污口外,阴陵泉和足三里也是排除湿气的关键穴位。阴陵泉位于膝盖下方,是脾经的合穴,常按揉此穴可健脾除湿。而足三里则是治脾健胃的第一穴,通过艾灸刺激此穴可有效祛湿。此外,正元福散是一款有效的除湿产品,其中包含了赤小豆、芡实、茯苓等多种中药材,可起到健脾除湿的功效。为了从...
3. 按摩膝窝:膝窝中心的委中穴是膀胱经的重要穴位,膀胱经是身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按摩这个穴位,可以帮助排出湿气。每次按摩5~10分钟,直至出现淤斑痧点,每1~2周按摩一次。4. 按摩阴陵泉:阴陵泉位于膝盖下方,是小腿内侧骨上的一个凹陷处,是脾经的合穴,有助于健脾除湿。每天用手指按揉...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三大排湿口主要是指阴陵泉、足三里和承山穴。这三个穴位在中医中被视为重要的排湿通道,对于缓解湿气重的症状具有显著效果。人体湿气重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日常饮食不当和长期处于阴暗潮湿等环境是主要因素。湿气重的人往往会出现虚胖、乏力、长痘、身体酸痛等症状,这些症状不仅影响...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 针灸减肥原理是什么?针灸减肥效果怎么样的,哪些人不宜做针灸减肥的 6次阅读
- 女人补血吃什么最好最快呢 女人补血吃什么 14次阅读
- 病后身体虚弱怕冷、爱感冒应该怎样调理? 10次阅读
- 黄连阿胶汤是什么 15次阅读
- 黄连阿胶汤:清热育阴 10次阅读
- 土茯苓是什么 10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