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上排湿气的穴位在哪里?

我们很多人身上其实都是由很重的湿气,并且身上如果湿气很重是有很多的症状表现,比如说,会感觉自己容易长痘,并且肥胖很难减下来,整个人都感觉没有精神,在我们身上是有排湿气的学位的,那么。我们身上排湿气的穴位在哪里?怎样按摩排出湿气。1、身体排湿气的穴位1.找准身体的排湿口(1)委中穴委中穴位于腿窝的中心点上,这里有个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去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这里不通畅,湿气排不出去,可能会导致关节炎、腰痛等疾病的发生。所以平时可以按揉此穴位,每次拨动或者敲打不少于36下。(2)曲池穴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或者肩周炎)、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流行可爱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感冒发热、咽喉炎等。可以在肘窝的位置连续拍打5分钟左右,以感觉到酸胀为宜。(3)极泉穴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脏的火毒,应常常去按揉,或者拨动,一般不少于36下,最少一天两次,以疏通经络,还可起到调理睡眠和解决心脏不舒服的问题,包括白领经常不明原因出现的心悸、胸闷状况。2.喝薏米红豆粥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用这两味药正好能起到一个养血、祛湿的作用。不仅如此,薏米红豆粥还具有良好的减肥功效,既能减肥,又不伤身体。3.热水泡脚对付湿邪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用热水泡脚。热水泡脚可以通过刺激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等足部的六条经络,从而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热水不宜太热,也不宜太凉,一般40度左右即可。4.适当运动别怕流汗!平时多动动,即使目前没有运动习惯,也要多做家事或其他体能活动,尽量为身体制造活动的机会!流汗,就能让淤滞在体内的水分,加速循环代谢后,排出体外!运动可以让体内多余水份循着正常途径排出,每天扭一扭、动一动,养成流汗运动的习惯是必须的哦!白天进行运动能够较有效地加强新陈代谢,不过,若朝九晚五的你只能在晚上运动,也无可厚非啦!即使早上再忙,花5分钟,做个短短的伸展操也有帮助喔!总之,有运动就是好事!5.少吃生冷在湿气如此重的环境中别吃伤脾胃的食物。比如,凉拌食品,冷饮。喜欢吃甜食的人也得禁禁口,因为“甜腻化湿”。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易无限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寒凉性质。6.睡眠充足从中医角度来说,睡不够就是脾虚的症状,睡好觉也能让我们的身体更轻盈。建议每天晚上11点前就睡觉,每天增加一些运动会让你的睡眠质量更高。中医认为,睡眠与醒寤是阴阳盛衰交替的结果。而子午时是阴阳交替之时,也是人体经气“合阴”、“合阳”之时。除了晚上早睡之外,中午11:00到1:00间最好“小憩”一会儿,以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为宜。睡好子午觉,有助于阴阳之气的顺接,以顺应本节气阴阳交接之势。2、体内湿气主要来源睡眠不足睡不够很大程度与脾虚有关。若脾虚,会影响其运化水湿功能,湿邪易乘虚而入。建议每天晚上11点钟前就睡觉,提高睡眠质量。口味偏重油腻、过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负担过重而加重体内湿气。嗜酒吃凉其中,酒助湿邪;贪吃生冷食物伤损脾胃之阳,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给外邪创造入侵机会,这是加重湿气的关键因素。坐多动少久坐及运动少的人常会出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湿气大的表现。“动则升阳,静则养阴”,适当运动,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进身体器官协调运作,加速“排湿”。喜湿贪凉衣着“只要风度,不要温度”的做法;久留潮湿之地或冷水淋浴,都容易让湿邪侵袭肌肉、关节。所以,全身都要注意保暖,洗澡水别太凉,洗头后要及时吹干。2023-06-12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4-11-13 08:02:4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脾主运化水液,据五行脏腑疾病传变,引起心肺火盛所以苔白腻,我给你两组穴一:脾俞,阴陵泉,丰隆,关元,劳宫,鱼际!二,脾俞,阴陵泉,丰隆,足三里,照海,三焦俞!两组换着用!关元,阴陵泉,丰隆用灸法最好!

  •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湿气。这种湿气很容易就能进入人体,并且祛除起来也特别麻烦。想要祛除它们,可以用按摩穴位的方法,其中最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合谷穴和气海穴等,按摩之后的效果都很不错。第一个穴位是足三里,这是一个很多人都知道的穴位,因为...

  • 脚底排湿气可以按摩涌泉穴,主治胃肠道变化有消化不良,腹痛,腹胀,甚至会出现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精神不振,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食欲不振等不适。也可以配合中药治疗。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