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可以通过找到身体上的穴位输入热量,那么艾灸有哪些功效呢?

艾灸是使用艾草制成艾灸条,点燃后对人体穴位进行刺激而起到治病作用。艾灸的应用范围较广,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较多的论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等。

温经散寒、活血通痹
艾灸可以温通经脉、活血化瘀、通痹止痛,可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症,如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腹痛等证。
中医认为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两者之间关系紧密,相互影响,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各种原因造成的“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所以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

疏风解表、温中散寒
艾绒燃烧的热度可以温中散寒,疏散风寒而解表,可以用来治疗因感受外邪表证以及脾胃虚寒所引起的的头疼、颈肩痛、呕吐、腹痛、泻痢等症。气血通畅消瘀散结。不通则痛,气血瘀滞而肿,艾灸之法,破结化坚,以通为用,引毒外出。

消瘀散结、拔毒去热
艾灸还可以应用于外科治疗疮疡初期时的治疗,可以治疗疮疡久溃不能愈合,有促进愈合、生肌长肉的作用。临床我还经常用艾灸治疗湿疹,效果很好,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哦!
防病保健、延年益寿
艾灸法用于防病保健,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无病自灸,可以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使人体的精力充沛,长寿不衰。
2019-08-27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2019-09-09
艾灸点然后的烟雾中有艾叶精油呼吸后可以放松身心,通过穴位的输入热量,可以通经活络,去除体内的寒气等。2019-09-09
艾灸可以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对全身系统进行调节,加快皮下脂肪的分解代谢,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2019-09-09
艾灸可以应用于外科治疗疮疡初期时的治疗,可以治疗疮疡久溃不能愈合,有促进愈合、生肌长肉的作用。2019-09-11
调和阴阳。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2019-09-09
调和阴阳。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2019-09-10
艾灸可以温通经脉、活血化瘀、通痹止痛,可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症2019-09-11
艾灸温经散寒、活血通痹,还可以有着疏风解表、温中散寒的功效。2019-09-10
功效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痹 疏风解表、温中散寒疏风解表、温中散寒 消瘀散结、拔毒去热2019-09-09
温经散寒、活血通痹、疏风解表、温中散寒、消瘀散结、拔毒去热、防病保健、延年益寿。2019-09-09
艾灸的功能比较多,活络筋骨,拔毒清热,泻火驱寒......利大于弊。2019-09-09
艾灸是一种很传统的治疗保健手法,是因为它操作简单,功效显著。如果学会了,自己在家就可以艾灸。那艾灸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艾灸的作用对人身体是很有好处的。但是切记还是需要会艾灸手法的人来做。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女人做艾灸的好处有哪些吧。
艾灸注意事项
1、注意寒冷,注意保暖,注意在艾灸的时候,尤其是冬季不要碰冷水。
2、艾灸期间不要生气,如果生气,气赌经络,艾灸就不会起作用,反之会加重气血的瘀阻。
3、大饥大饱不宜艾灸,饥饿艾灸容易晕灸,太饱艾灸气血运行慢,容易发生腹胀。
4、患有胃肠疾病的,艾灸期间不要吃食物,灸后半小时才可以吃饭。2019-09-11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4-10 23:55:3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上,距离脐下4寸的位置。神阙穴则位于肚脐正中心。气海穴位于脐下1.5寸,而关元穴则在脐下3寸处。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艾灸这些穴位时,建议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确保身体放松。操作时,将艾条点燃后,轻轻靠近皮肤,但不要直接接触,保持...

  • 例如,可以选择艾灸涌泉穴或足三里穴,这两种穴位对于引火下行具有较好的效果。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部第2、3趾蹼缘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凹陷处。足三里穴则位于小腿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艾灸这两个穴位有助于将体内的热气引导下行,从...

  • 一、背腧穴 背腧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是全身最大的腧穴之一。艾灸这些穴位能够调节脏腑功能,振奋阳气,增强身体免疫力。常见的背腧穴包括肺腧、心腧、肝腧、肾腧等。二、督脉穴 督脉穴位于背部中央的脊柱上,是全身阳气聚集之地。艾灸督脉穴可以温通经脉,振奋阳气,调理气血。常见的督脉...

  • 1. 足三里:足三里是中医常用的艾灸穴位,位于小腿外侧,犊鼻穴下三寸的位置。艾灸足三里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调理脾胃,对于胃痛、呕吐、腹泻等症状有良好效果。2. 三阴交: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三寸的位置。艾灸此穴位可以调和气血,对于月经不调、痛经、失眠等问题有所助益。3. 神阙穴:神阙穴...

  • 灸神阙穴对多种疾病有防治作用。7. 灸足三里穴: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位于小腿前外侧。足三里是胃经的主要穴位,具有调理脾胃、温中散寒、补中益气等作用。现代研究认为艾灸足三里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降血压等作用。以上穴位在艾灸时可根据身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施灸,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