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诀
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1]
组成
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甘草、当归。
用量
黄芪15g、人参(党参)15g、白术10g、炙甘草15g、当归10g、陈皮6g、升麻6g、柴胡12g、生姜9片、大枣6枚。
用法
上药哎咀,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功用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
①脾虚气陷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
②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方义
本证多由饮食劳倦,损伤脾胃气虚,清阳下陷所致。脾胃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纳运乏力,故见饮食减少,少气懒言,大便稀溏;脾主升清,脾虚则清阳不升,中气下陷,故见脱肛,子宫脱垂等;清阳陷于下焦,郁遏不达则发热;气虚腠理不固,阴液外泄则自汗。方中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故为君药。配伍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为臣药。当归养血和营,协人参、黄芪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共为佐使。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配伍特点
黄芪、升麻、柴胡为补气升阳的基本结构。
运用
本方用于脾虚气陷证,临床应用以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舌淡,脉虚,脱肛,子宫脱垂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若兼腹中痛者,加白芍以柔肝止痛;头痛者,加蔓荆子、川芎、藁本、细辛以疏风止痛;咳嗽者,加五味子、麦冬以敛肺止咳;兼气滞者,加木香、枳壳以理气解郁。
禁忌
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忌用。
附注
附方 升阳益胃汤
组成 黄芪、半夏、人参、甘草、独活、防风、白芍、羌活、橘皮、茯苓、白术、泽泻、柴胡、黄连、生姜、大枣。
功用 益气升阳,清热除湿。
主治 脾胃气虚,湿郁生热证。怠惰嗜卧,四肢不收,肢体重痛,口苦舌干,饮食无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调。
附方 升陷汤
组成 生黄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
功用 益气升陷。
主治 下陷证。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脉沉迟微弱。
附方 举元煎
组成 人参、黄芪、炙甘草、升麻、白术。
功用 益气升提。
主治 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证。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以上三方与补中益气汤立意有相同之处,即重用补脾益气药物,配伍举陷升提之品。其中升阳益胃汤重用黄芪,并配伍人参、白术、甘草补气养胃;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举清阳,祛风除湿;半夏、陈皮、茯苓、泽泻、黄连除湿清热;白芍养血和营。适用于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湿郁生热之证。升陷汤重用黄芪配伍升麻、柴胡以升阳举陷;并以知母之凉润,以制黄芪之温;桔梗载药上行,用为向导,主治胸中大气下陷之证。对脾肺虚极者,可酌加人参以加强益气之力,或更加山茱萸以收敛气分之耗散。举元煎用参、芪、术、草益气补中,摄血固脱,辅以升麻升阳举陷,适用于中气下陷,血失统摄之血崩、血脱证。
重要文献摘要
① 《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 [2]
② 方论罗美《古今名医方论》卷1:“凡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芪护皮毛而闭胰理,不令自汗;元气不足,懒言气喘,人参以补之;炙甘草之甘以泻心火而除烦,补脾胃而生气。此三味,除烦热之圣药也。佐白术以健脾;当归以和血;气乱于胸,清浊相干,用陈皮以理之,且以散诸甘药之滞;胃中清气下沉,用升麻、柴胡气之轻而味之薄者,引胃气以上腾,复其本位,便能升浮以行生长之令矣。补中之剂,得发表之品而中自安;益气之剂,赖清气之品而气益倍,此用药有相须之妙也。”2020-12-29
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1]
组成
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甘草、当归。
用量
黄芪15g、人参(党参)15g、白术10g、炙甘草15g、当归10g、陈皮6g、升麻6g、柴胡12g、生姜9片、大枣6枚。
用法
上药哎咀,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功用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
①脾虚气陷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
②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方义
本证多由饮食劳倦,损伤脾胃气虚,清阳下陷所致。脾胃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纳运乏力,故见饮食减少,少气懒言,大便稀溏;脾主升清,脾虚则清阳不升,中气下陷,故见脱肛,子宫脱垂等;清阳陷于下焦,郁遏不达则发热;气虚腠理不固,阴液外泄则自汗。方中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故为君药。配伍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为臣药。当归养血和营,协人参、黄芪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共为佐使。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配伍特点
黄芪、升麻、柴胡为补气升阳的基本结构。
运用
本方用于脾虚气陷证,临床应用以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舌淡,脉虚,脱肛,子宫脱垂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若兼腹中痛者,加白芍以柔肝止痛;头痛者,加蔓荆子、川芎、藁本、细辛以疏风止痛;咳嗽者,加五味子、麦冬以敛肺止咳;兼气滞者,加木香、枳壳以理气解郁。
禁忌
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忌用。
附注
附方 升阳益胃汤
组成 黄芪、半夏、人参、甘草、独活、防风、白芍、羌活、橘皮、茯苓、白术、泽泻、柴胡、黄连、生姜、大枣。
功用 益气升阳,清热除湿。
主治 脾胃气虚,湿郁生热证。怠惰嗜卧,四肢不收,肢体重痛,口苦舌干,饮食无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调。
附方 升陷汤
组成 生黄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
功用 益气升陷。
主治 下陷证。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脉沉迟微弱。
附方 举元煎
组成 人参、黄芪、炙甘草、升麻、白术。
功用 益气升提。
主治 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证。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以上三方与补中益气汤立意有相同之处,即重用补脾益气药物,配伍举陷升提之品。其中升阳益胃汤重用黄芪,并配伍人参、白术、甘草补气养胃;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举清阳,祛风除湿;半夏、陈皮、茯苓、泽泻、黄连除湿清热;白芍养血和营。适用于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湿郁生热之证。升陷汤重用黄芪配伍升麻、柴胡以升阳举陷;并以知母之凉润,以制黄芪之温;桔梗载药上行,用为向导,主治胸中大气下陷之证。对脾肺虚极者,可酌加人参以加强益气之力,或更加山茱萸以收敛气分之耗散。举元煎用参、芪、术、草益气补中,摄血固脱,辅以升麻升阳举陷,适用于中气下陷,血失统摄之血崩、血脱证。
重要文献摘要
① 《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 [2]
② 方论罗美《古今名医方论》卷1:“凡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芪护皮毛而闭胰理,不令自汗;元气不足,懒言气喘,人参以补之;炙甘草之甘以泻心火而除烦,补脾胃而生气。此三味,除烦热之圣药也。佐白术以健脾;当归以和血;气乱于胸,清浊相干,用陈皮以理之,且以散诸甘药之滞;胃中清气下沉,用升麻、柴胡气之轻而味之薄者,引胃气以上腾,复其本位,便能升浮以行生长之令矣。补中之剂,得发表之品而中自安;益气之剂,赖清气之品而气益倍,此用药有相须之妙也。”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