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的治疗

一般治疗与对症治疗,患者入院后,即按消化道传染病隔离,临床症状消失后每隔5~7天送检粪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可解除隔离。发热期患者必须卧床休息,退热后2~3天可在床上稍坐,退热后2周可轻度活动。应给予高热量,高营养,易消化的饮食,包括足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各种维生素,以补充发热期的消耗,促进恢复,发热期间宜用流质或细软无渣饮食,少量多餐。退热后,食欲增加后,可逐渐进稀饭,软饭,忌吃坚硬多渣食物,以免诱发肠出血和肠穿孔,一般退热后2周才恢复正常饮食。应鼓励患者多进水分,每日约2000~3000ml(包括饮食在内),以利毒素排泄。如因病重不能进食者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有严重毒血症者,可在足量有效抗菌治疗配合下使用激素。若伤寒合并血吸虫病,尤其是急性血吸虫病时,一般宜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配合伤寒的病原治疗,待体温被控制,全身情况明显改善后,才给予口服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

2016-05-10
mcxzy 阅读 25 次 更新于 2025-04-03 19:12:2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抗生素治疗:伤寒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抗生素,如氟喹诺酮类药物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等。这些药物能够有效杀灭伤寒杆菌,从而控制病情并促进患者康复。支持性治疗:除了抗生素治疗外,伤寒病患者还需要接受支持性治疗,如补充体液和电解质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以及适当的营养支持等。这些措施有助于缓解患者症状...

  • 伤寒治疗,喹诺酮类药物为首选,常用的有诺氟沙星(氟哌酸)、氧氟沙星(氟嗪酸)、环丙沙星等;其次可用氯霉素、头孢霉素类等。

  • 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也就是伤寒杆菌感染所导致的肠道传染病,可表现为发烧、皮疹、肝脾肿大、腹泻、白细胞下降。治疗方面最主要的是进行抗生素治疗,常用于治疗伤寒的抗生素包括喹诺酮类、头孢菌素和阿奇霉素。但是需要注意在有些地区抗生素耐药性比较严重,比如喹诺酮类的耐药性可能会比较高。治疗时需要关注...

  • 所以治疗要及时有效的应用药物。首先要用敏感的抗生素,对于伤寒杆菌有效的一般是喹诺酮类药物;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可以使用激素治疗,以减轻炎症的反应;同时要大量的补液,因为病人会出现腹泻,给予大量的补液,补充人体水分的缺失,防止脱水性休克;同时要注意营养支持,多吃粥类食物,不要吃生冷的。

  •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 抗菌药。抗菌药物治疗伤寒至关重要,可以选择的药物包括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如诺氟沙星等。还有第三代头孢菌素,例如头孢曲松和新喹诺酮药物,例如新诺明等。2. 对症治疗药物。针对伤寒出现的发热、腹泻等症状,需要使用相应的...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