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蹻脉交会穴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阳蹻脉交会穴的开放分类,共收录词条12个(含子类)。

阳蹻脉 阳蹻脉为奇经八脉之一。出《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跷者足也,奇经涉及足者之名,阳者以其所行循阳经也,故阳跷者是谓循足诸阳经而行,即足太阳膀胱经之别脉也。本脉起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向上循行,经过股外侧、胁肋和肩胛部外侧,沿颈上抵面颊部,到达内眼角,与足太阳膀胱经、阴蹻相并上行,入于风池穴处。足太阳膀胱经的申脉穴与本脉脉气相通。
阳蹻脉交会穴 阳蹻脉交会腧穴有申脉、仆参、跗阳(足太阳膀胱经)、居髎(足少阳胆经)、臑俞(手太阳小肠经)、肩髃,巨骨(手阳明大肠经)、天髎(手少阳三焦经)、地仓、巨髎、承泣(足阳明胃经)、睛明(足太阳膀胱经)。

阳蹻腧穴总图
2022-09-29
mcxzy 阅读 24 次 更新于 2025-04-09 10:34:1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5 阳蹻脉交会腧穴 阳蹻脉交会腧穴有申脉、仆参、跗阳(足太阳膀胱经)、居髎(足少阳胆经)、臑俞(手太阳小肠经)、肩髃,巨骨(手阳明大肠经)、天髎(手少阳三焦经)、地仓、巨髎、承泣(足阳明胃经)、睛明(足太阳膀胱经)[5]。阳蹻腧穴总图 6 阳蹻脉经脉病 阳蹻脉主要病候为目...

  • 申脉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蹻[6][7]。申通“伸”字,是伸展的意思,脉即经脉,此穴属足太阳脉,又是阳蹻脉的始发点,由此向阳蹻脉伸展,故名申脉[6]。 5.1 标准定位 申脉穴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5]。八脉交会穴,通于阳跷脉[5]。 申脉穴位于足外踝下缘之中点凹陷中[7]。 位于踝区,外踝尖直下...

  • 肩髃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也是手阳明大肠经与阳蹻脉的交会穴;位于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肩髃穴的功效与作用:肩髃有通经活络,疏散风热的作用。肩髃有活血散风、通利关节作用。肩髃穴是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之会,阳跷脉主司运动,阳明经筋结于肩部,本穴...

  • 肩髃为手阳明大肠经、阳蹻脉的交会穴[2]。肩髃指肩头,肩髃穴在肩头处,故名[2]。主治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肩臂疼痛,半身不遂,手臂挛急,臂神经痛,瘾疹,瘰疬,风热瘾疹,项强,齿痛,风热等。 5.1 髃骨的别名 髃骨(《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中肩井(《备急千金要方》),扁骨(《外台秘要》),尚...

  • 承泣,属足阳明胃经,是该经的首穴,同时还是阳蹻脉、任脉和足阳明的交会穴。此穴具有疏风清热、明目止痛的功效,是治疗眼疾的重要穴位。承泣,取名源自“承”字,表示承受之意;“泣”字,意为泪液。此穴位于目下,当人悲泣流泪时,其首先受到刺激,故名承泣。取穴时,正坐直视前方,在面部,瞳孔直...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