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胆小的人,学了不少时间的中医,也看了不少方子,但不敢用。始终记着这句老话“是药三分毒”,吃下去的东西还是要慎重又慎重。在没有对症的情况下,只会使用单方,复方不敢用。
一个机缘巧合,我认识了一个自称是老中医的老爷子。
老爷子年轻的时候是个按摩师。当时我想按摩师能算老中医吗,这不是给自己脸上贴金吗。但我一直在坚持给孩子背部按摩,搞不懂那个是什么穴位,但效果挺好的。如果那天晚上孩子还是兴奋过度不想睡觉,我就会给他按摩,从头部按摩到背部按摩,然后是脸部按摩,最后是手部按摩,这一套下来,孩子已经呼呼大睡,很有安神的效果。当时也看了一些有关按摩的文章,真是兴头上,于是乘着机会预约了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十二天。
于是带着书,带着按摩穴位图,我经历了十二天的大套按摩。所谓大套按摩就是全身按摩,十二条经络依次按摩,还有任督二脉,总共十四条。老爷子看我学习挺认真,也愿意教,所以一边按摩一边讲解,我都细心听着,虚心请教。十二天下来,收获颇多。才体会到按摩的妙用,把按摩归属于中医也不为过。按摩的好处是不用吃药,随手就可以对症按摩,方便。
可想要学会,得了解清楚人体的十二经络和任督二脉,还要会找穴,还得有一定功力,这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
我是今天看过,隔日就忘了,还好现在网络发达,手机搜寻一下也方便。
亲身看到了按摩的好处,我来说说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孩子那天从学校回来,发高烧,用体温表测得体温是39度。于是我查得发高烧的按摩穴位有:大椎穴、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十宣穴(十个手指指尖),每个穴位各按摩200下。
除了大椎穴是一个穴位,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都是左右手各一,十宣穴就十个手指,得按摩十个地方。
我从大椎穴开始,到十宣穴结束,整整按摩了两个小时,手指和手臂全都发酸,不过效果很好,再测量温度,已经下降到38.5度,而且孩子微汗。
孩子睡了一觉,第二天早上测量体温正常,我给孩子吃了我经典的生病食疗:一小碗糯米稀饭,到九点再吃一碗,到中午孩子就想吃肉了,完全好转,神奇呀!
还有一例是落枕,一天早上起床,孩子爸说自己落枕了,刚好我前两天看过这个穴位,就在手背上食指跟中指中间,从指跟向手腕推凹陷处的酸痛部位就是落枕穴。我给他推了大约100下,让他感觉一下,他动了动脖子,发现转动正常。哈,又好了,不得不服呀,这个穴位确实简单,易上手,而且无副作用。
其实想一想,经络通则气血通,气血通则百病消。我们通常所说的病大多只是外表,正真的原因在于身体内部的阴阳不和,经络不通,气血不通。
在生活中,一遇到病就会往医院里跑,把自己的健康交给我们并不了解的医生,实在是一件胆大的事情。
我之所以想写这些文字,是想告诉大家,只有自己才是健康的专家,把病痛预防在起发之初,不要混混沌沌,到了无可奈何的时候才急匆匆地把自己交给一个你毫不了解的医生。
如果遇到良医,是祖上积德了,可是良医难求,庸医遍地,我想我们还是相信自己比较好,学一点中医知识,防范于未然。
下面的知识是我摘取网络的,一是为了自己再次看一遍,这些真是看得越多越好,看百遍也不嫌多。二是如果有缘,你看到了这篇文章,对你有所所获,这真是太好了。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向上前行至阴-毛部位,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直上,经咽喉,至下颌,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
(1)总任一身之阴经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腹为阴,说明任脉对一身阴经脉气具有总揽、总任的作用。另外,足三阴经在小腹与任脉相交,手三阴经借足三阴经与任脉相通,因此任脉对阴经气血有调节作用,故有“总任诸阴”之说。
(2)调节月经,妊养胎儿: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关元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作用】:温肾益精,回阳补气,调理冲任,理气除寒。 【主治】:①阳痿,遗精,遗溺,小便频数,小便不通。②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痛经,阴挺,阴痒,不孕,产后出血。③中风脱症,虚劳体弱,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④泄泻,脱肛,完谷不化。
气海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作用】:益肾固精,升阳补气,调理冲任。 【主治】:①腹痛,泄泻,便秘。②遗溺。③疝气。④遗精,阳痿。⑤月经不调,经闭。⑥虚劳体弱,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阴交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寸 【作用】:温肾益精,调理冲任。 【主治】:①小便不利,水肿。②疝气腹痛。③月经不调,带下,崩漏,阴痒,产生出血。
神阙 :在腹中部,脐中央 【作用】:培元固本,回阳救逆,补益脾胃,理气和肠。 【主治】:①中风脱证,四肢厥冷。②泄泻,偏身出汗。③水肿。
下脘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作用】:健脾和胃,消积化滞。 【主治】:胃脘痛,腹胀泄泻,呕吐,呃逆。
中脘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作用】:健脾和胃,消积化滞,理气止痛。 【主治】:①胃脘痛,呕吐,呃逆,吞酸。②腹胀,泄泻,饮食不化。③咳喘痰多。④黄疸。⑤失眠。
上脘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内为肝下缘及胃幽门部) 【作用】:健脾和胃,和中降逆,理气化湿,宁神定志。 【主治】:①胃痛,呕吐,腹胀。②癫痫。
膻中 :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作用】:宽胸理气,宁心安神。 【主治】:①气喘,胸前,胸闷。②心痛,心悸。③乳汁少,呃逆,噎膈。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边直向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上行颠顶,沿前额正中,鼻柱正中,至上唇系带处。
命门: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壮阳益肾,强壮腰膝,固精止带,疏经调气。 【主治】:①遗精,阳痿。②月经不调,带下。③泄泻。④腰脊强痛。
大椎: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解表清热,疏风散寒,熄风止痉,肃肺宁心。 【主治】:①热病,疟疾,骨蒸盗汗。②周身畏寒,感冒,目赤肿痛,头项强痛。③癫痫。④咳喘。
风府: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作用】:疏散风邪,清心开窍,通利机关。 【主治】:①中风不语,半身不遂,癫狂。②颈痛项强,眩晕,咽痛。
百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作用】:平肝熄风,升阳益气,醒脑宁神,清热开窍。 【主治】:①眩晕,头痛。②昏厥,中风偏瘫,不语。③脱肛,阴挺。④癫狂不寐。
所以没事按摩一下肚子,在墙壁上撞一撞后背,就打开了任督二脉,一代武林高手就这么出炉了,好不威风,也挺简单的一件事,关键在于坚持。
我一般在睡觉前会按住神阙(肚脐眼)顺时针100下,再逆时针100下。至于撞墙还是蛮少的,这得改过来,怪不得我的功夫一直没进展,忏悔中……
肺经的原穴是太渊穴,五输穴之一,本经输穴,五行属土。八会穴,脉会。
位置:桡侧腕屈肌腱的桡侧,肱桡肌的尺侧,桡动脉处(或尺侧或桡侧),第一或第二腕横纹处,相当于寸口部位。
功效:补益肺气,调气利水。
主治:因肺气虚所致的久咳不愈,白稀痰,咳喘,肩背痛寒;尿不尽,遗尿,尿频,尿色变,卒遗矢;气短自汗,少气,乏力,胸闷,心悸,心痛;逆气;经闭;水肿,肿胀;目赤痛,白翳,数欠,咳血,呕血。
太渊穴可改善肺通气量,使肺呼吸机能加强。
人体还有一个肺三角,左右各一个,寻找起来很方便,用左手敲右上方,用右手敲左上方,尤其是咳嗽的时候更要敲,使自己使劲咳嗽,把肺部的废气排出、废水咳出,从而达到了养肺的功效。
手太阴心经的原穴是神门穴
神是元神,指人的意识;神门,即意识出入之处。说明此腧穴对神志病有调节作用。
五输穴之一,本经输穴,五行属土。
位置:在掌后豌豆骨桡侧下缘,在第一或第二横纹,但不完全在横纹。位于尺侧腕屈肌腱和指浅屈肌腱之间,尺动脉处(其尺侧或桡侧),在豌豆骨的桡侧缘,于尺骨和腕骨的关节缝中。
功效:安神养血,益心气。由于心经主火,且神门是土穴,能泻本经的浮火,故有引火归原之功。
主治失眠:(睡眠浅,易醒),胆小,脏躁,心烦,恐悸,面赤喜笑,狂笑,痴呆,健忘,伏梁,癫痫,五痫。心阳不足导致的气短、喘气、胸闷、少气、胸痛、怔忡等。舌尖赤痛,舌疮,舌头溃疡。小便红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心脏传导束障碍导致的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慌、心律不齐等。
手厥阴的原穴是大陵穴。五输穴之一,本经输穴,五行属土。十三鬼穴之一。
位置:位于月骨和手舟骨之间,靠近手舟骨尺侧缘,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功效:宁心安神,宽胸和胃,和营血,清郁热,清浮热,清心包经的热毒或火毒。该腧穴较特殊,其温阳益气之功不明显,反而清泻功能较明显。原因是厥阴经为三阴之里,本身易产生郁热。此外,由于心包是臣使之官,辅助心完成血液的运行,也易出现实热,而虚、寒证较少见。
主治:烦心掌热,口臭,口舌疮。由于心包火毒,或有郁热、浮热而致多种精神方面的病症,如善笑不休,狂言不乐,烦躁不宁,小儿夜闹不安。心痛,心悸,心悬若饥,胸闷。头痛,疮癣,皮肤湿疹,乳痈。
手腕一圈都是穴位,所以没事在手上带一个银镯子,木串子,不仅彰显你的与众不同,更多的是可以按摩手腕部位。你就随手一甩手,手腕一圈的穴位都按摩个遍,多划算的事,你干嘛不干?
合谷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回阳九针穴之一。
合谷是人体大穴,可治疗很多外感病、经络病,在治疗外感疾病方面居诸穴之首。
位置:在拇指、食指之间,在第一骨间背侧肌的近端。
我们有一句话叫“虎口拔牙”,合谷也叫虎口,如果拔牙的时候,按住合谷,拔牙会一点都不疼。
还有如果我们想变得漂亮,除了遗传,后天的努力也很重要,“颜面合谷求”,脸上出现各种问题,多按按合谷准没错。
功效:温阳、益气。浅刺有解表、宣发、开窍、升阳之功,深刺有利湿、降逆、下气、固脱之功。
主治:头面、鼻、目、咽、皮肤疾病;纵隔、食道和气管的上部疾病;大肠和肛门疾病。由于手阳明主津所生病者,故合谷对津的分泌异常和津的成分异常有重要调节作用。
(1)温阳解表:主治风寒外感导致的咳嗽、头痛、哮喘、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发热恶寒、头痛脊强、无汗、风疹等。一般可配大椎。
(2)温阳固脱:阳经快脱者,可通透温阳,引动三焦原气以固脱;例如由出汗过多而致腹泻进而出现休克者,可取合谷。此外主治腹泻、遗尿、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肾下垂等;根据下垂的器官不同,可选择不同的配穴,如子宫下垂可配关元,胃下垂可配建里、足三里,脱肛可配百会。
(3)温阳化湿祛痰:风湿性心脏病,水肿。可配阴陵泉、三阴交。
(4)温阳解毒:疥疮,面部疮疡,荨麻疹,日光性皮炎,扁平疣。可配曲池、血海、膈俞、筑宾或三阴交。
(5)益气行血:中风,多发性神经炎,脑外伤后遗症。可配前顶、后顶、风府、风池、曲池或三阴交。
(6)益气散结:急性结膜炎,泪囊炎,睑缘炎,急性咽炎,喉炎,扁桃体炎,红眼病,电光性眼炎。可配风池、太阳、头维、悬颅。
(7)益气通络: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痉挛,过敏性鼻炎,三叉神经痛。可配大椎、风池、天柱、上星、耳门、复溜(按经络诊察结果及症候配穴)。此外可治喑不能言。
(8)益气升阳:各种麻痹,包括软腭麻痹、眼睑下垂等;习惯性下颌脱臼,视神经萎缩。可配建里、足三里、手三里、前顶、气海。
阳池是手少阳三焦经原穴。
位置:位于腕关节的关节缝隙处,小指伸肌腱和指伸肌腱之间的缝隙中。
功效:行阳益气,益气增液,温阳通络。
主治:阳虚感冒,阳虚便秘,大便干燥,消渴,口干。少阳经的肩背疼痛,烦闷。
腕骨是手太阳小肠经原穴。小肠主液所生病。津包含净化、解毒、润滑的东西,液则包含更多营养物。
位置:第五掌骨与三角骨之间
功效:安神定惊,通络开窍,益气增液。
主治:惊风,狂言,惊恐,易胆小,瘛疭(包括小儿多动症、小儿惊风、小儿阳虚瘛疭)。项强(往往由于项背肌腱受寒而致),项部肿胀,手腕无力,肩背痛,偏枯。黄疸,热病汗不出。面、眼、耳、鼻、喉病变,包括角膜病变、目流冷泪、目生云翳、鼻塞喉痹、耳鸣等。消渴,口干,口渴,口腔炎,口腔溃疡,贫血,痄腮。
冲阳是足阳明胃经原穴。
位置:第二、三跖骨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大致在内庭上5寸(但必须摸穴),陷谷上3寸。
功效:温阳和胃,温阳通脉,益气化痰,益气安神。
主治:胃病,如胃痛、不欲食、纳差、腹坚大等。阳明头痛,面瘫,因睡眠不足而出现的头面肿胀,牙痛,身前痛,足缓不收,下肢疼或麻痹。精神病症,如癫狂、久狂不识人、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等。甲状腺肿大,慢性牙龈炎。
丘墟是足少阳胆经原穴。
位置:外踝关节的前下方凹陷处。
功效:温阳散寒,温阳通络,益气开窍。
主治:少阳经循行部位的颈项疼痛、腰髋关节痛,如髋关节骨膜炎症(多数由于少阳经受寒,局部骨膜和筋膜出现血液循环障碍而引发疼痛;与坐骨神经痛的区别在于,坐骨神经痛的疼痛症状沿着坐骨神经发生)。胸膜炎,胆囊炎,腋下淋巴结炎,肿胀,胸胁满痛。慢性眼病,结膜炎。
由于肝虚阴竭或疲劳过度导致胆管的收缩力差,经针刺丘墟后,胆管收缩节律加强。证明丘墟有温阳益气的作用。
京骨是足太阳膀胱经原穴。
位置:第五跖骨粗隆的前下缘,小趾展肌的上缘。
功效:温阳疏经,益气升阳。
主治:颈项强,包括背部脊柱两侧肌腱的疼痛。痔疮(瘢痕后出现疼痛)。身后侧痛,心痛,髀枢痛,腰背急痛不可俯仰,癫痫,腰腿痛,膝痛脚挛不得屈伸。目眦眵烂伴有炎症,慢性结膜炎,泪囊狭窄,目眩(多属虚性)。膀胱疾病,如膀胱排尿障碍。
太白是足太阴脾经原穴。五输穴之一,本经输穴,五行属土。
位置:第一跖骨头的后侧缘,趾跖筋膜下,在第一跖骨下、展肌之上的缝隙中。
功效:补脾益气。
主治:腹胀,不欲食,善噫,身体沉重,心悸,便溏(大便偏稀,但不是腹泻);脾虚低热(37.4℃左右);胸胁胀,下肢肿,肿胀。
太冲是足厥阴肝经原穴。五输穴之一,本经输穴,五行属土。
位置:在趾本节上缘,第一、二跖骨之间,跖骨头略后方,位于短伸肌和骨间背侧肌之间,较大的缝隙。
功效:补肝血,益肝气,温通下焦,强腰膝。肝主血液的净化及分配,因此有疏导作用。太冲接受三焦运行的原气,通过温阳益气来提供血液运行动力,因此有行血的功能。这是使用太冲的重要原则。
主治:腰膝酸软无力或疼痛(膝痛而引少腹),肝经虚寒导致的脐痛而牵连少腹。腰引小腹痛。胫酸,足腹肿胀,脚软无力,下肢虚劳浮肿,下肢痉挛。溏泄,便难,便血。囊缩,遗溺,淋浊,疝气,小儿卒疝,小便不利。妇科病,如月经不调、闭经等。慢性结膜炎(急性结膜炎用行间),虚性的青光眼。颈淋巴结结核。
太溪是足少阴肾经原穴。五输穴之一,本经输穴,五行属土。回阳九针穴之一
“太”与“大”通,太溪即大溪,与江河相比水量较少,河道较窄。故此处为一细窄缝隙。由于肾主水,属命门火,太溪对人体的津液运行起重要调节和控制作用。
功效:壮肾阳,滋肾阴,理胞宫,强腰肌。
主治:遗精,阳痿;咳逆,喘息;吐血,呕吐黏痰;口中如胶;手足寒至节,手足厥冷;肾虚牙痛(牙神经痛,可灸太溪),顽固性咽峡炎,咽肿;心疼如针刺;肾阳虚的腰腿痛;月经不调;两腿生疮。2022-06-27
一个机缘巧合,我认识了一个自称是老中医的老爷子。
老爷子年轻的时候是个按摩师。当时我想按摩师能算老中医吗,这不是给自己脸上贴金吗。但我一直在坚持给孩子背部按摩,搞不懂那个是什么穴位,但效果挺好的。如果那天晚上孩子还是兴奋过度不想睡觉,我就会给他按摩,从头部按摩到背部按摩,然后是脸部按摩,最后是手部按摩,这一套下来,孩子已经呼呼大睡,很有安神的效果。当时也看了一些有关按摩的文章,真是兴头上,于是乘着机会预约了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十二天。
于是带着书,带着按摩穴位图,我经历了十二天的大套按摩。所谓大套按摩就是全身按摩,十二条经络依次按摩,还有任督二脉,总共十四条。老爷子看我学习挺认真,也愿意教,所以一边按摩一边讲解,我都细心听着,虚心请教。十二天下来,收获颇多。才体会到按摩的妙用,把按摩归属于中医也不为过。按摩的好处是不用吃药,随手就可以对症按摩,方便。
可想要学会,得了解清楚人体的十二经络和任督二脉,还要会找穴,还得有一定功力,这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
我是今天看过,隔日就忘了,还好现在网络发达,手机搜寻一下也方便。
亲身看到了按摩的好处,我来说说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孩子那天从学校回来,发高烧,用体温表测得体温是39度。于是我查得发高烧的按摩穴位有:大椎穴、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十宣穴(十个手指指尖),每个穴位各按摩200下。
除了大椎穴是一个穴位,曲池穴、外关穴、合谷穴都是左右手各一,十宣穴就十个手指,得按摩十个地方。
我从大椎穴开始,到十宣穴结束,整整按摩了两个小时,手指和手臂全都发酸,不过效果很好,再测量温度,已经下降到38.5度,而且孩子微汗。
孩子睡了一觉,第二天早上测量体温正常,我给孩子吃了我经典的生病食疗:一小碗糯米稀饭,到九点再吃一碗,到中午孩子就想吃肉了,完全好转,神奇呀!
还有一例是落枕,一天早上起床,孩子爸说自己落枕了,刚好我前两天看过这个穴位,就在手背上食指跟中指中间,从指跟向手腕推凹陷处的酸痛部位就是落枕穴。我给他推了大约100下,让他感觉一下,他动了动脖子,发现转动正常。哈,又好了,不得不服呀,这个穴位确实简单,易上手,而且无副作用。
其实想一想,经络通则气血通,气血通则百病消。我们通常所说的病大多只是外表,正真的原因在于身体内部的阴阳不和,经络不通,气血不通。
在生活中,一遇到病就会往医院里跑,把自己的健康交给我们并不了解的医生,实在是一件胆大的事情。
我之所以想写这些文字,是想告诉大家,只有自己才是健康的专家,把病痛预防在起发之初,不要混混沌沌,到了无可奈何的时候才急匆匆地把自己交给一个你毫不了解的医生。
如果遇到良医,是祖上积德了,可是良医难求,庸医遍地,我想我们还是相信自己比较好,学一点中医知识,防范于未然。
下面的知识是我摘取网络的,一是为了自己再次看一遍,这些真是看得越多越好,看百遍也不嫌多。二是如果有缘,你看到了这篇文章,对你有所所获,这真是太好了。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向上前行至阴-毛部位,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直上,经咽喉,至下颌,环绕口唇,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
(1)总任一身之阴经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腹为阴,说明任脉对一身阴经脉气具有总揽、总任的作用。另外,足三阴经在小腹与任脉相交,手三阴经借足三阴经与任脉相通,因此任脉对阴经气血有调节作用,故有“总任诸阴”之说。
(2)调节月经,妊养胎儿: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关元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作用】:温肾益精,回阳补气,调理冲任,理气除寒。 【主治】:①阳痿,遗精,遗溺,小便频数,小便不通。②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痛经,阴挺,阴痒,不孕,产后出血。③中风脱症,虚劳体弱,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④泄泻,脱肛,完谷不化。
气海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作用】:益肾固精,升阳补气,调理冲任。 【主治】:①腹痛,泄泻,便秘。②遗溺。③疝气。④遗精,阳痿。⑤月经不调,经闭。⑥虚劳体弱,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阴交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寸 【作用】:温肾益精,调理冲任。 【主治】:①小便不利,水肿。②疝气腹痛。③月经不调,带下,崩漏,阴痒,产生出血。
神阙 :在腹中部,脐中央 【作用】:培元固本,回阳救逆,补益脾胃,理气和肠。 【主治】:①中风脱证,四肢厥冷。②泄泻,偏身出汗。③水肿。
下脘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作用】:健脾和胃,消积化滞。 【主治】:胃脘痛,腹胀泄泻,呕吐,呃逆。
中脘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作用】:健脾和胃,消积化滞,理气止痛。 【主治】:①胃脘痛,呕吐,呃逆,吞酸。②腹胀,泄泻,饮食不化。③咳喘痰多。④黄疸。⑤失眠。
上脘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5寸(内为肝下缘及胃幽门部) 【作用】:健脾和胃,和中降逆,理气化湿,宁神定志。 【主治】:①胃痛,呕吐,腹胀。②癫痫。
膻中 :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作用】:宽胸理气,宁心安神。 【主治】:①气喘,胸前,胸闷。②心痛,心悸。③乳汁少,呃逆,噎膈。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边直向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上行颠顶,沿前额正中,鼻柱正中,至上唇系带处。
命门: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壮阳益肾,强壮腰膝,固精止带,疏经调气。 【主治】:①遗精,阳痿。②月经不调,带下。③泄泻。④腰脊强痛。
大椎: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作用】:解表清热,疏风散寒,熄风止痉,肃肺宁心。 【主治】:①热病,疟疾,骨蒸盗汗。②周身畏寒,感冒,目赤肿痛,头项强痛。③癫痫。④咳喘。
风府: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作用】:疏散风邪,清心开窍,通利机关。 【主治】:①中风不语,半身不遂,癫狂。②颈痛项强,眩晕,咽痛。
百会: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作用】:平肝熄风,升阳益气,醒脑宁神,清热开窍。 【主治】:①眩晕,头痛。②昏厥,中风偏瘫,不语。③脱肛,阴挺。④癫狂不寐。
所以没事按摩一下肚子,在墙壁上撞一撞后背,就打开了任督二脉,一代武林高手就这么出炉了,好不威风,也挺简单的一件事,关键在于坚持。
我一般在睡觉前会按住神阙(肚脐眼)顺时针100下,再逆时针100下。至于撞墙还是蛮少的,这得改过来,怪不得我的功夫一直没进展,忏悔中……
肺经的原穴是太渊穴,五输穴之一,本经输穴,五行属土。八会穴,脉会。
位置:桡侧腕屈肌腱的桡侧,肱桡肌的尺侧,桡动脉处(或尺侧或桡侧),第一或第二腕横纹处,相当于寸口部位。
功效:补益肺气,调气利水。
主治:因肺气虚所致的久咳不愈,白稀痰,咳喘,肩背痛寒;尿不尽,遗尿,尿频,尿色变,卒遗矢;气短自汗,少气,乏力,胸闷,心悸,心痛;逆气;经闭;水肿,肿胀;目赤痛,白翳,数欠,咳血,呕血。
太渊穴可改善肺通气量,使肺呼吸机能加强。
人体还有一个肺三角,左右各一个,寻找起来很方便,用左手敲右上方,用右手敲左上方,尤其是咳嗽的时候更要敲,使自己使劲咳嗽,把肺部的废气排出、废水咳出,从而达到了养肺的功效。
手太阴心经的原穴是神门穴
神是元神,指人的意识;神门,即意识出入之处。说明此腧穴对神志病有调节作用。
五输穴之一,本经输穴,五行属土。
位置:在掌后豌豆骨桡侧下缘,在第一或第二横纹,但不完全在横纹。位于尺侧腕屈肌腱和指浅屈肌腱之间,尺动脉处(其尺侧或桡侧),在豌豆骨的桡侧缘,于尺骨和腕骨的关节缝中。
功效:安神养血,益心气。由于心经主火,且神门是土穴,能泻本经的浮火,故有引火归原之功。
主治失眠:(睡眠浅,易醒),胆小,脏躁,心烦,恐悸,面赤喜笑,狂笑,痴呆,健忘,伏梁,癫痫,五痫。心阳不足导致的气短、喘气、胸闷、少气、胸痛、怔忡等。舌尖赤痛,舌疮,舌头溃疡。小便红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心脏传导束障碍导致的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心慌、心律不齐等。
手厥阴的原穴是大陵穴。五输穴之一,本经输穴,五行属土。十三鬼穴之一。
位置:位于月骨和手舟骨之间,靠近手舟骨尺侧缘,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功效:宁心安神,宽胸和胃,和营血,清郁热,清浮热,清心包经的热毒或火毒。该腧穴较特殊,其温阳益气之功不明显,反而清泻功能较明显。原因是厥阴经为三阴之里,本身易产生郁热。此外,由于心包是臣使之官,辅助心完成血液的运行,也易出现实热,而虚、寒证较少见。
主治:烦心掌热,口臭,口舌疮。由于心包火毒,或有郁热、浮热而致多种精神方面的病症,如善笑不休,狂言不乐,烦躁不宁,小儿夜闹不安。心痛,心悸,心悬若饥,胸闷。头痛,疮癣,皮肤湿疹,乳痈。
手腕一圈都是穴位,所以没事在手上带一个银镯子,木串子,不仅彰显你的与众不同,更多的是可以按摩手腕部位。你就随手一甩手,手腕一圈的穴位都按摩个遍,多划算的事,你干嘛不干?
合谷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回阳九针穴之一。
合谷是人体大穴,可治疗很多外感病、经络病,在治疗外感疾病方面居诸穴之首。
位置:在拇指、食指之间,在第一骨间背侧肌的近端。
我们有一句话叫“虎口拔牙”,合谷也叫虎口,如果拔牙的时候,按住合谷,拔牙会一点都不疼。
还有如果我们想变得漂亮,除了遗传,后天的努力也很重要,“颜面合谷求”,脸上出现各种问题,多按按合谷准没错。
功效:温阳、益气。浅刺有解表、宣发、开窍、升阳之功,深刺有利湿、降逆、下气、固脱之功。
主治:头面、鼻、目、咽、皮肤疾病;纵隔、食道和气管的上部疾病;大肠和肛门疾病。由于手阳明主津所生病者,故合谷对津的分泌异常和津的成分异常有重要调节作用。
(1)温阳解表:主治风寒外感导致的咳嗽、头痛、哮喘、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发热恶寒、头痛脊强、无汗、风疹等。一般可配大椎。
(2)温阳固脱:阳经快脱者,可通透温阳,引动三焦原气以固脱;例如由出汗过多而致腹泻进而出现休克者,可取合谷。此外主治腹泻、遗尿、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肾下垂等;根据下垂的器官不同,可选择不同的配穴,如子宫下垂可配关元,胃下垂可配建里、足三里,脱肛可配百会。
(3)温阳化湿祛痰:风湿性心脏病,水肿。可配阴陵泉、三阴交。
(4)温阳解毒:疥疮,面部疮疡,荨麻疹,日光性皮炎,扁平疣。可配曲池、血海、膈俞、筑宾或三阴交。
(5)益气行血:中风,多发性神经炎,脑外伤后遗症。可配前顶、后顶、风府、风池、曲池或三阴交。
(6)益气散结:急性结膜炎,泪囊炎,睑缘炎,急性咽炎,喉炎,扁桃体炎,红眼病,电光性眼炎。可配风池、太阳、头维、悬颅。
(7)益气通络: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痉挛,过敏性鼻炎,三叉神经痛。可配大椎、风池、天柱、上星、耳门、复溜(按经络诊察结果及症候配穴)。此外可治喑不能言。
(8)益气升阳:各种麻痹,包括软腭麻痹、眼睑下垂等;习惯性下颌脱臼,视神经萎缩。可配建里、足三里、手三里、前顶、气海。
阳池是手少阳三焦经原穴。
位置:位于腕关节的关节缝隙处,小指伸肌腱和指伸肌腱之间的缝隙中。
功效:行阳益气,益气增液,温阳通络。
主治:阳虚感冒,阳虚便秘,大便干燥,消渴,口干。少阳经的肩背疼痛,烦闷。
腕骨是手太阳小肠经原穴。小肠主液所生病。津包含净化、解毒、润滑的东西,液则包含更多营养物。
位置:第五掌骨与三角骨之间
功效:安神定惊,通络开窍,益气增液。
主治:惊风,狂言,惊恐,易胆小,瘛疭(包括小儿多动症、小儿惊风、小儿阳虚瘛疭)。项强(往往由于项背肌腱受寒而致),项部肿胀,手腕无力,肩背痛,偏枯。黄疸,热病汗不出。面、眼、耳、鼻、喉病变,包括角膜病变、目流冷泪、目生云翳、鼻塞喉痹、耳鸣等。消渴,口干,口渴,口腔炎,口腔溃疡,贫血,痄腮。
冲阳是足阳明胃经原穴。
位置:第二、三跖骨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大致在内庭上5寸(但必须摸穴),陷谷上3寸。
功效:温阳和胃,温阳通脉,益气化痰,益气安神。
主治:胃病,如胃痛、不欲食、纳差、腹坚大等。阳明头痛,面瘫,因睡眠不足而出现的头面肿胀,牙痛,身前痛,足缓不收,下肢疼或麻痹。精神病症,如癫狂、久狂不识人、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等。甲状腺肿大,慢性牙龈炎。
丘墟是足少阳胆经原穴。
位置:外踝关节的前下方凹陷处。
功效:温阳散寒,温阳通络,益气开窍。
主治:少阳经循行部位的颈项疼痛、腰髋关节痛,如髋关节骨膜炎症(多数由于少阳经受寒,局部骨膜和筋膜出现血液循环障碍而引发疼痛;与坐骨神经痛的区别在于,坐骨神经痛的疼痛症状沿着坐骨神经发生)。胸膜炎,胆囊炎,腋下淋巴结炎,肿胀,胸胁满痛。慢性眼病,结膜炎。
由于肝虚阴竭或疲劳过度导致胆管的收缩力差,经针刺丘墟后,胆管收缩节律加强。证明丘墟有温阳益气的作用。
京骨是足太阳膀胱经原穴。
位置:第五跖骨粗隆的前下缘,小趾展肌的上缘。
功效:温阳疏经,益气升阳。
主治:颈项强,包括背部脊柱两侧肌腱的疼痛。痔疮(瘢痕后出现疼痛)。身后侧痛,心痛,髀枢痛,腰背急痛不可俯仰,癫痫,腰腿痛,膝痛脚挛不得屈伸。目眦眵烂伴有炎症,慢性结膜炎,泪囊狭窄,目眩(多属虚性)。膀胱疾病,如膀胱排尿障碍。
太白是足太阴脾经原穴。五输穴之一,本经输穴,五行属土。
位置:第一跖骨头的后侧缘,趾跖筋膜下,在第一跖骨下、展肌之上的缝隙中。
功效:补脾益气。
主治:腹胀,不欲食,善噫,身体沉重,心悸,便溏(大便偏稀,但不是腹泻);脾虚低热(37.4℃左右);胸胁胀,下肢肿,肿胀。
太冲是足厥阴肝经原穴。五输穴之一,本经输穴,五行属土。
位置:在趾本节上缘,第一、二跖骨之间,跖骨头略后方,位于短伸肌和骨间背侧肌之间,较大的缝隙。
功效:补肝血,益肝气,温通下焦,强腰膝。肝主血液的净化及分配,因此有疏导作用。太冲接受三焦运行的原气,通过温阳益气来提供血液运行动力,因此有行血的功能。这是使用太冲的重要原则。
主治:腰膝酸软无力或疼痛(膝痛而引少腹),肝经虚寒导致的脐痛而牵连少腹。腰引小腹痛。胫酸,足腹肿胀,脚软无力,下肢虚劳浮肿,下肢痉挛。溏泄,便难,便血。囊缩,遗溺,淋浊,疝气,小儿卒疝,小便不利。妇科病,如月经不调、闭经等。慢性结膜炎(急性结膜炎用行间),虚性的青光眼。颈淋巴结结核。
太溪是足少阴肾经原穴。五输穴之一,本经输穴,五行属土。回阳九针穴之一
“太”与“大”通,太溪即大溪,与江河相比水量较少,河道较窄。故此处为一细窄缝隙。由于肾主水,属命门火,太溪对人体的津液运行起重要调节和控制作用。
功效:壮肾阳,滋肾阴,理胞宫,强腰肌。
主治:遗精,阳痿;咳逆,喘息;吐血,呕吐黏痰;口中如胶;手足寒至节,手足厥冷;肾虚牙痛(牙神经痛,可灸太溪),顽固性咽峡炎,咽肿;心疼如针刺;肾阳虚的腰腿痛;月经不调;两腿生疮。2022-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