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用药及护理——汤药煎煮法

煎药用具
  煎药用具的合适选择,可确保药物的有效成分。
   合适器具
  砂锅、瓦罐、陶瓷罐为佳,因为此类容器不易与中药发生化学变化,且导热性能缓和,受热均匀,所以被历代医家认为是较为理想的煎药容器。
  此外,搪瓷类、玻璃器皿也可用于煎药,其优点是性质稳定,不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不足之处是传热较快,不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且散热较快,怕碰击。
   禁忌用具
  禁用铁、锡、铜、铝、不锈钢容器等煎煮中药,因为此类容器易与中药发生化学变化,对人体产生副作用,而影响疗效。

煎药用水
   水质
  自古以来,人们就讲究煎煮中药用水,一般把煎药用水分为两类:天水类,地水类,并认为天水类的水质优于地水类。现在煎药,除特殊规定外,一般以水质纯净,矿物质少为佳。
  
   水量
  煎药的水量一般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吸水量的大小、煎煮时间、治疗所需药量等因素决定。一般汤剂经水煎两次,药中70~80%的有效成分已被煎出,故临床常采用两煎法。
  
   泡药
  煎药前,宜用凉水泡药,有利于药中有效成分的析出。因为中药多为植物、矿物或动物类,其中,植物类药中,大多为多年生的草本,有的药用根茎、果实,其质地坚硬致密,不易煎透,因此,煎煮前,应将药物用凉水浸泡,使水分充分渗入药物组织内,致使药物有效成分煎出,保证煎药质量,提高疗效。
  一般来说,复方汤剂浸泡30~60分钟;以根、茎、果实、种子类为主的,浸泡60分钟;以花、叶、草类为主的,浸泡20~30分钟。2023-03-03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19 16:03:4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主要内容:历史与发展: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介绍中医护理的历史沿革和主要发展阶段。基本理论与原则:阐述中医护理学的基本任务、特点与原则,帮助学生建立中医护理学的整体框架。护理内容:包括整体护理和一般护理,介绍中医护理在患者整体健康维护和日常护理中的应用。中药用药护理:详细讲解中药的用药原则、方...

  • 一、单选题 1. 以花、叶、草类为主的汤剂,煎煮前需浸泡:a 5~10分钟 b 10~15分钟 c 15~20分钟 d 20~30分钟 e 30~60分钟 2. 健胃药宜何时服用:a 饭前 b 饭后 c 清晨 d 空腹 e 睡前 3. 真热假寒证服药时,宜:a 热药热服 b 热药冷服 c 寒药热服 d 寒药冷服 e 不...

  • 常用药物:凡肌内注射用的药物,均可供穴位注射法用。常用的中药注射液有:复方丹参、川芎、柴胡等。西药有:维生素B1、维生素C、0.25%~2%盐酸普鲁卡因、阿托品、利血平等。注射剂量:一般以穴位部位来分,耳穴:0.1ml,头面部:0.3ml~0.5ml,四肢部:1ml~2ml,胸背部:0.5ml~1ml,腰臀部:2...

  • 《中医护理学基础》作为中医护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培养护理专业学生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常用技能。本书由来自全国十余所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护理专业教师联合编著,内容涵盖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基本任务、特点与原则、整体护理、一般护理、中药用药护理、经络腧穴、常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及...

  • 薰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热在患处薰腾、淋洗或浸浴,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适用范围、作用及禁忌症 适用范围、作用 ① 缓解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皮肤瘙痒等症状。 ② 减轻眼科疾病引起的眼结膜红肿、痒痛、糜烂等症状。 ③ ...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