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可以提供治疗乙肝的中药方吗?

  组成: 郁金12克,香附12克,佛手12克,生地30克,丹参20克,虎杖15克,半枝莲30克。

  功效: 凉血解毒,疏肝活络。

  主治: 急慢性乙型肝炎。

  用法: 按其量加倍研细粉制成胶囊,日服3次,每次3~4粒。乙肝病毒携带者,可单服胶囊,第1年连服6个月,第2年后每年服3个月。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水煎服,日1剂,同时服用胶囊,肝功能正常后再单服胶囊6个月。

  方解: 对乙肝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应从三个方面认识:一为血热,二为肝郁,三为血滞。所以本方以大剂量的生地清热凉血,兼养肝阴;虎杖、半枝莲清肝解毒,兼以凉血;香附、佛手疏肝理气兼调气血;丹参、郁金配合,一能改善肝脏气血运行以促肝用,二可减缓肝纤维化的进展。诸药合用,凉血解毒不伤肝用,疏肝活络不伤肝体。

  加减: 口干口苦,不欲饮食,胃脘胀满,恶心者,可加入莲子20克,砂仁5克,白术12克,枳壳12克,以健脾和胃;小便黄,舌苔黄腻,胆红素升高者,不主张用茵陈、大黄,以防苦寒伤及肝阴及肝用,可加入车前子20克,竹叶10克,通草10克,以清热利湿以除湿热;肝功时好时差的慢性乙肝患者,多有舌红,口干,头晕,目干涩,周身无力,脉细弦的肝阴虚症状,可加入枸杞20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白芍15克;既有阴虚,又有湿热内郁者加入莲子20克,车前子20克,山药20克,枸杞15克,补阴不助湿,清湿热不伤阴;对慢性乙肝,应减缓肝纤维化的改变以防肝硬化及癌变的发生,增用软肝化瘀之剂,可加用鳖甲30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赤芍12克。

  临床应用: 本方和缓、简、便、廉,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及各种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皆可加减应用。

  1.治疗各种肝病,始终要注意肝体阴用阳的关系,因肝体阴最易耗伤,肝用阳最难启用,所以用药不可苦燥伤阴,也不可过于寒凉伤肝用。

  2.首发乙型肝炎,不主张应用甘利欣静滴或联苯双酯等西药。如应用后肝功不降或又次复发者,再用中药治疗极其困难。如第一次发病只用以上方子同样会效果满意。

  3.对ALT、AST升高者,不主张应用五味子降酶,用后只能取暂效,如遇到湿盛或湿热盛者,更会收敛湿热。2010-10-06
mcxzy 阅读 5 次 更新于 2025-04-18 15:15:3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药方子对于乙肝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首先,麦冬、党参、黄芪、苦参和甘草的组合,对于一般情况下的乙肝患者,可以起到养阴清热的效果,但需注意在出现发热炎症、舌苔厚腻或肝炎活动导致黄疸时,应暂停使用或寻求专业医师改方调整。虎杖、蚤休、白花蛇舌草、苦味叶下珠等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湿...

  • 在防治乙肝方面,传统中药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一种方剂为麦冬20g、党参30g、黄芪30g、苦参6g、甘草3g,此方以补气为主,旨在增强免疫功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另一种方剂被称为护肝汤,其成分包括白花蛇舌草15g、鸡血藤12g、鸡骨草10g、虎杖10g、柴胡9g、黄精15g、生地15g、女贞子12g、云苓15g、白术18...

  • 在治疗乙肝方面,有中医专家提出使用小柴胡汤加减五味子等药材来保护肝脏。小柴胡汤的基础药材包括柴胡、黄芩、配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和大枣,具体的用量会根据病情的不同而有所调整。

  • 乙肝,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黄疸、胁痛、肝大、食欲不振和倦怠无力等。针对乙肝的治疗,有些人可能会寻求中药偏方。以下是几种中药偏方的例子:1. 茵陈30克,栀子6克,生大黄3克。若热症状明显,可加柴胡和黄芩各6克;若出现恶心呕吐,可加砂仁和藿香各5克;若腹胀明显,...

  • [适应证]无黄疸型乙肝属于肝胆湿热者。证见胁痛口苦,胸闷纳呆,恶心呕吐,目赤耳胀,小便赤黄,舌红苔黄稍腻,脉弦滑数。灵芝秋草治疗肝炎 材料:灵芝15克,糯稻根60克,薏苡仁30克,秋草10克。[制作]将糯稻根洗净切短,切碎,与灵芝、薏苡仁一起放入沙锅内,加水用文火煎煮1小时,加入秋草,...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