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方剂-麻子仁丸脾约丸

润下剂

组成:麻子仁二升(500克)芍药半斤(250克),枳实炙,半斤(250克),大黄去皮,一斤(500克),厚朴炙,去皮,一尺(250克),杏仁去皮尖,熬,别作脂,一升(250克)

用法: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10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现代用法:上药为沫,炼蜜为丸,每次9克,每日1-2次,温开水送)

功用: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主治: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大便干结。

方解:本方证乃因肠胃燥热,脾津不足所治,《伤寒论》称之为脾约。

加减变化:痔疮便秘者,可加桃仁、当归以养血和血、润肠通便;痔疮出血属胃肠燥热者,可酌加槐花、地榆以凉血止血;燥热伤津较甚者,可加生地,玄参,石斛以增液通便。

现代运用:本方治疗虚人及老人肠燥便秘,习惯性便秘,产后便秘,痔疮术后便秘等属胃肠燥热者。

注意:本方虽属润肠缓下之剂,但含有攻下破滞之品,故年老体虚,津亏血少者不宜常服,孕妇慎用。

附方:

五仁丸

组成:桃仁,杏仁麸炒,去皮尖,各一两(各60克),松子仁一钱二分半(5克)柏子仁半两(15克)郁李仁一钱(3克),陈皮另研末,四两(120克)

将五仁另研为膏,入陈皮末同研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9克),食前米饮下(现代用法:五仁研为膏,陈皮为末,炼蜜为丸,每服9克,每日1-2次,温开水送下)

功用:润肠通便。

主治:津枯肠燥证。大便艰难,以及老人和产后血虚便秘。舌燥少津,脉细涩。

五仁丸和麻子仁丸均为润肠通便之剂,但五仁丸集富含油脂的果仁于一方,配伍理气行滞的陈皮,润下与行气相合,以润燥滑肠为用,善治津亏肠燥便秘;麻子仁丸以麻子仁、杏仁、蜂蜜、白芍益阴润肠为主,兼配小承气汤泻热通便,补中有泻,功润相合,善于治疗肠胃燥热,脾津不足之脾约便秘。2022-07-21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6:40:0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润下剂 组成:麻子仁二升(500克)芍药半斤(250克),枳实炙,半斤(250克),大黄去皮,一斤(500克),厚朴炙,去皮,一尺(250克),杏仁去皮尖,熬,别作脂,一升(250克)用法:上六味,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10丸,日三服,渐加,以知为度(现代用法:上药为沫,炼蜜为丸,每次9克,每...

  • 这一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表明麻仁丸加味疗法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更为有效。综上所述,茅氏通过将麻子仁丸加味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不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而且与西药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的治疗优势。这一研究表明,中草药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 【别名】麻仁丸(《类证活人书》卷十五)、脾约麻仁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处方】麻子仁500克 芍药250克 枳实250克(炙)大黄500克(去皮)厚朴250克(炙,去皮)杏仁250克(去皮、尖,熬,别作脂)【制法】上六味,蜜和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润肠通便。治肠胃燥热,津液不...

  • 蜂蜜甘缓,助麻子仁润肠通便,同时缓和小承气汤的攻下之力,为佐使。通过此方的组成,既润肠又泻下,使燥热去、阴液复,达到润肠通便、缓下之功。脾约麻仁丸方为丸剂,仅服10小丸,依次渐加,旨在缓下润肠。此方充分考虑了药物的性味、功能以及用量,体现了其缓下、润肠通便的特性,对于老人、产后肠...

  • 【方名】 麻子仁丸 【异名】麻仁丸(《类证活人书》卷十五)、脾约麻仁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出处】 《伤寒论》【分类】 泻下剂-润下 【组成】 火麻仁(麻子仁)(500克) 芍药[1](250克) 枳实(250克) 大黄(500克) 厚朴(250克) 杏仁(250克) [以上为丸剂用量]【方歌...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