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皮肤病,那么荨麻疹怎么治疗好呢?下面我带你了解荨麻疹的治疗辩证药方,希望对你有帮助!
荨麻疹的治疗辩证药方 (1)风热型:相当于急性荨麻疹。皮疹色泽红赤,受风加剧。皮肤灼热、剧痒感,并觉手心发热,心烦口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方用疏风清热饮、消风散加减:荆芥、防风、牛蒡子、苦参、蝉衣、石膏、知母、木通、银花、连翘等。
(2)风寒型:相当于寒冷性荨麻疹。皮疹淡红或淡白,遇冷、遇水和吹风后症状加重,得暖后减轻。自觉畏寒、恶风,冬重夏轻,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缓。治宜疏风散寒。方用麻黄汤或桂枝汤加减:麻黄、桂枝、白芍、羌活、赤芍、独活、防风、荆芥、浮萍、炙草、生姜、白藓皮等。
(3)脾胃湿热型:相当于胃肠型荨麻疹。皮疹多少不定,胃肠道症状明显,纳差,脘腹疼痛,拒按或坐立不安,倦怠无力,大便秘结或溏薄。苔黄腻,脉滑数有力。治宜泄热、利湿。方用除湿胃苓汤合茵陈汤加减:茯苓、苍术、白术、厚朴、山栀、茵陈、防风、荆芥、香附、乌药、枳壳、泽泻、大黄、砂仁等。
(4)阴虚火旺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皮疹多在午后或夜间发作,皮疹时隐时现,来去无常,经久不愈。神倦乏力,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口干颊红,手足心热,舌红苔光,脉数无力。治宜养血、滋阴、降火。药用四物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当归、生地、首乌、玄参、地骨皮、白芍、青蒿、龟板、鳖甲、勾藤、五加皮、白藓皮、桑白皮等。
(5)冲任不调型:多见于女性,因月经紊乱而引起荨麻疹。发疹有周期性,与月经有关,常有月经不调,经期超前或推后。经来腹痛,经色紫红或有瘀块。经来疹多,症状加重;经清疹退,症状消失。苔薄,舌有紫气,脉弦数。治宜调理冲任。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丹参、当归、赤芍、川芎、香附、木香、菟丝子、仙灵脾、巴戟天、防风、荆芥、甘草等。
(6)热毒燔营型:多为感染或药物引起的急性荨麻疹或血清病型荨麻疹。发病突然,皮疹广泛,全身大块状,色绛红,灼热感,奇痒。伴有发热、恶心、心烦不安,口渴喜饮,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数。治宜清热、凉血、解毒。方用清温温败毒饮加减;黄连、黄芩、生石膏、知母、银花、玄参、人中黄、芦根、土茯苓、滑石、生草等。
荨麻疹的单方验方 (1)荆芥12g、防风9g、蝉脱9g、乌梅9g、五味子9g、丹参9g,每日1剂,煎水冲服。
(2)紫草、刺藜蒺、苦参、土茯苓各15g,风热患者加银花、连翘、栀子、丹皮、薄荷、蝉蜕等。风热夹湿者加白藓皮、地肤子、茯苓皮。久病血虚者加四物汤或当归、黄芪等,每日1剂,煎水口服。
(3)苍耳子15g、刺猬皮9g、桑叶9g、白藓皮9g、丹皮9g、地肤子15g、甘草6g煎服,每日1剂。
(4)茯苓皮20g、陈皮、大腹皮15g、桑白皮9g、生姜6g煎水口服。并按风热、风寒、胃肠湿热3型加减。
(5)麻黄9g、蝉衣9g、川连4g、生甘草 3g、当归9g、生熟地各12g,赤芍9g、川芎 10g、尤对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疗效。
荨麻疹的类型 1、胆碱能性荨麻疹
多发生于青年期,在遇热(热饮、热水浴)、情绪激动和运动后发生。皮疹的特点为1~3毫米大小的小风团,四面有红晕,多在躯干及四肢近端,倦瘙痒。有些病人伴有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等。
2、日光性荨麻疹
主要现象为皮肤暴露于日光数秒至数分钟后,局部迅速发生瘙痒、红斑及风团、血管性水肿,持续1~2小时。以女士多发。
3、压迫性荨麻疹
皮肤在受到较重和较持久压迫4~6小时后发生,受压局部发生弥漫性境界不清的水肿性疼痛斑块,累及皮肤及皮肤组织。易发生于掌、跖和臀部,通常持续8~12小时。有时可伴畏寒、头痛关节痛、全身不适等。发作机理与激肽有关。
4、血清病性荨麻疹
是由于药物(青霉素、痢特灵等)、疫苗或异体血引起。皮损以风团尤其是多环形风团最通常,还可有中毒性红斑、结节性红斑样现象。
5、慢性荨麻疹
发作起因不明,病程长且治疗困难,是一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皮肤病症。其发作起因可能是对热过敏、冷过敏、或对药物过敏、食品过敏、花粉过敏、酒精过敏或潜藏在食品中的过敏原如:食品色素、防腐剂、和自然的式样酸盐等引起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发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6、人工性荨麻疹
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沿划痕发生条状隆起,伴有瘙痒,不久消退。可单独发生或与荨麻疹伴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无明显的发作起因,也可由药物(特殊是青霉素)引起。也有以为与皮肤肥大细胞存在某种功能异常有关。
7、寒冷性荨麻疹
发作与冷刺激有关。患者受冷后,如皮肤浸入冷水中、接触冷空气或冰块等,局部皮肤出现水肿和风团,临床上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
2022-07-04
荨麻疹的治疗辩证药方 (1)风热型:相当于急性荨麻疹。皮疹色泽红赤,受风加剧。皮肤灼热、剧痒感,并觉手心发热,心烦口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方用疏风清热饮、消风散加减:荆芥、防风、牛蒡子、苦参、蝉衣、石膏、知母、木通、银花、连翘等。
(2)风寒型:相当于寒冷性荨麻疹。皮疹淡红或淡白,遇冷、遇水和吹风后症状加重,得暖后减轻。自觉畏寒、恶风,冬重夏轻,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缓。治宜疏风散寒。方用麻黄汤或桂枝汤加减:麻黄、桂枝、白芍、羌活、赤芍、独活、防风、荆芥、浮萍、炙草、生姜、白藓皮等。
(3)脾胃湿热型:相当于胃肠型荨麻疹。皮疹多少不定,胃肠道症状明显,纳差,脘腹疼痛,拒按或坐立不安,倦怠无力,大便秘结或溏薄。苔黄腻,脉滑数有力。治宜泄热、利湿。方用除湿胃苓汤合茵陈汤加减:茯苓、苍术、白术、厚朴、山栀、茵陈、防风、荆芥、香附、乌药、枳壳、泽泻、大黄、砂仁等。
(4)阴虚火旺型:多见于慢性荨麻疹。皮疹多在午后或夜间发作,皮疹时隐时现,来去无常,经久不愈。神倦乏力,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口干颊红,手足心热,舌红苔光,脉数无力。治宜养血、滋阴、降火。药用四物汤合青蒿鳖甲汤加减:当归、生地、首乌、玄参、地骨皮、白芍、青蒿、龟板、鳖甲、勾藤、五加皮、白藓皮、桑白皮等。
(5)冲任不调型:多见于女性,因月经紊乱而引起荨麻疹。发疹有周期性,与月经有关,常有月经不调,经期超前或推后。经来腹痛,经色紫红或有瘀块。经来疹多,症状加重;经清疹退,症状消失。苔薄,舌有紫气,脉弦数。治宜调理冲任。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丹参、当归、赤芍、川芎、香附、木香、菟丝子、仙灵脾、巴戟天、防风、荆芥、甘草等。
(6)热毒燔营型:多为感染或药物引起的急性荨麻疹或血清病型荨麻疹。发病突然,皮疹广泛,全身大块状,色绛红,灼热感,奇痒。伴有发热、恶心、心烦不安,口渴喜饮,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数。治宜清热、凉血、解毒。方用清温温败毒饮加减;黄连、黄芩、生石膏、知母、银花、玄参、人中黄、芦根、土茯苓、滑石、生草等。
荨麻疹的单方验方 (1)荆芥12g、防风9g、蝉脱9g、乌梅9g、五味子9g、丹参9g,每日1剂,煎水冲服。
(2)紫草、刺藜蒺、苦参、土茯苓各15g,风热患者加银花、连翘、栀子、丹皮、薄荷、蝉蜕等。风热夹湿者加白藓皮、地肤子、茯苓皮。久病血虚者加四物汤或当归、黄芪等,每日1剂,煎水口服。
(3)苍耳子15g、刺猬皮9g、桑叶9g、白藓皮9g、丹皮9g、地肤子15g、甘草6g煎服,每日1剂。
(4)茯苓皮20g、陈皮、大腹皮15g、桑白皮9g、生姜6g煎水口服。并按风热、风寒、胃肠湿热3型加减。
(5)麻黄9g、蝉衣9g、川连4g、生甘草 3g、当归9g、生熟地各12g,赤芍9g、川芎 10g、尤对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疗效。
荨麻疹的类型 1、胆碱能性荨麻疹
多发生于青年期,在遇热(热饮、热水浴)、情绪激动和运动后发生。皮疹的特点为1~3毫米大小的小风团,四面有红晕,多在躯干及四肢近端,倦瘙痒。有些病人伴有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等。
2、日光性荨麻疹
主要现象为皮肤暴露于日光数秒至数分钟后,局部迅速发生瘙痒、红斑及风团、血管性水肿,持续1~2小时。以女士多发。
3、压迫性荨麻疹
皮肤在受到较重和较持久压迫4~6小时后发生,受压局部发生弥漫性境界不清的水肿性疼痛斑块,累及皮肤及皮肤组织。易发生于掌、跖和臀部,通常持续8~12小时。有时可伴畏寒、头痛关节痛、全身不适等。发作机理与激肽有关。
4、血清病性荨麻疹
是由于药物(青霉素、痢特灵等)、疫苗或异体血引起。皮损以风团尤其是多环形风团最通常,还可有中毒性红斑、结节性红斑样现象。
5、慢性荨麻疹
发作起因不明,病程长且治疗困难,是一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皮肤病症。其发作起因可能是对热过敏、冷过敏、或对药物过敏、食品过敏、花粉过敏、酒精过敏或潜藏在食品中的过敏原如:食品色素、防腐剂、和自然的式样酸盐等引起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发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6、人工性荨麻疹
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沿划痕发生条状隆起,伴有瘙痒,不久消退。可单独发生或与荨麻疹伴发。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无明显的发作起因,也可由药物(特殊是青霉素)引起。也有以为与皮肤肥大细胞存在某种功能异常有关。
7、寒冷性荨麻疹
发作与冷刺激有关。患者受冷后,如皮肤浸入冷水中、接触冷空气或冰块等,局部皮肤出现水肿和风团,临床上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种。
2022-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