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气弱,耳鸣加重!用一张老方子健脾益气,蝉鸣自消

中医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脾虚,则九窍不通。

这话有没有道理呢?

有一定道理。

脾胃位于中焦,脾胃化生的后天水谷精气往上走,就能濡养头面,五官才能灵敏。如果脾虚气弱,不能濡养头面,那么自然会出现问题。比如说耳鸣、听力下降、耳聋等等。

脾虚耳鸣、耳聋该怎么办呢?

别急,给你讲一张医案。

有一个中年女子,又一次蹲着干活,一下子蹲了很久,结果起来的时候,坏事了。刚站起来就觉着耳鸣、耳闷、耳堵,再接着直接听不见了。

赶紧去检查,结果没什么大问题,治疗了一段时间之后,还是听不见。而且女子总是神疲乏力、四肢酸、食欲不振。看其舌脉,舌正常,脉濡细。

其实,看她的脉象就知道,她脾虚。脾虚,气血生化乏源,脉道不充,所以表现为脉濡细。再者,脾虚,运化失常,就会食欲不振。还有神疲乏力、四肢酸都是脾虚的表现。

当时医家写了一张方子,里面只有7味药:茯苓、党参、焦白术、蔓荆子、葛根、炙升麻、炙甘草

分解一下这张方子,看看它是怎么样消除耳鸣、耳聋的。

首先,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

党参甘,平。入脾、肺经,是最常用的补气药。较于人参来说虽然较弱,但是其补脾益肺的功能不容小觑,适用于各种气虚不足。

白术味苦甘温无毒,入脾胃二经,也是比较常用的补气药。可以除湿益气,和中补阳,消痰逐水。

茯苓性平,味甘、淡。归心经、肺经、脾经、肾经。主要可以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其次,葛根性凉,味甘、辛。归脾经、胃经,可以升发脾胃精气。升麻性微寒,味辛,微甘。归肺经、脾经、胃经、大肠经,善于提升中气。蔓荆子性微寒,味辛、苦。归膀胱经、肝经、胃经,负责清利头面,开耳窍。

此方的主要思路就是健脾益气,升发中焦清阳。

如果你也有耳鸣、脑鸣、失眠、耳聋的问题,欢迎留言,关注@耳科中医刘大夫 ,了解更多耳病 健康 知识。2022-06-10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4-16 10:05:2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前辈说:“ 你没事别总是听别人瞎说,得了耳鸣,难受,最正确的办法就是找医生。你这哪是肾虚啊,你这是脾胃虚弱,中气不足。 ”接着前辈又说:“你这脉象沉弱,舌淡,这边上还有齿痕,你这就是典型的脾虚的表现。你刚刚也承认了你食欲也不好,大便也不成型,而且你还乏力,疲惫,你这就是脾虚...

  • 用柴胡 、葛根之目的亦在于升举清阳。石菖蒲辛苦而温,芳香而散,具有补肝益心,开心孔,利九窍,明耳目的功效,如此一来问题就解决了。其实啊,我们的耳窍一刻都离不开清阳之气的濡养,脾胃虚,精微不能上濡耳窍,我们头顶上的耳窍就会出现问题,所以当出现耳鸣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考虑就是你的脾是...

  • 6. 白术是泽泻汤的另一种药材,味苦、甘、温,归脾、胃经,能够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根据《医学启源》的记载,白术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除脾胃中的湿气,并有助于恢复脾胃功能,从而达到祛湿的效果。7. 如果你也有耳鸣、脑鸣、失眠、耳聋等问题,欢迎留言咨询。关注@耳科中医刘大夫,学习更...

  • 正如上述所讲,长期耳鸣是在脏腑气血失调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气虚血瘀为常见的病因。因此,针对这一类耳鸣,临床上主要予以益气活血法治疗改善,可采用补阳还五汤作为基础方加减调治。该方出自清代医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为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而设,是益气活血的代表方。全方中重用黄芪补益元气...

  • 1、参苓白术散 方名:参苓白术散 成份:白扁豆、白术、茯苓、甘草、桔梗、莲子、人参、砂仁、山药、薏苡仁。 性状:本品为黄色至灰黄色的粉末;气香,味甜。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药理作用:主要有调节胃肠运动,改善代谢和提高免疫等作用。 2、四君子汤 【出处】 《...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