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拔罐法及其注意事项

  1、针罐法
  针罐法是针刺与拔罐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拔罐法。针刺穴位得气后,将针留在穴位上,再以针刺处为中心拔罐,使针体罩于罐内。一般以玻璃罐为宜。留罐10〜20分钟,最后起罐取针。还有一种方法是针刺后取掉针,再以针刺部位拔罐
  2、温罐法
  温罐法是在留罐的同时在治疗的部位加上红外线仪进行照射,或用艾条温灸患者罐体周围的皮肤,可以提高疗效。此法多用于寒凉潮湿的季节,或有虚寒、寒湿的病症。

   注意事项
  (1)拔罐时,室内应保持温暖,空气清洁,避风,以防患者受凉。
  (2)自制的拔耀器一定要选择瓶口光滑、无破损的杯耀,避免割伤皮肤。
  (3)拔罐时要选择适应的 和肌肉丰满的部位。 不当、拔罐部位容易移动、骨骼无肉凸凹不平,毛发较多的部位均易导致拔罐中途失败。
  (4)要根据所拔部位的面积大小,选择大小适宜的杯罐。面积大、肌肉厚的地方宜用大罐;面积小、肌肉薄的地方宜用小罐。
  (5)操作者在上罐时必须动作迅速才能使罐拔紧,吸附有力。如使用留罐法,则留罐时间应根据病情、部位、罐的大小来决定。一般大罐留10分钟,小罐留10〜15分钟。起罐时,一手按压罐口边的皮肤,一手按住罐子,稍向一边倾斜,待空气进入罐内,火罐便会自然脱落。
  (6)用火罐时应注意,勿灼伤或烫伤皮肤。若出现烫伤或留罐时间太长而导致皮肤起水泡时,小泡无须处理,敷上消毒纱布,防止擦破即可。较大的水泡,要用消毒针将水放出,涂上紫药水,或用消毒纱布敷住,防止感染。
  (7)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肿瘤及大血管分布的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不宜拔罐;孕妇的乳部、腹部、腰舐部,不宜拔罐;病人狂躁不安或全身剧烈抽搐者,不宜拔罐;肾功能衰竭、肝硬化腹水患者,不宜拔罐。
2022-10-19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19 16:06:3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起罐时不要硬拔,一手握罐,一手压旁边皮肤,让空气进入,罐自然下来。拔罐后皮肤上的紫斑一般两周能消失。吃得过饱、过度劳累、饥渴时不宜拔罐。颈部、腋下和腹股沟等有大血管的地方,皮肤有过敏、水肿或溃疡的地方,都不能拔罐。孕妇腰骶部和腹部禁止使用,以防流产。

  • 1. 选择 :根据拔罐部位选择合适的 ,确保患者舒适且肌肉放松。2. 涂抹润滑油:在罐口及皮肤接触处涂抹少量润滑油,以便拔罐时顺滑并减少皮肤摩擦。3. 点火闪罐:使用点火器点燃棉球,在罐内短暂停留后迅速拔出,吸附在皮肤上。4. 留罐与走罐:根据病情和部位决定留罐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走罐...

  • 针罐使用时需注意肌肉收缩,防止弯针和深刺损伤。胸背部穴位应特别谨慎。刺血拔罐时,出血面积应与罐口相近,出血量适度,成人总量不宜超过10ml。同时,多罐拔罐时要保持适当间距,避免皮肤疼痛和罐子相互挤压难以固定。走罐时避免骨突部位,以免损伤皮肤或罐子脱落。起罐时手法需轻柔,以一手按压罐边皮肤...

  • 操作方法:在治疗的部位拔上罐子后取下来,此时需要煽火再次拔罐。注意事项:拔罐前,使用酒精棉球蘸取适量酒精,并迅速拔罐。排罐:操作方法:在拔上罐子后,可以顺着经络在相邻位置再多放几个罐子,形成一排,即称为排罐。观察与取罐:观察罐子底下的皮肤潮红程度,当达到适当效果后即可取下罐子。闪罐...

  • 拔罐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物理疗法,能够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颈肩腰腿痛等疾病,目前拔罐的疗法也有延伸,可以用来减肥等。拔罐目前在临床上主要分为玻璃火罐和抽气罐,玻璃火罐在拔罐时要注意不要烧的时间太长,防止烫伤皮肤,拔罐时使用的95%酒精要注意存放,以免引起火灾。拔气罐时要...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