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脾胃虚寒的舌象

脾胃虚寒——舌淡白

主症:胃脘隐痛,喜温喜按
舌尖舌质淡:为心阳不足,气血亏虚,清窃失养、头晕,气血亏虚,胸阳不振、胸闷气短
舌中部凹陷:为脾胃虚弱,气机不通,胃脘隐痛、胃胀、纳差
舌根胖大:脾肾阳虚所致下焦腰膝酸软、下肢冷。
证机概要脾虚胃寒,失于温养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
处方
炙黄芪、桂枝、饴糖、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
7剂,水煎服,日1剂
本方温中散寒,和胃止痛,适用于喜温喜按之胃脘隐痛。
方解
炙黄芪、桂枝、饴糖——甘温补中,辛甘化阳;白芍、甘草——缓急和营止痛;生姜、大枣——温胃和中补虚
加减
泛吐清水较重者,可加干姜、吴茱萸、半夏、茯苓等温胃化饮;若脾虚湿盛者,可合二陈汤;若兼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形寒肢冷等肾阳虚证者,可加附子、肉桂、巴戟天、仙茅。
2022-06-10
mcxzy 阅读 2 次 更新于 2025-04-10 07:56:2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判断脾胃虚寒主要依据症状、面象、舌象、脉象:症状:胃脘隐痛:胃部感到隐隐作痛,不适感持续。喜温喜按:胃部喜欢温暖的感觉,按压时疼痛会有所缓解。恶寒怕冷:比一般人更容易感到寒冷,对温度变化敏感。四末不温:手脚等四肢末端常感到冰凉。脘腹胀满:胃部及腹部感到胀满不适。泛吐清水:呕吐物多为...

  • 舌象表现为舌体淡胖嫩,舌苔白润,脉象沉迟。这些症状常在天气变冷或食用冷食后引发,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通过温热缓解。另外,脾胃虚寒的症状还包括胃痛隐隐、绵绵不休,疼痛感冷而不适,喜温热按压,空腹时疼痛加剧,进食后缓解,劳累或食用冷食或受凉后疼痛加剧或复发,泛吐清水,食欲减少,精神疲倦...

  • 舌象多见淡色,舌苔白,脉象虚弱或迟缓。在饮食调理方面,脾胃虚寒证患者宜食用性温味甘辛的食物,这些食物能起到健脾补气、温暖肠胃及祛寒的作用,例如籼米、羊肉、鸡肉、牛肚、猪肚、链鱼、草鱼、荔枝、辣椒、韭菜、茴香菜、芥菜、肉桂、干姜、生姜、花椒、胡椒、小茴香、白蔻、红糖等。这些食物能够帮助...

  • 脾胃虚寒主要是根据症状、面象、舌象、脉象来判断,症状表现为胃脘隐痛、喜温喜燥、恶寒怕冷、四肢不温、脘腹胀满、呕吐清水、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脾胃虚寒的人的面相都为淡白或者恍白,没有光泽,舌象是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白腻而滑润,脉细弱,沉迟无力。脾阳不足,脾失运化,可以出现腹胀...

  • 1. 胃痛:患者可能会经历隐隐作痛或绵延不绝的胃部不适,这些疼痛通常在受寒或饮食生冷时加剧,喜暖喜按。2. 饮食习惯:由于脾胃虚寒,患者可能对冷饮或冰冻食物有偏好,这种饮食习惯可能会加剧虚寒症状。3. 消化问题:脾胃虚寒可能导致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影响患者的食欲和营养吸收。4. ...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