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生物特性是什么

  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分为膜荚黄芪和内蒙古黄芪,以根入药。黄芪的生物特性是什么?黄芪如何栽培?我分享了黄芪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吧。
  黄芪的生物特性是什么   1、黄芪的生物特性
  黄芪种子较坚硬,吸水力差,发芽率差,约为70%。种子萌发不喜高温,当地温为7℃~8℃时,土壤保持足够湿度,经10d~15d即可出苗,发芽适宜温度为14℃~15℃。土壤干旱,种子不易萌发出苗。二年生开花结果。膜荚黄芪花期6月下旬,果期8月下旬至9月中旬;内蒙古黄芪花期5月下旬,果期6月下旬7月中旬。
  黄芪为深根性植物。喜凉爽气候,有较强的抗旱、耐寒能力,怕热、怕涝。气温过高常抑制地上植株生长,土壤湿度大常引起根部腐烂。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上,土质黏重则主根短,侧根多,生长缓慢,产量低。
   黄芪栽培技术   2.1 选地与整地
  平地栽培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沙壤土,忌连作。前作以小麦、玉米为好。豆类、油菜以及新开垦的荒地不宜种植。选地后翻耕深30cm~45cm,同时施足基肥,每667㎡施入厩肥1t~2t,尿素50kg,整平耙细后作垄。一般垄距50cm~60cm,畦宽1.2m。作畦时,最好每两畦开一深沟,深45cm~50cm;浅沟深20cm,作为作业道路,可适当放宽。
  2.2 繁殖方法
  2.2.1 选种与种子处理
  通过风选或水选,剔除秕粒、虫蛀粒。选饱满、褐色而有光泽的优良种子。为了提高出苗率,播种前应进行催芽处理,将种子用40℃温水浸泡12h~24h,捞出装入袋内催芽后播种。也可用碾米机快速磨一遍,以种皮起毛刺为度,播前再用常温水浸泡一天,然后播种。
  2.2.2 播种
  春、夏、秋三季均可播种。但以夏季6月中旬播种为宜,采用条播方法:于畦垄上开深3cm的小沟,种子拌适量细沙土,均匀地撒入沟内,覆土1cm~1.5cm,稍加镇压。每667㎡播量为1kg~1.5kg。
  3 黄芪种植田间管理
  3.1 中耕除草与定苗
  黄芪幼苗生长缓慢,出苗后往往草苗齐长。因此,苗高4cm~5cm时,应及时进行中耕除草,同时进行间苗。苗高7cm~8cm时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苗10cm~12cm时定苗,内蒙古黄芪按株距6cm~7cm进行定苗,而膜荚黄芪按株距9cm~10cm进行定苗。畦作株距可适当加大些。定苗后,进行第三次除草。以后可视田间情况进行。如使用化学除草剂,可在播种时或播种后出苗前喷施氟乐灵,每667㎡用48%氟乐灵乳油100ml,兑水50kg,进行土壤处理。也可667㎡用48%拉索乳油200ml兑水50kg进行土壤处理。
  3.2 施肥
  第一、二年生长发育旺盛,根部生长也较快,每年可结合中耕除草施肥1次~2次,第一次于5月上、中旬,每年667㎡施用尿素15kg,第二次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每667㎡施用尿素10kg,有条件的尽量每667㎡施入厩肥1t~2t。施肥方法是在两行交叉苗的中间开沟,将上述肥料混合拌匀后撒入沟中,再覆土盖严。2年生黄芪,在越冬时,每667㎡施厩肥2t,施后培土防冻。第二年4月再追施一次尿素,每667㎡施用10kg,以后就不再追肥了。
  3.3 灌溉与排水
  一般不用灌溉,但近年干旱程度加剧,播种后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水,以促进种子萌发出苗。雨季湿度过大,根向下生长缓慢,并易烂根,应及时进行疏沟排水,以利根部正常生长。
  3.4 打顶
  为了控制植株高度,减少养分消耗,在7月底以前进行打顶。这是黄芪丰产的重要措施。
  4 病虫害防治
  4.1 病害
  4.1.1 白粉病
  一般在7月~8月炎热干旱时发生。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荚果。发病后,叶片两面和荚果表面初生白色粉状斑,随后如覆白粉,后期在病斑上出现很多小黑点,造成时期落叶或整株枯萎。
  防治方法: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用15% 酮可湿性粉剂或20% 酮乳油2000倍~2500倍液,或2%农抗120水剂150倍~200倍液,隔7d~10d喷一次,防治一次或两次。
  4.1.2 紫纹羽病。
  一般6月~8月发生,主要为害2年以上植株。一般高温多湿、地下水位高、土质黏重时容易发病。主要为害根部的须根,而后蔓延至主根。病斑初呈褐色,最后呈紫褐色,并逐渐由外向内腐烂,烂根的表面有紫色病斑。病株叶片自下而上发黄、脱落,最后整株枯萎。
  防治方法:合理选地,不重茬,尽量与禾本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用5%石灰乳浇注病穴进行消毒,防治时可以每667㎡施用石灰氮20kg~25kg作基肥,也可以每667㎡用70%敌克松粉剂1.5kg加入25kg细土拌和进行土壤消毒。
  4.2 虫害
  4.2.1蚜虫
  6月~8月发生,为害上部嫩梢,影响黄芪生长发育。
  防治方法: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也可用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4.2.2 豆荚螟
  6月下旬至9月下旬发生。成虫在黄芪嫩荚或花苞上产卵,孵化后幼虫即进入荚内食害种子,老熟幼虫钻出荚外,入土结茧越冬,一年发生一代。
  防治方法:深翻土地,实行轮作;成虫发生盛期,于傍晚喷洒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幼虫蛀荚前喷洒敌百虫晶体1500倍液,每7d~10d喷一次,连续数次,直到种子全部成熟。
  5 采收与加工
  5.1 留种
  播后第二年开花结籽,当果荚下垂黄熟,种子变棕褐色时即可采收。种子成熟期不一,应随熟随采。如采收过迟,果荚开裂,种子散失。果荚采收后,晒干脱粒,去除杂质,贮藏备用。
  5.2 采收
  膜荚黄芪播后2年~3年采收,内蒙古黄芪须3年~4年采收,年限短的一般质量不佳。秋季地上部黄萎后收获。要深挖,防止挖断主根和损伤外皮。
  5.3 加工
  根挖出后,除去泥土,剪掉根茎、须根,置于阳光下晾晒,待晒至七成干时,捆成小捆,再晒至全干。干品放通风干燥处贮藏。一般毎667㎡产干货200kg~250kg。
猜你喜欢: 1. 黄芪的种植方法
2. 如何种植黄芪
3. 北方黄芪种植方法
4. 怎样种植黄芪
5. 黄芪种植的田间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
6. 黄芪的种植前景如何
7. 黄芪的用法 黄芪如何使用
2022-07-01
mcxzy 阅读 19 次 更新于 2025-04-03 16:55:5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黄芪的生物学特性表现为喜凉爽气候,耐旱耐寒,怕热怕涝。在栽培时,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地块,并进行适当的施肥和病虫害防治。黄芪的繁殖方法主要有种子繁殖和留种繁殖,种子硬实较多,吸水力差,出苗率较低,应采用适时采收的种子并进行催芽处理。黄芪的病虫害主要有黄芪白粉病、黄芪籽蜂...

  • 黄芪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学名黄耆,别称王孙、棉芪、百本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目、豆科、黄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根入药能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二、形态特征 黄芪是多年生草本...

  • 子洲黄芪是一种隶属于豆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其独特的生物特性闻名。这种植物以其粗长的条状,较少的皱纹,坚韧而有弹性的质地,以及丰富的粉性而备受赞誉。其独特的风味,尤其是那种甜美的口感,使其在市场上独树一帜。子洲黄芪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包括黄芪甲苷、槲皮素、异鼠李素、鼠李果素等,...

  • 黄芪播种出苗慢,幼苗细弱,怕强光,适宜的荫蔽,容易成活,故山西晋北一带多采用混播,即6月下旬把黄芪与油菜,亚麻或荞麦混在一起播种,由于油菜,亚麻生长快,可以给黄芪遮荫蔽风,而且可以减少杂草的生长,增加产量,每亩播种量1.3kg,油菜100g,混合条播,行距45cm,也可第一年在畦埂上种春玉米遮荫,也有与荞麦大黄混播的。春播...

  • 黄芪喜凉爽气候,要求年平均气温3 ~ 8℃,10℃积温3000 ~ 3400℃,最好为3200℃;黄芪可耐受冬季-40℃的低温,夏季38℃时生长正常。黄芪对土壤水分有严格的要求,要求年降水量在300 ~ 450 mm之间。生态环境及分布膜黄芪是典型的干旱多年生草本植物,适应性强。适宜生长的气候条件为:年太阳总辐射110 ...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