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虚证和实证是什么

亲,你这么问说明你对中医不是十分了解.中医的虚证和实证不是某两类具体的病,而是判断病症的两个纲领.虚证指人体的正气不足,实证指邪气盛实.用普通话来讲,就好比打仗,虚证指我军的实力太弱,敌人不用太强就能把我军击败;实证指敌人太强,我军尽管不弱,但还是败了.虚证的病因主要是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多数人属于后者,如饮食失调,劳累过度,房事不节,久病失治等,损伤了人体的正气.虚证主要包括气,血,阴,阳等不足及脏腑各种不同情况的虚损.实证指邪气盛所表现的证候,形成原因有病邪入侵人体和脏腑功能失调,临床表现太多,很难在这一一详细阐述,见谅.2020-01-09
我们中医呢看病讲究变病。辩证必须要辨证施治,整体论治这样的一个过程,那么什么维修,什么为什呢石症,那就是我们说实习。包括识货举个例子,我们感冒了啊,咳嗽,发热,这个都属于实证。我热止血,那么相对来讲呢,我们虚弱无力,这种属于虚症。我们说有气血,阴阳四种表现,分别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这种虚症。那么时政呢那对应着来讲呢,就有时火虚火的一个区别。这就是我们中医辨证的一个八纲辨证的一个寒热虚实的一个范畴。中医传承了几千年,通过不同的辨病和辩证给出不同的中药进行调治。可以说是千人千方,也可能是千病一方,根据相应的病机,病因需使来进行对症下药。2020-12-12
邪气胜则实,指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邪气强盛,正气激烈对抗,而表现为实证。例如壮热,无汗,狂躁,腹痛拒按,尿赤便秘,脉滑数有力等。《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精气夺则虚是对虚证所下的定义。精气,指人体正气。夺,耗损之意。指因正气过度耗损而出现的虚证。如大病久
病,消耗精气,或大汗,大出血损伤阳气、阴液,都会导致正气虚
弱,机能衰退,表现为面白唇淡,神疲体倦、心悸气短,自汗盗汗,脉细弱无力等症状。2020-04-10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问题。
实证指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变化。由于邪气强盛,致病力强,而机体的正气未衰,能积极与邪气抗争,故正邪相博,斗争剧烈,反应明显,临床表现为一系列病理反应比较剧烈的证候,谓之实证。
虚证是指由于机体的气血精津液虚少,脏腑经络等等生理功能减弱,抗病能力低下,机体对于致病邪气的斗争无力,而邪气已退或不明显,故难以出现较剧烈的病理反应,临床表现为一系列虚弱,衰退和不足的证候,谓之虚证。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摘要】
什么是实证,什么是虚证【提问】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问题。
实证指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变化。由于邪气强盛,致病力强,而机体的正气未衰,能积极与邪气抗争,故正邪相博,斗争剧烈,反应明显,临床表现为一系列病理反应比较剧烈的证候,谓之实证。
虚证是指由于机体的气血精津液虚少,脏腑经络等等生理功能减弱,抗病能力低下,机体对于致病邪气的斗争无力,而邪气已退或不明显,故难以出现较剧烈的病理反应,临床表现为一系列虚弱,衰退和不足的证候,谓之虚证。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回答】2021-09-21
中医的虚证和实证是人体的酸碱度的PH值。当pH值为7时溶液为中性,小于7时为酸性,值越小,酸性越强;大于7时呈碱性,值越大,碱性越强。人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液的pH值精确保持在7.35~7.45之间,为弱碱性。这个pH值是人体细胞完成生理功能的最佳酸碱度,少一分或者多一分都不行。人体酸碱平衡非常重要,如果人体血液pH值低于7.35,会发生酸中毒,而pH值高于7.45则是碱中毒。无论酸中毒或者碱中毒,严重时会有生命危险。人体血液pH值低于7.35,表示人体为虚。而pH值高于7.45则是表示人体为实。2019-11-02

2020-12-03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3:21:3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实证是指由邪气过盛引起的各种病症,表现为症状明显、病情剧烈。2. 虚证是指由正气不足引起的各种病症,表现为体质虚弱、功能减退。3. 外实证主要特征为无汗、头痛、身体疼痛,通常与外界邪气的侵袭有关。4. 内实证则以代谢障碍、脏腑功能失调和体内津液枯竭为主要特征,表现为内在机能的异常。

  • 中医中的虚证和实证,并不是指具体的疾病类型,而是对病症进行分类和判断的两个基本原则。虚证指的是人体的正气虚弱,实证则是指邪气旺盛。以通俗的比喻来说,虚证就像我方军队实力薄弱,即便敌方不是很强大,也能轻易击败我方;实证则是敌方实力强大,即便我方也不弱,但仍难以取胜。虚证的主要病因包括先...

  • 1. 中医中的虚实辨证是评估人体正气与病邪相对强弱的一种方法。2. 虚通常指正气不足,表现为虚证,即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的状况。3. 实则指病邪过盛,表现为实证,即病情剧烈,症状明显的状况。4. 《素问.通评虚实论》中提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强调了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5. 虚证...

  • 实症和虚证是中医中最为基础的两大类病症。实症通常表现为身体某些部位出现明显的症状,如牙龈上火,这表明体内有热毒或炎症,属于实证。而虚证则更多地表现为身体机能的衰退,例如身体疲乏无力,这往往意味着身体的正气不足,机能减退。

  • 1. 中医理论中,虚证与实证的概念源于《黄帝内经》。2. 虚证指的是体内正气不足,而实证指的是邪气过盛。3.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实则泄之,虚则补之”,即实证要通过泄邪气来治疗,虚证则需要通过补充正气来调理。4. 若患者服药近四个月而症状未见改善,可能是辨证有误。5. 根据患者自述的症状,...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