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熬中药时不可以用铁锅?

煎熬中药是中医常用的方式,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在古代,煎熬中药用的都是砂锅或者类似陶瓷器皿,但是随着铁器的运用广泛,不少人为图方便均选择用铁锅或者铝锅熬中药。那么这样科学吗?

1、煎药器皿的选用
熬中药最好选择砂锅,也可选用搪瓷锅、玻璃等器皿煎器。至于铁锅、铝锅都尽量不要使用。因为铁和铝容易与中药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容易破坏中药药性!
2、煎药的加水量
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过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过药物表面3厘米为准。
3、煎药的温度
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强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弱火),保持在微沸状态,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
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而定。一般中药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
5、煎煮次数
汤剂煎煮2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2次或3次为宜。

6、留取药液量
一般指一剂药经2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成人取300~400毫升,一日分2次服用。儿童取200~300毫升,一日分2到3次或少量多次服用。
7、煎药中注意的问题
(1)煎药前的浸泡:加冷水漫过药面,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花、草、叶可浸2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宜浸泡30~60分钟。总之以药材浸透为准。
(2)特殊药的煎煮和处理: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在处方中开出带注脚的药物,如先煎、后下、包煎、另煎兑入等。
2020-09-18
煎熬中药时不可以用铁锅,因为铁离子会与中药里的成分发生反应,而破坏中药的效果.
 究竟用什么器具煎药好?历代的医药学家都十分重视这个问题,都有许多重要论述。梁代陶弘景说:“温汤勿用铁器”。明朝李时珍说:“煎药并忌铜铁器,宜银器瓦罐。”这是因为铜铁器能与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发生化学变化。
有人曾对铁锅、锡里锅、铝锅、烧杯、搪瓷杯、砂锅等七种中药煎煮器具对中药汤剂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实验,根据实验结果,认为铁锅、铜锅、锡里锅不宜煎煮中药,铝锅、搪瓷杯、烧杯、砂锅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使用。
目前应用得最广泛的中药煎煮器是性质稳定、价格低廉的陶器砂锅。因陶器砂锅煎药能避免在煎煮过程中与药物发生化学变化。陶器砂锅煎出的汤剂质量好,又砂锅传热性均匀2020-06-07
mcxzy 阅读 40 次 更新于 2025-04-04 22:28:3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煎熬中药时确实不能使用铁锅,因为铁离子会与中药中的多种成分产生反应,导致药效降低。历史上,许多医药学家对此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比如,梁代的陶弘景就曾经指出:“温汤勿用铁器”。而明代的李时珍也强调:“煎药并忌铜铁器,宜银器瓦罐。”这是因为铜铁等金属器皿容易与中药的有效...

  • 例如,使用铁锅煎药时,很容易与大黄、何首乌等药材中的鞣质、苷类等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种不溶于水的“鞣酸铁”及其他有害成分,使药液变黑变绿,味道又涩又苦,甚至改变药液的性味,降低药效;严重时还会使服用者出现反胃、恶心、呕吐等副作用。至于铜锅煎药,同样存在隐患。铜离子易与药液中的...

  • 使用铁锅煎中药并不是个好主意。铁锅可能会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影响药效,甚至可能产生有害物质。相比之下,铝锅或不锈钢锅是更安全的选择。但更为理想的是,使用陶罐。陶罐能更好地保持药材的原味和功效,同时避免与药材发生化学反应。陶罐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温性,能为药材提供一个更适宜的煎...

  • 中药不可以用铁锅熬。主要原因在于用铁锅熬药效容易不稳定,导致中药材的浪费。一般建议用砂锅或瓦罐煎煮中药。大部分中药含有草酸,而铁锅的主要成分是铁。铁锅中的铁离子容易和中药当中鞣酸、鞣质等各种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沉淀后产生其他物质,最终药效大为降低。因而不建议使用铁锅熬中药。建议用瓦罐和砂锅...

  • 中药是不能用铁锅熬的,主要原因在于铁锅的主要成分是铁,而中药中可能含有草酸、鞣酸等成分,铁离子容易与这些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药效降低或产生其他物质,最终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可能产生毒副作用,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因此,为了确保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建议使用砂锅、陶瓷锅、玻璃锅或不锈钢锅等性质...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