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肾阳虚证是什么

脾肾阳虚证
脾肾两脏阳气虚衰所表现的证候。多由脾、肾之病耗气伤阳,或久泻久痢,或水邪久踞,以致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或脾阳虚久累及肾阳,终致脾肾阳气俱衰。临床表现为面色白,畏寒肢冷,腰膝或下腹冷痛,久泻久痢,或五更泄泻,或下利清谷,或小便不利,面浮肢肿,甚则腹胀如鼓,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脾肾阳虚证一般以腰膝、下腹冷痛、久泻不止、浮肿等与寒证并见为辨证要点。脾肾阳气虚衰,不能温煦形体,则面色白,畏寒肢冷,腰膝冷痛。阴寒内盛,寒主收引,故见下腹冷痛。脾阳虚,水谷不化,见久泻久痢。肾不主水,脾失制水,见尿少,水肿,甚则腹大如鼓,一身面目皆肿。治宜温补脾肾,水肿为主用真武汤 、实脾饮;腹泻为主方用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2023-12-04
mcxzy 阅读 25 次 更新于 2025-04-12 17:34:4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脾肾阳虚,源于脾肾两脏阳气的不足,可能源于寒邪侵袭、长期耗气或器官亏虚。其主要症状包括频繁腹泻,甚至夜间泄泻,伴有畏寒肢冷、小腹冷痛、腰膝酸软、小便不畅、面色苍白、浮肿,舌质淡胖、苔白滑、脉象沉细。病因在于脾肾阳气的虚衰,导致温煦、运化、固摄功能下降,进而引发上述症状。与其他病症...

  • 脾肾阳虚证的病因病机多由脾、肾久病耗气伤阳,或久泄久痢,或水邪久踞,导致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或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终则脾肾阳气俱伤而成。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水谷精微,须借助肾阳的温煦,肾脏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与化生。脾与肾,后天与先天是相互资...

  • 这两种病症的鉴别要点如下:脾肾阳虚证为阳气不足,虚寒内生,以寒象明显,如四肢不温、畏寒、喜热饮、腰膝冷痛、小便清长等,舌淡苔白而干,脉沉弱等。水气证为水湿内停,以水肿为主要表现,如四肢水肿、腹部胀大、小便不利等,舌淡苔滑,脉沉弦。

  • 脾肾阳虚证,其主要特征在于脾肾两脏阳气的虚弱,导致温煦、运化和固摄功能减退。具体表现为腹泻、滑脱,特别是五更泄泻,身体畏寒,手脚发冷,伴有小腹冷痛,面色苍白。此外,肾阳虚影响膀胱的气化功能,引起腰膝酸软和小便不畅。阳气不足还可能导致水液代谢失常,导致面目和肢体浮肿。舌象上,舌质淡胖,...

  • 脾肾阳虚证在临床表现上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患者面色苍白,由于阳气不足导致寒气凝滞,出现畏寒肢冷的症状,腰部和膝部酸软无力。腹部则感到冷痛,尤其是在寒冷的环境下更为明显。在消化系统方面,由于脾肾阳虚,水谷运化功能减退,可能出现腹胀、长期腹泻或久痢的情况,甚至在清晨五更时分有泄泻,排出的...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