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郁脾虚少阳症怎么食疗

肝胃不和、肝郁脾虚、胃肠气滞的鉴别:前两者是肝气郁结,而见胸胁胀满疼痛、情志抑郁或烦躁等表现但肝胃不和证兼胃失和降常有胃脘胀痛、嗳气、呃逆等症;肝郁脾虚证兼脾失健运,常有食少、腹胀、便溏等症。
1.健脾消斑粥:生山药30克,莲米、赤小豆各15克,生苡仁、生芡实、白扁豆各10克,大枣10枚,大米100克。将诸药加水煎沸40分钟后,纳入大米煮粥,分作2份,早晚分服,连续1月。可健脾疏肝,去脂消斑。
2.当归山楂茶:当归、山楂各10克,白藓皮、白蒺藜各5克。将诸药同置杯中,冲入沸水,密封浸泡10-20分钟后代茶饮用,每日1剂,连续1月。可疏肝健脾,消斑化淤。2017-04-04
肝郁脾虚,失眠烦躁,3味药材煮水喝,滋阴养血,轻松入睡!

2021-05-01
mcxzy 阅读 24 次 更新于 2025-04-10 16:18:5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肝郁脾虚根在其脏,原穴又是其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故先取其本经原穴:太冲穴和太白穴。若将肝郁之气补为脾用则一举两得,当为上策。因阴经原穴又是其本经五输穴的输(土)穴,五输穴又与五行相配伍,再各取其本经的荥(火)穴:行间穴和大都穴。肝属木,木生火,火生土,肝经...

  • 除了逍遥丸,还有其他一些中药可以辅助治疗足少阳胆经不通。例如,茵陈蒿汤具有清热利湿、疏肝利胆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湿热引起的胆经不适。柴胡疏肝散能够疏肝解郁、调和气血,对肝气郁结引起的胆经不通也有一定的疗效。当然,选择何种药物还需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来决定。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按摩足部穴位来...

  • 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临床治疗抑郁症的辨证中需辨病位、辨病性、辨虚实互相融合,做到全面准确。郁证的发生与五脏的生理功能失调有着紧密的联系,且五行相因,任何一脏有郁都可影响其他脏腑而致郁,一脏有郁,五脏互累,相互兼夹。最常见的如肝郁脾虚、心脾两虚、心肺阴虚、肝肾阴虚等。而气郁实证多见,在脏以肝、...

  • 和解少阳剂:主要功效为和解少阳。适用于少阳病,临床表现有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调和肝脾剂:主要功效为调和肝脾。适用于肝郁脾虚所致肝脾不和等证,临床表现有胸胁胀满疼痛、精神抑郁、急躁易怒、食欲不振、腹胀腹痛、月经不调等。调和肠胃剂:主要功效为调和肠胃。

  • 肝郁脾虚常用中成药:逍遥丸/丹栀逍遥丸+理中丸。根据你的情况,寒湿很严重,兼有郁热。单靠服中成药很难治疗,毕竟能解决问题的中成药很少的。不要吃寒凉的龙胆泻肝丸,要不你会连走路的力气都没了。不信你就试试。但是可以用这些药物混合敷肚脐。最好还是找中医看看。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