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医认为,气血乃人之根本。气血盈亏对人的健康,甚至容貌至关重要,气血充沛,经脉畅通,五脏六腑才能得到充分滋养,那么下面来看看益气补血的常见中医方剂有哪些,如四物汤、归脾汤、阳和汤、胶艾汤等。四物汤四物汤同名方剂约有十八首,其中《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当归10g、川芎8g、白芍10g、熟地12g,具有补血调血之功效。主治营血亏虚证、冲任虚损证、产后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本方是补血调经的基础方剂。现代常用于治疗贫血、紫癜、妇女月经不调、胎产疾病、荨麻疹、神经性头痛、骨伤科疾病等属营血虚滞者。归脾汤归脾汤同名方剂约有九首,其中《正体类要》卷下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白术9g、当归9g、茯神9g、黄芪12g、远志6g、龙眼肉12g、酸枣仁12g、人参6g、木香6g、炙甘草3g、生姜6g、大枣3枚,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证。本方是治疗心脾气血两虚证的常用方。现代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心脏病等属心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者。阳和汤阳和汤为方剂名,出自《外科全生集》卷四。熟地30g,肉桂(去皮,研粉)3g,麻黄2g,鹿角胶9g,白芥子6g,姜炭2g,生甘草3g。实验研究显示,阳和汤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作用。阳和汤还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和促进作用。但针对该方剂所列适应证大部分是细菌感染性疾病,特别是对结核性腹膜炎、骨结核等还必须与现代医学抗感染、抗结核治疗进行强有力结合。胶艾汤胶艾汤同名方剂约有十二首,其中《金匮要略》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熟地黄12g、艾叶9g、当归9g、甘草6g、芍药12g、川芎6g、阿胶(烊化)9g,具有补血止血,调经安胎之功效。主治妇人冲任虚损证。本方为治疗妇人冲任虚损出血的常用方剂。现代常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不全流产、产后子宫恢复不全等属于冲任虚损者。加味补血汤生黄芪30g,当归、龙眼肉各15g,鹿角胶(另炖)、丹参、乳香、没药各9g,甘松6g。生煎耆1两,当归5钱,龙眼肉5钱,真鹿角胶3钱(另炖同服),丹参3钱,明乳香3钱,明没药3钱,甘松2钱。功能补气生血,化痰通络。治身形软弱,肢体渐觉不遂,或头重目眩,或神昏健忘,或觉脑际紧缩作疼,甚或昏仆,移时苏醒,致成偏枯,或全身痿废,脉象迟弱,偏虚寒者。《盘珠集》卷上:补血汤处方黄耆(炙)、当归、川芎。功能主治血少不能荣养其胎,胎不动不坠,腹冷如冰者。摘录《盘珠集》卷上《回春》卷二:补血汤处方当归1钱,川芎5分,白芍(炒)1钱,生地黄5分,人参1钱2分,白茯神(去木)5钱,酸枣仁(炒)1钱,陈皮5分,麦门冬(去心)1钱,五味子15个,栀子(炒)5分,甘草(炙)5分。制法上锉一剂。功能主治劳心思虑,损伤精神,头眩目昏,心虚气短,惊悸烦热。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摘录《回春》卷二《脉症正宗》卷一:补血汤处方熟地2钱,当归1钱,白芍8分,丹皮8分,元参1钱,丹参1钱,木通8分,车前8分。功能主治阴血大虚。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脉症正宗》卷一《普济方》卷三三二:补血汤处方白芍药1两,白术1两,白茯苓1两,熟地黄1两,当归1两,香附子1两,川芎1两,黄耆1两,甘草1两,胶珠1两,远志肉1两,人参半两,官桂半两。功能主治妇人室女,血海不准,或多或少,或过期,身体倦怠。用法用量用水2盏,加生姜5片,大枣2个,煎至1盏,食后服,滓再煎服。摘录《普济方》卷三三二2023-08-01
补血汤:补血中药方剂有哪些
1 个回答医识问答网专题活动
补血的中药方非常的多,但是要看你怎么进行治疗。如果你仅仅是因为贫血引起的话,那么就应该适当的补充下自己的营养,因为大部分的评选,都是因为后天的原因引起的,而后天的原因,大部分都是包括的营养不良。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自己的饮食里面尽量加一些红色的食...
补血汤 黄豆雪梨猪脚汤 常喝梨汤对女人很有好处,梨子自古就有“百果之宗”的美誉,用雪梨来做汤,更可以祛咳润肺,清心美肤。喝这道雪梨大豆猪手汤,对于光滑皮肤、缓解声沙、口干有明显的效果,还能降血压。 雪梨1个、大豆50克、猪脚半只、姜片3片、盐,猪脚用水除去异味,分成块...
血是水谷经过气的作用转化而成的,其生成与心、脾、胃、肾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成后的血与心、脾、肝分别主宰其运行和储藏,心生血、肝藏血、脾统血。血与气的关系密切,不仅血的生成与气有关,而且血的运行也需要靠气的推动。因此,气虚常常会导致血虚,血虚亦有气虚存在;补血时要...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 肾阳虚与肾阴虚的详细区别 11次阅读
- 阳虚内热吃什么中成药 9次阅读
- 眼睛看东西模糊,能喝杞菊地黄丸吗 8次阅读
- 主治气血阴阳俱虚之虚劳肺痿的方剂是 8次阅读
- 黄芪补气应该怎么吃呢?搭配什么效果更好呀 7次阅读
- 治疗闭经气血虚弱证,应首选的方剂是A.知柏地黄丸B.归肾丸C.六味地黄丸 9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