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所讲的虚症是什么

虚症

虚症,指人体正气不足,导致抗病能力变弱,生理机能减退的症候。表现为面白唇淡、神疲体倦、心悸气短、自汗盗汗、大便溏泻、小便频数、舌嫩无苔、脉细弱无力等症状。著名学者聂文涛先生总结四句科普:“阴虚发热;阳虚怕冷;血虚发燥;气虚无力”,这四句话虽然不能涵盖辩证的全部,确实很多人理解了不同的虚症。常见的补气药有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等。
生理现象表现为面白唇淡、神被体倦、心悸气短、自汗盗汗、大便溏泻、小便频数、舌嫩无苔、脉细弱无力等症状。
各种虚症许多人对中药情有独钟,而对一些病症,中药治疗起来确有其独到之处。但有患者反映,每每在药店选择中药时,说明书上的那些天书般的中医术语,往往让人搞不清自己究竟属于阴虚还是阳虚,是血虚还是气虚。为此,本报专刊部特邀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葛慧玲,就常见虚症及其症状为读者朋友解答。
气虚症泛指全身无力,极易疲乏,呼吸气短,说话声音低,甚至懒言少语,平日出汗多。本症在临床上,可随疾病出现的脏腑部位不同而可以兼见:
肺气虚者:症状为咳嗽声音低、咳痰无力,易得感冒。
心气虚者:症状为面色苍白、健忘、心烧等。
肾气虚者:遗精、夜尿多。
脾气虚者:饭后胃部胀满不舒,大便稀、不成形,消化功能差,饭量少。
阴虚症往往表现为体形消瘦,口干、鼻干、咽干,午后发热或手心、足心发热。具体又分为:
肺阴虚:干咳、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睡眠状态下出汗,醒后出汗自止(俗称盗汗)。
脾阴虚:不思饮食,食后不易消化,干恶心,口干、口渴,大便干结,消瘦。
肾阴虚:腰困腿软、足跟痛,手足心热或兼有心烦热,失眠盗汗,遗精,脱发、齿摇。
肝阴虚:头晕、头痛,眼干,怕光,两眼昏花或夜盲,失眠多梦,指甲光泽度差。
值得一提的是,肝肾阴虚常常同时并见,肝阴虚可到肾阴虚,肾阴虚常可致肝肾虚。
阳虚症常常怕冷,四肢尤其是手足发冷、发凉,口中无味、不渴,小便色淡、量多,尤其是夜尿较多,浑身无力,易疲乏等。阳虚症在夏季症状较轻,冬季症状则加重,且常由气虚症进一步发展为阳虚症。
脾阳虚症:食欲减退,胃部喜欢温热,按压后胃部舒适,口淡无味,喜欢热饮,大便稀或含有不消化的食物,伴有水肿,面色虚白,女性白带清稀而量多,甚至胃痛,得温痛减,遇冷加重。
肾阳虚症:腰部、膝部酸困、发冷,肢体怕冷,小便清长或遗尿,浮肿(以腰下多见),阳痿遗精,女性表现为不孕或黎明前脐周围作痛,肠鸣腹泻,泻后痛减消失。
心阳虚症:心慌,胸闷,胸憋气短,心中空虚,易受惊吓,惊吓后心中惶惶不安,甚至心前区疼痛。
血虚症面色发黄或面白无色泽,口唇颜色淡,头晕,失眠,女性月经量减少,周期延长,甚至闭经,皮肤无光泽,头晕常在劳累后发作或加重,指甲苍白,头痛程度较轻,遇劳累后加重,常兼有气虚的症状,如懒言少语,疲乏无力,汗多。
心血虚:心慌,心烦,失眠,多梦,健忘,面色淡,唇舌色淡,多发生在体质虚弱者。
肝血虚:看东西时两眼昏花、干涩,指甲无光泽、色淡、脆而薄,甚至变形,夜盲,看东西模糊,耳鸣,手脚肢体麻木,体形消瘦,女性月经量少,色淡,甚至闭经,失眠多梦,易惊醒。
以上仅仅是一些常见虚症的表现症状。祖国医学认为气、血、阴、阳之间可以互相转化,或者同时出现,也就是说,许多症状不仅见于一个症形,还可见于许多症形当中,需要和其它症状结合起来一起考虑,因此,患者当难以辨别时,一定要找有经验的中医诊断。

2019-09-24
虚症指人体正气不足,导致抗病能力变弱,生理机能减退的症候。表现为面白唇淡、神疲体倦、心悸气短、自汗盗汗、大便溏泻、小便频数、舌嫩无苔、脉细弱无力等症状。
著名学者聂文涛先生总结四句科普:“阴虚发热;阳虚怕冷;血虚发燥;气虚无力。”这四句话虽然不能涵盖辩证的全部,确实很多人理解了不同的虚症。
参考资料:网页链接
2019-09-24
中医将虚证一般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血双亏等等。
气虚在发展就是阳虚:表现为,四肢无力、易出虚汗、神疲乏力。
血虚:面色萎黄、心慌气短、女性月经问题。
阴虚:潮热盗汗,心烦气躁等。
阳虚:四肢怕冷,阳痿早泄,怕热肢冷。2019-09-24
就是肾虚,浑身无力,严重的腿脚浮肿,直至全身浮肿。2019-09-24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5:30:5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中医中的虚实辨证是评估人体正气与病邪相对强弱的一种方法。2. 虚通常指正气不足,表现为虚证,即身体虚弱,抵抗力下降的状况。3. 实则指病邪过盛,表现为实证,即病情剧烈,症状明显的状况。4. 《素问.通评虚实论》中提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强调了邪正双方的力量对比。5. 虚证...

  • 1. 实证是指由邪气过盛引起的各种病症,表现为症状明显、病情剧烈。2. 虚证是指由正气不足引起的各种病症,表现为体质虚弱、功能减退。3. 外实证主要特征为无汗、头痛、身体疼痛,通常与外界邪气的侵袭有关。4. 内实证则以代谢障碍、脏腑功能失调和体内津液枯竭为主要特征,表现为内在机能的异常。

  • 虚症是指由于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导致人体失去正常的生理活动能力,出现病理性虚弱的症状。在这种状态下,正气未虚,邪气不盛,正气仍能胜邪,故不发病,或者发病后病情较轻,易于恢复。需要注意的是,虚实夹杂是指在某些长期的、复杂的疾病中,邪正之间的盛衰变化往往同时存在,导致病情复杂多变。这...

  • 在中医理论中,寒热虚实是重要的八纲分类之一,用来区分疾病的性质。具体来说,实症和虚证是中医中最为基础的两大类病症。实症通常表现为身体某些部位出现明显的症状,如牙龈上火,这表明体内有热毒或炎症,属于实证。而虚证则更多地表现为身体机能的衰退,例如身体疲乏无力,这往往意味着身体的正气不足,...

  • 在中医理论中,实证是指由于邪气过盛而引发的一系列病症,比如突然出现的发热、疼痛、肿胀等症状。而虚证则是指人体正气不足,不能有效抵抗外界病邪侵袭而引发的病症,如长期感到疲乏无力、面色苍白等。根据病邪侵犯人体的部位,实证又可以进一步分为外实和内实。外实主要表现为身体外部的症状,如无汗、...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