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医只五脏六腑,而不是六脏六俯?

因为是古人为了迎合五行学说定的这个叫法,心往经络走,因此,也是分为脏的系列细胞就是外面的一层包裹,心是不受邪的侵袭的,如果心也受细菌的侵袭,那人就会完了。如果是邪气攻击心脏,人的任何地方都会障碍,但是唯独心不受细菌的侵袭是不会长癌的。心脏病是心包的问题,一个人心脏病的问题就会导致肝的泄漏,肾的纳气,脾的不疏通等原因造成的,另外再加上心包受邪,根本就不是心脏的问题。五脏六腑其实就是六脏六腑,五行的生克就是五脏的生克,肺脏的生克,就是五行的生克。五行生活是中医的理论,中医是按照这理论来治病的,中医在治病的时候是非常好明白的,但是运用起来是非常难的,这要不断的学习。在人的身体中是有六脏六腑的,六脏是分为心包、肾、肺、脾、心、肝,对应的六腑就是三焦、膀胱、大肠、胃、小肠、胆,这是和身体的经络是非常吻合的,如果只看经络的话,就会发现所有的脏都在经络的里面。所有都在肺的经络的外面,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肺比脏更重要,当然感觉到外界的细菌侵袭时,先防御起来的是肺对脏也有着非常好的保护作用。我们在保护五脏六腑的时候,应该多喝一些五豆粥,就是用五个不同的颜色熬的粥,多喝一些,会对身体非常的好,多吃一些粗粮,像是莜面、苦荞、玉米面等等,都是对身体有好处的,多吃一些水果对身体有美容养颜的功效,还可以促进肠胃的蠕动,代谢出有毒物质。还可以多喝一些有机酸奶,这些酸奶是对消化系统有很好的作用的,而且非常养人,多喝水,每天至少要喝八杯水,这都是对身体非常有益的。如果我们的某天想吃一个东西的时候,就是代表身体缺乏了成分,所以我们要多补充一些这些成分,让身体保持平衡。
2020-09-18
因为人只长了五脏啊,到哪搞六脏,但是五脏加心包络合起来与六腑对应,互成阴阳。一楼说的有道理,关键心包只够格是络,够不上脏器的标准。
中医阴阳之说脱胎于《易》2012-08-25
心包代心受邪。。为一脏也。。。但不独言。。
ps: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易学是中医的理论基础。。。至少有一部分可以从里面来的2012-08-26
五脏配五行2012-08-14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19 09:52:4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古人则认为这是妙不可言的天意。关乎人的生命。所以阳经有六,阴经有五。腑有六,脏有五。不如此就违背天数。《难经》的作者,未能站到这一高度说清问题。(赵洪钧《中西医结合二十讲》)这就是五脏六腑的最后定型。中医学理论的形成,主要是受古代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相应”观、...

  • 中医才有五脏六腑的说法,西医没有这个说法,只有心脏、肺脏、肝脏等等这种名称。五脏六腑是映天地五行对应,天人相应观的结果,人体就是一个小天地,我们的世界就是一个大天地,五行都有对应的范围,脏古语是“藏”,主藏纳精气,腑古语五脏的宫府,主出纳转输,因此,脏有五个,腑有六个,统称为五...

  • 六腑有六个,五脏才是五个,五脏有肝、心、脾、肺、肾;六腑有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也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

  • 因为六腑的生理机能是传化物,受盛和传化水谷,泄而不藏,实而不满,故有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之说,五脏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是受盛和传化水谷,中医学以生理功能特点的不同作为区分脏和腑的主要依据。

  • 五脏六腑中的“五脏”指的是脾、肺、肾、肝和心。在中医理论中,“藏”和“脏”是相通的,都是指身体的内脏器官。当这些器官发生病理变化时,这些变化在体外都能有所体现。二、六腑的详细解释 而“六腑”则包括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和胆。为什么将它们统称为“六腑”呢?这是因为它们与人体的...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