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什么症状啊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将水谷化为精微,运化水液,输布津液,防止水湿的产生。脾的运化功能,主要依赖于脾的阳气,故“脾宣升则健”。脾主升清、主统血。脾的阴血,对于脾的运化功能所起的作用,远逊于脾的阳气。

脾阳、脾气的失调,脾的阳气失调,主要为脾阳、脾气的不足,而致健运失职,气血生化无权,或内生水湿痰饮,甚则损及肾阳,而致脾肾阳虚;或脾之阳气不足,升举无力而致中气下陷;或气虚统血无权,而致失血。故脾的阳气失调主要引起脾气虚弱,脾阳虚衰及水湿中阻等病症。

脾阴的失调,即脾阴虚,是指脾脏阴液亏虚不足。多由病久或热病期耗伤脾胃之阴液所致。

脾病常见症状及其发生机制:

腹满胀痛或脘腹痛:多因脾气虚,运化无力;或因宿食停滞;或因脾胃虚寒,失其温煦,寒凝气滞;或因肝气犯肺,气机郁滞等所致。脾健运失职,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气机郁滞,故发胀满而痛。

食少、便溏:多因脾虚胃弱,或湿困脾胃,脾不升清、胃失降浊。

黄疸:多由脾运不健,湿浊阻滞,肝胆疏泄受碍,胆热液泄,胆汁不循常道,逆流入血,泛溢于肌肤所致。

身重乏力:多由脾气不足,或脾为湿困,不能正常运化水湿,因而水湿留滞所致。

脱肛、阴挺及内脏下垂:多因脾虚、中气不陷,脏腑升举维系无力或不能升举。

便血、崩漏、紫癜:多因脾气虚,失其统摄之权,则血不循经而外逸。如血溢肠内,则血随便而下,谓之“便血”。气虚下陷,冲任不固,则为崩漏。血溢于肌腠皮下,则发为紫癜。2020-01-17
 中医脾虚症是指中医所称之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症,其病情虽较繁杂,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经闭、带下、四肢逆冷、小儿多涎等。脾气虚: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言懒语,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脾阳虚: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暗,行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2019-12-05
脾虚是指脾气不足,消化功能减退的病症,多见食入不化、大便溏泻、肌肉消瘦、四肢清冷、面色萎黄等症状。所以朋友你对照着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些症状,也建议你去看中医为好。2019-12-21
脾虚,追根究底就是消化、吸收出了问题。如果把胃比作“食堂”的话,那脾就是分发员,它会把食物中的营养素运送到身体的各个器官。要是脾病倒了,长期休假,那各个细胞及器官就会“饿肚子”、“ ”。如果不先把病倒的脾调理好,你吃什么山珍海味都是白搭
2020-11-16
我们都知道,当我们的身体有一些症状出现的时候,就代表我们的身体可能出现疾病了,如果你的身体出现这4种表现,可能就是因为脾虚导致的。
2020-11-16
mcxzy 阅读 5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9:17:5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脾气虚的共同症状包括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头晕、嗜睡、四肢倦怠和大便稀溏。2. 脾阳虚是在脾气虚的基础上,出现怕冷的症状。3. 脾虚气陷除了脾气虚的症状,还伴有脏器下垂的情况。4. 脾不统血是指脾气虚弱导致无法控制血液,表现为各种出血症状。5. 在治疗时,应首先健脾益气,再根据具体症状进...

  • 首先,脾气虚弱会导致食欲不振、腹胀和大便不成形等消化不良症状。这是因为脾的运化功能减弱,无法有效地将食物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营养。其次,脾气虚弱的人常常感到身体乏力,容易疲劳。这是因为脾的运化功能减弱,导致气血生成不足,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能量支持。此外,脾气虚弱还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功能,使人...

  • 脾虚的状况需区分阳虚与气虚。脾阳虚者常表现出腹痛、腹胀,大便稀溏等症状。而脾气虚者则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精神不佳、食不知味等。对于脾虚患者,通常建议首先通过饮食调理,以改善症状。若症状较为严重,才考虑药物治疗。饮食调理是脾虚治疗的重要部分。阳虚者可多食用温热性质的食物,如姜、羊肉、鸡...

  • 脾虚内湿阻滞,导致水湿运化功能下降,水湿停滞,反过来又妨碍脾的正常功能。脾虚的症状多种多样,饮食减少,胃脘部感觉满闷不适,大便可能变得稀溏甚至出现恶心呕吐,口中有粘腻感但并不渴或喜欢喝温热的水,身体感觉沉重疲倦,严重时还会出现浮肿现象。舌苔呈现厚腻状态,脉象则显得较为缓慢。脾虚内湿阻滞...

  • 脾虚症是指中医所称之脾脏虚弱引起的病症,病情繁杂,主要包括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等症状。其中,脾气虚表现为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等;脾阳虚则可见大便溏稀、腹痛绵绵等症状;中气下陷表现为久泻、脱肛等;脾不统血则常见于慢性出血,如月经过多、崩漏等。辨证治疗时,需考虑脾为湿土的...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