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的“补中”和“益气”分别是什么意思?

  补气 中医治疗气虚证的方法.又称益气.属补法.气虚证常因饮食失调,年老体弱,久病所致,临床表现出脏腑功能衰退的证候.根据不同脏腑的气虚证临床表现的特点,可采用不同的补气法,如补肺气、补脾气、补心气、补肾气等.常用人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等药物组成方剂,代表方剂有补肺汤、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肾气丸等.临床上具体使用补气法时应注意以下两点:①肝火、肝阳上亢、痰阻引起的头晕目眩,饮食积滞或湿浊中阻引起的胃脘胀满等实邪致病,不宜使用本法.②气虚兼有实邪的病证,补气法宜与祛邪法配合使用.
  治疗学术语.系补法之一.又称益气.指有补气药物治疗气虚证的方法.肺主气,主一身五脏六腑之气;中焦脾胃受纳水谷,脾气健运,气血得以化生,故气虚多与肺、脾二脏相关.肺气虚以少气懒言,动辄喘促,怕风自汗为主症;脾气虚以脘腹虚胀,神疲倦怠,食欲不振,大便泄泻为主症.可用玉屏风散补卫气,固表敛汗;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补中气,助健运.常用药物有人参、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甘草等.
  益气 益气yì qì
  中医名词.指补益气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内伤劳倦或病久虚羸,而见气短懒言.面色苍白.神疲无力.肌肉消瘦等症.常用药物如党参.黄耆.白术.甘草等.2022-08-16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18 07:30:3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补中的“中”指的是中焦脾胃,益气的“气”指的是脾胃之气。具体来说:补中:在中医理论中,人体被分为上、中、下三焦。其中,中焦主要指的是脾胃。脾胃是后天之本,主运化,即消化和吸收饮食物,并将其转化为人体所需的气血等营养物质。当脾胃虚弱时,运化功能减弱,会导致中气不足。因此,“补中...

  • 1、补中益气是中医对证治疗术语,中医名词,系“补、泄、清、散”等治疗手法之一。补中益气就是调养脾胃。脾胃等脏腑对饮食物的消化转输、升清降浊等生理功能。又称脾胃之气。2、补中益气的意思就是,补,补益;中指中焦脾胃,因脾主运化,脾胃虚弱运化力弱,导致中气不足,补中益气就是健脾补益...

  • 补中:中医治疗气虚证的方法,气虚证常因饮食失调,年老体弱,久病所致,临床表现出脏腑功能衰退的证候。益气是有补气药物治疗气虚证的方法。肺主气,主一身五脏六腑之气;中焦脾胃受纳水谷,脾气健运,气血得以化生,故气虚多与肺、脾二脏相关。益气是补益气的一种治法。适用于肺气虚以少气懒言,动辄...

  • 功效一: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可以有效调节中气下陷、滋补身体,解除体虚乏力症状。功效二:健脾润肠。这也是补中益气丸的功效之一,比如补中益气丸中的炙甘草和白术都可用于脾胃虚弱,健脾调胃、益气复脉之效。功效三:调节免疫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此种功效是根据补中益气丸的药理研究而来的,比如白术...

  • 补中益气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补中”,即补充身体内部的能量和物质,使其达到平衡状态;二是“益气”,即提升身体的气机功能,促进气血的顺畅流通。在实际操作中,常常通过药物调理来实现这一目标。例如,中医常用的补中益气汤,其主要成分包括黄芪、人参等中草药,具有补气养血、提升脾胃功能的作用...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