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的补肾饮食有哪些?

峻补法
无论什么病,如日久伤损正气,虚久不复,成损变劳之后,往往导致肾之精气大伤,所以中医有“五脏之伤,穷必及肾”之说。如同医书中所描述的四损、四不足、五劳、六极、七伤诸证,常须用峻补法才能收效。所以,明代的绍兴名医张景岳在“精气夺则虚”,“虚则补之”,“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等前人论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说:“若精气大损,年力俱衰,真阴内乏,虚痰假火等症,即从纯补,犹嫌不足,若加渗利,如实漏卮。”对大虚之症,常用峻补法大补精血,唯恐减去补力,主张不要杂以泻药。他补肾常重用熟地,而且配合人参、山萸肉、杞子、甘草这一类的药,这种纯用补药组方而且剂量较重的补法,就属于峻补法。
后来,清代名医叶天士在张景岳这种药法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血肉充养的理论。按照叶天士的观点:“精血有形,以草木无情之物为之补益,声气必不相应。”叶氏这话的意思是,肾虚日久,其虚已甚者,一定累及到奇经八脉,而草木之品,大多不人奇经,只有用紫河车、鱼鳔珠、鹿茸(角)、龟板胶、猪脊髓(牛、羊脊髓)以及淡菜等血肉有情之品,才能同气相应,栽培身内竭乏之精血,但叶天士认为肉苁蓉、巴戟天、川续断、菟丝子这几味草木药也能人奇经补虚损,他治肾之精气大虚者,常用以上所谈到的一些药品组方,这也是一种峻补法。
前人的峻补法大体可以划分为两种:
峻补治急症诸如大出血时血脱益气,用大剂独参汤救急,以弥留肾命之真元,伤寒晕厥破阴回阳,用大剂四逆汤拯危,以接续肾命之元阳。这种以附子、人参类药为主者,是侧重于固气阳。
峻补治重症用纯静之品滋填及温柔之品栽培等,此种以熟地黄、鹿角胶类药为主药者,侧重于养精血。
缓补法
病有久病新病之异,虚有大虚微虚之别。肾之精气大虚不用峻补是不行的。但如果只是稍微有点肾虚体征,就不必峻补了,这时不妨用缓补法。即使是久病肾虚,如果症情并不危重急迫,也不妨用缓补法。
因此,有些老年人,虽精血虚亏但并没什么病,或者有些青年人,虽肝肾偏虚但并不重,就没有必要采用峻补法。如果急切好功,操之过急,用大剂量的黏腻滋填药物峻补,这就像叫营养不良的病人一餐吃上1只大甲鱼一样,恐怕妨脾碍食,适得其反。所以,对缓补法不要因为其作用缓就怀疑它。
肾虚未到危急沉重地步,而其虚不甚者,不妨用黑大豆、桑椹、胡麻、核桃肉、芡实、栗子之类清淡缓补之即可。此外,也可选用一些性味比较平和、偏胜之性不大、副作用小的药丸,如青娥丸、元武豆、蟋桃果之类。
如果不服药,可采用食疗,除了以上提到的核桃肉、黑大豆等植物性食品外,如老鸭、猪肉、羊肉、鳗、鳖、鲍鱼等兽禽鱼肉之类的动物性食品,也都有补肾虚之效。缓补法虽收效缓慢,但平稳少弊,能于稳妥之中,渐收补虚强身之功,实也有它一定的优点。
涩补法
涩补是针对肾的特性提出来的。按照中医理论,肾是封藏之本,藏精而不泻。如果固藏失职,遗精频繁、盗汗甚多、精气亏损,甚至滑精不禁,这时单用峻补、缓补等法以补肾之气精而不加固涩,古人比喻为“如实漏卮”,意思是说这是在往漏杯子里加水,漏杯子不补漏光加水,自然是永远也加不满的。金匮肾气丸中,从“补脾启生水之源’着眼,但不用补脾首选药白术:从“补肝杜耗水之路”着眼,但不用补肝常用药白芍,所选的恰恰是具有涩固作用的山药和山萸肉,足见古人组方选药之匠心。所以肾虚的人如果在有滑精、盗汗、崩带等失固症状时,就应该采用涩补法,这种涩补,一般称作补涩固精法,有时也称作固涩肾气法。而龙骨、煅牡蛎、芡实、莲子、金樱子、山药、山萸肉、生黄芪之类,是本法运用时之常选药。
通补法
补肾既然要涩,为什么又有通法呢?为什么竟说通也是一种补法呢?原来用药的机理,往往相反相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开合相济。所以中医补肾,在用涩补药时,也常与通药互施。对此,叶天士曾说:“非通无以导涩,非涩无以固精。”中医还有这样一种说法:“浊窍开则精窍闭。”所以,许多医家认为通药不但能引导涩味以固精,且能使补肾之药得以更好地发挥其补益之效。另外,属于通补的还有润导行瘀一法,其治在于血分,如瘀不去而新不生,以致肾虚难复,如女劳疽这种病,就不但要润燥以补其虚,而且要活血以通其瘀、瘀去则新生,燥润则血活。
清补法
肾虚者有精虚、气虚、阴虚、阳虚种种之不同,精虚者未必有热象,而阴虚者每多兼火动,火动者忌用温热药。张景岳说过:“阴虚多热者,宜补之以甘凉,而辛燥之类不可用。”又说:“阴虚者宜补而兼清”,清补也是补肾之一大法门。但清补法细分之也有种种的不同,如阴虚火动症,火邪不甚亢盛者,宜“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此法是秉《内经》“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这个原则发展而来。本法不是以寒凉药清热为主,而是用地黄、山萸肉、山药、女贞子、墨旱莲这一类药甘凉养阴,使肾阴旺盛,以抑制肾阳偏亢。但由于阴虚与火动可以互为因果,实际上,“壮水之主”亦必配以清泻相火之药,如六味丸中以熟地为主而配以丹皮、泽泻这两味凉泻相火之药,就可收“退热则阴益生”之效。如果阴虚火旺,而邪火之旺跃居为矛盾之主要方面,就不能拘泥于赵氏之说了。这时可用朱丹溪的大补阴丸法,甚至用李东垣的大补丸法,也就是说用苦寒坚阴法,这是一种以泻为补法。如果阴也虚,火也亢,除了丹溪的大补阴丸,景岳的滋阴地黄丸也可选用。如果阴虚阳亢,风阳随肝木升动之性而上扰,成为上实下虚之症,这时可用养阴潜阳法,此法是在用地黄、首乌、白芍、玄参等滋肾凉肝品时配以生牡蛎、珍珠母、龟板、鳖甲等潜阳熄风品。
温补法
“劳者温之”,这不但是理虚大法,也是补肾要法。
张景岳说过“阳虚者多寒,宜补而兼暖”。这就是说,肾虚而有怕冷肢寒等阳衰症状的人,补虚用药,不但要用甘温柔剂以养阳(医者比喻为添油助焰),而且可以酌加附子、肉桂,甚至细辛、干姜之类的热药以壮阳(医者常称为破阴回阳)。叶天士认为温补肾阳之虚,不能轻率地用附、桂等刚燥之品,恐有劫脂伤精之弊,他主张用“柔剂养阳,通奇脉而不滞之品”,如巴戟天,肉苁蓉、菟丝子、枸杞子,鹿茸、鹿角胶、核桃肉、海参之类,认为这是治肾阳虚之正治。张景岳理虚,根据阴阳互生的原理,最喜用阴阳同补之法,但他的左归丸、左归饮诸方,都不以阳中求阴为借口而稍用桂、附,就是这个道理。但桂、附气质雄烈,也可取其祛寒伟力作为温补肾阳之用,但一般都须与大甘之品,如人参、熟地、炙甘草之类妥为配伍。所以樊开周针对客观实际,按药性之刚柔,明确地将温补法划分为刚剂回阳法与柔剂养阳法。
双补法
从肾的生理来说,阴阳是互根互生而不可分的。所以张景岳曾指出:
“以精气分阴阳,则阴阳不可分,以寒热分阴阳,则阴阳不可混。”精气之阴阳,是指生理而言,寒热之阴阳,是指病理而言。通常所说的补阴补阳,是指生理上精气:通常所说的泻阴泻阳,是指病理上的寒热。基于这个实质,围绕补肾的问题,张景岳从理论上对运用双补药法作了阐发。他说:“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绝;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这就是说,能从阴阳生化之源这一点出发考虑,才是善于培补之高手,这样一来,双补法就产生了。
但必须指出,双补法要结合临床实际,不能侈谈理论。而且,从理论上来说,阴阳二虚者侧重仍往往有所不同,故双补法运用时,或补阴为主,或补阳为主,药法上仍然各有偏重。比如张景岳的左、右归四方,虽然反映出他的双补药法,但从方剂补阴补阳的偏重来看,仍分别属于补阴补阳剂。否则就没有左、右归的分别了。但从双补理论来分析左、右归,景岳的组方思路就显得非常地清晰,如左归丸,是在以熟地等补阴为主的同时,配以鹿角胶、杞子等温柔养阳药,其目的既在于增强大补精血之用,又是“阳中求阴”理论在实际组方中的具体运用。而右归丸呢?它以鹿角胶、菟丝子、枸杞子、附子、肉桂等药刚柔互施,全方温热扶阳、补精血的作用十分突出,所以决定了本方属于温补范畴的性质。但此方虽立足温补养阳,仍是以擅长滋肾阴的熟地剂量为独重,这就反映出了“阴中求阳”从培补化源人手的组织法,因而它也具有阴阳双补之作用。
间补法
肾虚不直接补肾,采用五行学说中的隔一隔二治法,即通过补其他脏来促使肾虚恢复,这种间接的治法简称为间补法。治肾的间补法中,以补土生水法最为重要。如常用补中益气汤加五味子、麦冬之类,实是补脾肺以生肾水之法。又如按“虚则补其母”的理论,用补肺药以生肾水:按“补子实母,以杜耗水之路”的理论,用补肝药以益肾水,都是一种间补法。
2020-01-03

白果中除淀粉、蛋白质、糖类之外,还含有维生素C、核黄素、胡萝卜素、钙、磷、铁、钾、镁等微量元素以及银杏酸、白果酚、五碳多糖,脂固醇等成分
2020-12-25
2020-08-04
韭菜真的能“补肾”吗?吃这个4种食物,才是养肾补肾的好食材。
2020-09-28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4-09-17 14:52:5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