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藏养肾|起居、运动、食补……教你冬季养肾御寒护阳气


冬天管藏,于肾对应,主寒。
在《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这段记载翻译后可以理解为三点,即闭藏、御寒、养肾。
“冬不藏精春必瘟”,因此,冬季时节是养肾的关键。
寒邪在外,阳气在内,冬季进补,人体内的阳气会起到双倍吸收的效果,但也需要注意一点,这里说的进补是指查缺补漏,而不是盲目进补。

到了冬季就天寒地冻,草木凋零万物收藏。中医倡导天人合一,而人类作为大自然的生物,与万物都应顺应自然。

闭藏, 就是闭藏“阳气”, 简单理解,阳气就是“身体的热源和动力”冬天阳气内敛,隐藏于体内,闭藏就是要通过封闭阳气,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所以,跟万物一样,以“闭藏”方式来过冬,人才能让身体更好的储备能量,借助自然祛病 养生 。
除了强健身体之外, 精神调养也要“闭藏” ,静神少虑,保持心胸畅达,不为琐事劳神,不因七情伤身,戒除“怨恨恼怒烦、贪嗔痴慢疑”,多晒太阳、适当的户外运动,是治疗冬季情绪失调的最好方式。

寒为冬令主气,“御寒”也是冬季 养生 之首要任务。冬天气候寒冷,容易造成人体气机、血运不畅,筋脉拘挛抽搐、关节屈伸不利。严寒也是腰腿疼、膝关节炎、腿抽筋等在冬天病情加重、反复犯病的主要原因,另外,寒邪容易造成血管收缩痉挛、气血凝滞,运行不畅,从而也会造成一些严重疾病威胁生命,如心脑血管疾病、且死亡率极高。
注意背部御寒,保护阳气
“风从颈后生,寒从脚底入”, 御寒保暖通常都是从后背和足部做起 。后颈部以及整个后背,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部位,是人体的阳中之阳。寒邪易伤阳,通过背部侵袭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有些人到了冬季感冒、咳嗽反复发作,其实就是跟后背保暖不够相关,因此,注意背部御寒,至关重要。
经常冬季泡脚,引热下行
脚是在人体最下部,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三条阴经都汇集在双脚,但也是阳气最难达到的部位,多数阳虚者都有脚发凉的情况,特别是在冬天更明显。所以,冬季可以用一些温热的药物泡脚,来驱寒保暖,鼓舞阳气引热下行,针对下半身阳气虚阴寒重等都有益处。
肾藏精,是先天之本,也是生命的原动力,肾气旺,则生命力强。冬为肾主令,人体五脏中,肾主水,为阴脏,寒气通肾气,所以冬天一定要养好肾。
冬养肾,既要养肾阴肾精,也要养肾阳肾气。 肾阳虚,下肢畏寒严重、特别是腰部以下,小便清长,夜尿频多,男性表现为阳痿早泄、女性则小腹冷痛、白带清稀;肾主纳气,如果肾气虚,动则气喘,肾主水,行水功能减弱会造成水肿。肾气不足可发展成肾阴虚,肾阴虚,五心烦热,导致失眠多梦、腰膝酸软、遗精带下,伴头晕耳鸣、咽干舌红。肾精不足,则头晕、神疲、耳鸣耳聋、牙齿脱落、早衰、健忘、月经少、 减退、不孕等。
护肾阳
养肾护肾阳要做到“三多三少”。“三多”即多穿衣服保暖;多晒太阳;多吃温补的食物。“三少”即少出汗;少过度劳累(包括过度运动);少吃寒凉之物。
养肾阴
这里主要推荐饮食调养,平常可以多吃“枸杞炖肉、山药、桑葚、龟、鳖、墨鱼、黑枣、黑芝麻、黑豆、黑米、枸杞炖鸡、何首乌炖肉”等。
补肾精
肾精不足者,可以通过中药、食疗等方式来补充。可以多喝鸡汤、骨头汤;多吃核桃、桑葚、黑枣、枸杞、黄精、何首乌、鹿茸、鹿角胶、阿胶炖肉等。
起居宁肾 , 保持规律作息,学会合理解压,防止过度劳累,冬季要注意健脑,加强头发养护,老人或有肾病的患者,要少去公共场合,避免感染患病。
运动亦可强肾。 散步、慢跑、打太极拳都是强肾的好活动。运动时,调节呼吸频率,经常吸气呼气可以疏通经脉,提升肾气,保护精元。但运动还是要看个人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贵在坚持。
冬季养肾,应避免纵欲过度,保存肾精;同时还要注意食药调理,补肾益精。 但补肾不是泛补、滥补,而是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查缺补漏。
写在最后:
冬季 养生 ,把肾养好,来年才能有个好身体。养肾不仅能增强人的御寒能力,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延缓衰老!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大家在补肾的过程中避免乱服用药物,防止伤害肾脏。
2022-08-17
mcxzy 阅读 6 次 更新于 2024-11-17 11:45:5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