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血虚证有哪些临床表现?

血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它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在心肺之气共同作用之下,内至脏腑,外达筋骨,对全身各脏腑组织起着营养作用。但如果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气血亏虚则可出现一系列的病证。主要可归纳为脏腑失于濡养、血不载气两方面引起的病证。(1)脏腑失于濡养脏腑失于濡养一般表现为面色苍白,唇色爪甲淡白无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筋脉拘挛,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皮肤干燥,头发枯焦,以及大便燥结,小便不利等。由于心主血,肝藏血,所以临床上血虚主要表现在心肝二脏。心血不足表现为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神志不安等。肝血不足,不能上荣则面色无华,眩晕耳鸣,两目干涩,视物不清或雀目;不能濡养筋脉,则肢体麻木,筋脉拘急,肌肉�动;由于中医认为肝主筋,爪为筋之余,肝血不足,爪甲失养,枯薄脆裂。中医五行学说认为,心为肝之子,肝为肾之子。根据虚则补其母和阳生阴长的道理,在治疗时补心常兼补肝,补肝常兼滋肾。在血虚较为严重的情况下,补血方内还常加入补脾肺之气的药物。中医认为,血为气之母,气赖血以附,血载气以行。血虚,气无以附,遂因之而虚,故血虚常伴随气虚,病人不仅有血虚的症状,而且还有少气懒言、语言低微、疲倦乏力、气短自汗等气虚症状。临床常见血虚而致气虚的慢性失血证。特别是在大失血情况下,气随血亡而脱,此时气脱反而成为主要矛盾。大气下陷则出现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气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2013-10-3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胡凤山-北京卫视养生堂-血虚

2021-05-21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08 10:35:3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临床表现为面色、口唇、爪甲失血色,全身虚弱。具体症状包括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色淡白、爪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月经量少色淡、经期错后或闭经等。血虚证的治疗主要以调理为主。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食用红色和黑色的食物来补血,如红枣、桑葚、龙眼肉等。红枣性温味甘,既能补气又能养...

  • 1.血虚证临床表现:面色淡白或萎黄,眼睑、口唇、舌质、爪甲的颜色淡白,头晕,或见眼花、两目干涩,心悸,多梦,健忘,神疲,手足发麻,或妇女月经量少、色淡、延期甚或经闭,脉细无力等。辨证要点:病体虚弱,以肌肤黏膜的颜色淡白、脉细为主要表现。2.血脱证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

  • 气血不足实际上是气不足和血虚两种症状的组合,所以会有两种证型的临床表现,比如手脚冰凉、宫寒、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心慌胸闷、容易出汗、活动起来出汗更多,并且会有食欲不振、拉肚子或便秘的临床表现,妇女还会出现月经量少、月经不调、闭经的临床表现,可以通过中医望闻问切来确诊。确诊之后通过气血...

  • 伴有心悸和失眠等问题。气短乏力也是常见的体征,此外,消化系统也会受到影响,表现为大便干燥,难以排便。舌质方面,患者的舌面呈现淡红色,且有明显的裂纹,舌苔较少,或者舌苔洁净如镜。脉象上则是虚弱且脉搏细数,这些都是血虚风燥体征的典型表现。对于这种情况,及时调养和治疗非常重要。

  • 气血两虚的症状常见于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大出血后、妇女月经过多等情况。治疗时宜采用益气生血、培补气血、气血并补的方法。在临床表现中,患者可能还会出现小便淋漓不畅,或尿道口有秽浊之物流出,或带下异常,小腹胀痛,舌暗,苔白,脉弦细等症状。这种情况多由于久病入络或湿热之邪...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