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阳虚是什么意思

脾阳虚,中医证候名,又称脾虚寒证,是指脾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生,以食少、腹胀腹痛、便溏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
病因病机:本证多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或因过食生冷、外寒直中、过用苦寒,久之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所致。

临床表现:食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按,畏寒怕冷,四肢不温,面白少华或虚浮,口淡不渴,大便稀溏,甚至完谷不化,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清稀量多,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舌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证候鉴别:与脾气虚鉴别:本证可由脾气虚发展而来,同时有畏寒肢冷、脘腹隐痛喜温等寒象。2017-12-10
脾阳虚是什么,脾阳虚会导致什么病变,最常见的就是容易腹泻

2021-05-27
mcxzy 阅读 8 次 更新于 2025-04-18 00:43:1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脾阳气虚是中医理论中一种常见的证候类型,意思是脾阳虚弱,气血不足。人的脾阳主管脾胃,健脾胃的作用对于人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但是由于现代生活中环境变化、饮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人身体出现了脾阳气虚的症状,造成了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由于现代人饮食结构不合理、生活习惯与环境因素...

  • 脾虚是中医术语,指的是脾的功能减弱导致的一系列症状。脾虚可以分为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和脾不统血等多种类型,主要由饮食不当、劳累过度或长期疾病导致。脾的主要功能是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脾虚会导致营养吸收不良、水液代谢失常,容易产生湿气和痰湿,或者出现出血等症状。

  • 1、脾虚,为中医名词术语。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脏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2、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

  • 顾名思义,脾不阳化就是温化不足所引起,也称脾阳虚证。临床以脘腹冷痛、肢冷、泄泻为主要表现的证候。由于阳虚易生内寒,有畏寒肢冷等寒象,故又称“脾虚寒证”、“中焦虚寒证”。此证常见于泄泻、痢疾、胃脘痛、水肿,以及西医的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溃疡病、慢性肾炎等疾病。关于脾阳虚证,金元...

  • 阳虚是特别常见的一个中医名词,它的概念是指机体的阳气虚衰、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活动减退机体反应性低下,患有阳气不足的一种病理现象。临床上可以见到畏寒肢冷、四肢不温、脾胃完谷不化,精神可以萎靡不振,舌苔可以是舌大而胖或者舌头伴有齿痕、脉细或者沉细。阳虚特征性的症状就是畏寒肢冷,四肢...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