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腹泻,不能吃生冷?皆因脾虚有寒湿!中医止泻方,健脾祛寒湿

现实生活中,有一类人每到夏季就易发腹泻,在这些人群中,很多人会将其简单地归因于“吃坏东西”,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这是脾胃出现了问题,若不予以重视,腹泻会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成人慢性腹泻调查指南》就指出,我国约有5%的人为慢性腹泻。
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因此,由于不同季节的气温、阴阳之气等不同,易发疾病也有所不同。而早在数千年前,古人就已经注意到夏季易发腹泻的现象,《素问·金匮真言论》对该现象进行了详细的总结“长夏善病洞泄寒中”,将夏季腹泻称之为“洞泄”。
历代医家结合临床实践将其解释为夏季雨湿偏多,加上天气炎热,地上的湿气上蒸,人体的脾脏易受湿邪困扰,导致脾的运化水湿能力减弱,从而出现腹泻等症,认为该病与脾的关系最为密切,诚如《素问·脏气法时论》所言:“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
在之前的很多科普文章中,我们也讲到,脾在人体中的功能,主要是运化,不仅运化水液,避免体内水湿停聚而生湿痰,还运化食物转化为气血精微等物质,故《脾胃论》中也强调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各脏腑组织器官均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
若脾气虚弱,则运化无力,水湿停滞,致使大小肠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则为脾虚泄泻。而感受外邪、饮食所伤、禀赋不足及久病脏腑虚弱等均可伤及脾脏而引起泄泻。
在夏季,湿气本来就相对较盛,湿伤脾土,导致脾失健运,土不制水,水谷走肠间,故可见排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甚至泄出如水样。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记载:“湿胜则濡泻。”
这好比一团面粉,加的水太多了,最终面粉就只能白白浪费,做不了包子。
另一方面,由于夏季天气炎热,暑热极胜,如果过食生冷,或者本身属于阳虚体质,进食生冷,损伤阳气,更易致体内有寒。《推拿抉微·四时所病》中也讲到:“盖长夏热之最盛者也,惟热最盛,故人亦恶热最甚。于水果生冷之物,每多任意吃啖,以求御热避燥,迨其身体清爽之意。孰知内之阳火有限,而外之物欲无穷,旦旦而伐之,其不为阳火衰败也几希”,意思说的是炎热的天气里,贪一时之快,经常吃生冷水果或喝冷饮,会损伤脾阳,因此,夏季腹泻多兼有寒,表现为风冷、寒湿之象。
这一类患者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痛无定处,恶心欲吐,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或伴有神疲倦怠、四肢酸痛等症,若因寒而发,则兼有腹部发凉或者怕冷等症状。
若不及时调理,或盲目用药,很容易导致脾虚更甚,腹泻加重或反复发作。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夏季腹泻盲目使用抗生素等药治疗,易导致肠道菌群二次失调。
夏季腹泻多以湿为关键,且常与寒相夹,故当温化寒湿以止泻。《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曰:“由土虚不能制湿,肠胃不固,湿反胜而成病……宜四苓汤加二术、胃苓汤加草蔻。”《临证指南医案·泄泻》也记载“长夏湿胜为泻,腹鸣溺少,腑阳不司分利,先宜导湿和中,胃苓汤。”
四苓汤、胃苓汤是临床常用的经典止泻方。 两方均可利水渗湿,取利小便实大便之功,以治腹泻。如果是寒重,也即主要为寒湿所引起的泄泻,可加用苍术、藿香、炮姜、桂枝等温中止泻之品。
另外,“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是中医临床中的重要治病原则,当急性腹泻控制后,需要以固本为要,注重健脾益气,从根源上调理。
一方面,主要通过辨证调理,使脾胃的功能恢复正常,正如《黄帝内经》所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养阳也即养脾胃,如果脾胃损伤,不及时调理,加上夏季天气以湿热为主,更易加重脾胃负担,导致腹泻迁延难愈,或诱发其他病症。故应及时调理。
另一方面,应重视饮食调理,可根据自身体质等情况,适当食用薏苡仁、芡实、茯苓、山药、陈皮、砂仁等健脾祛湿和中之品。并且避免过食生冷,忌贪凉而不避风寒,特别是现代冰箱、空调普及,进食生冷、受凉机会增多,抵抗力低下的老人、小孩尤其需注意。
以上相关内容表述望能让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交流的朋友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私信。
2022-06-26
mcxzy 阅读 6 次 更新于 2025-04-16 09:18:4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患者证属脾虚湿蕴,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脾胃虚弱,食入不易消化之物则会出现腹泻。而湿渍肠道,破坏肠壁则见脓血便,其实证则表现为大便黏而不爽。长期消化不良则引发食欲不振。水谷精微不能充养机体,则引发乏力。治疗上以健脾,清热化湿,化瘀解毒为主。方用黄芪、茯苓、炒山药、白术、白扁豆、薏苡...

  • 基本上慢性腹泻就是这些证型了,如果你想吃中药的话最好去正规大医院开,以上方药和剂量可以参考。建议最好也看看西医。另外你说吃鱼胶开始时好后来不好,原因估计是因为虚不受补。因为脾胃是后天之本(先天之本是肾),水谷精微(即营养物质)都要通过脾胃运化吸收,脾胃虚弱则其运化功能减弱,再加上...

  • 不建议生吃。因为百合稍寒,如果生吃腹泻是不可避免的。最好的吃法是煮粥。三种百合粥的做法:1、百合粳米粥:050克,粳米:60克。将粳米和粳米分别洗净,放入锅中,加水,小火慢炖。当百合和粳米煮熟后,加适量糖食用。特别适合中老年人,体弱多病、失眠、低热易怒的人群。另外,在百合粥中加入银...

  • 1、体质虚寒的人群,体质虚寒的人群一般有脾胃虚寒、风寒感冒、虚寒出血情况,这类人群一般不建议食用百合,因为百合性质寒凉,食用会加重体内的寒凉之气,影响身体健康。2、腹泻人群的肠道功能本身就不完善,此时食用百合的话,加重肠道的润滑程度,导致腹泻情况更严重。

  • 4、乌鸡。养阴退虚热。乌鸡汤甘温、补虚损,养阴血,大补气血,对阳虚、气血两亏者宜之。也不能吃太多了,一个月最多两次。容易上火者不能长期服用。5、红糖。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瘀。红糖性温,适合怕冷、体质虚寒的人食用。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痛和糖尿病人不不宜食用。/iknow-...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