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虚危害大:中医健脾益气的食疗调理


脾虚的孩子,容易积食、不爱吃饭、脸色苍黄、晚上睡不安稳、出汗多,这类孩子一般抵抗力都比较差,容易得病,尤其是在换季的时候,很容易感冒、咳嗽、发烧,肺炎;长期下去会影响孩子生长发育。

一、如何判断孩子脾虚湿盛?
1、便便粘马桶
如果孩子大便黏腻、软烂、挂壁、不容易被水冲走,或给孩子擦屁股,老是擦不干净,都是有湿气的表现。
2、没胃口、消化差
肠胃虚寒、腹胀、挑食、没胃口、不消化等,也要警惕湿气的问题。
3、舌苔厚腻
我们每天在做“10秒判消化”法的时候,观察孩子的舌象,如果舌苔厚腻,舌面比较湿润,就是有湿气了。长期湿气重的孩子甚至舌头两边会有牙齿压迫的痕迹,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齿痕舌。
4、有眼袋
孩子眼袋的位置,是足阳明胃经的起始位置,孩子脾胃差,无力运化太多的水湿,那么水湿首先就会堆积在眼部。眼部皮肤薄弱,水液一堆积,下眼睑就会浮肿,形成我们看到的“眼袋”。湿气不仅受外界环境影响,人体本身也产生湿气。如果环境潮湿,或者孩子穿潮湿未干的衣服,都可导致湿邪的渗透;此外,食物之中难消化的水液,也会化为湿气积滞在体内。比如家长很喜欢让孩子吃很多水果、滋补的食物,脾虚的孩子消化不了,就很容易生内湿。
二、补气健脾第一药:白术性温,味苦、甘,归脾、胃经,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可升可降,阳中阴也,被古人称为“补气健脾第一药”。
帮孩子补脾气,最常用的是太子参和白术。太子参补益的力度大,很容易一补就上火。白术温和,更适合脏腑娇嫩,体质敏感的孩子。
焦白术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常用于脾虚导致的消化不良、腹胀、胃口差、大便稀烂。一般会与炒鸡内金、炒神曲、炒谷芽、炒麦芽同用,可以起到消食滞、开胃口的作用。
2、炒白术
炒白术又分为麸炒白术和土炒白术。麸炒白术:将白术用一定量的麦麸加以拌炒,经过麸炒过程白术会变得更温燥,燥性更强,燥湿利水的力度更大,更突显其健脾的功效;土炒白术:用灶心土炒制而成,是燥湿止泻的良药,能补脾止泻。
3、生白术
生白术主要功效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还能用于缓解脾气虚导致的便秘。白术本来的性味偏温性,适用于容易积食上火的孩子。平时我给出来的食疗方,如白术佛手汤等,只要没标注“炒白术”,用的都是生白术。孩子“脾常不足”,小儿五脏六腑形而未全,全而未壮,中气不足。对于脾虚的孩子,最需要补的是“脾气”。
三、中医健脾调理1、健脾养胃方
健脾的力度很强,包含白术、山药、谷芽、陈皮、太子参五味药。白术、太子参能补脾气;陈皮能健脾理气;山药能补脾阴,恰恰能中和白术、太子参、陈皮的温性;
健脾的力度相对比较温和,包含了白术、佛手、土茯苓、陈皮四味药。白术和佛手都是健脾补气,加强了对中焦脾土的呵护,而清热祛湿的土茯苓,能中和偏温的白术、佛手、陈皮,让全方健脾的力度更温和、安全,适合脾虚容易积食的孩子。如果家长把握不准,觉得孩子不能那么补的,可以先用白术佛手汤。在给孩子喝食疗方的时候,消化能力弱的小宝宝一般喝汤不吃渣,如果消化情况良好,就可以吃一些肉,具体根据消化能力来定。半岁内还没有添加辅食的孩子,尽量先咨询一下医生。
3、健脾的小儿推拿
半岁内还没有添加辅食的孩子,做小儿推拿更安全。一般做5天,休息2天,再接着做5天。健脾消积的小儿推拿:清胃经300下,补脾经300下,顺运八卦200下,清肝经200下,揉按小天心200下,掐合谷50下,顺逆摩腹各200下,揉足三里200下。
四、儿童健脾食疗帮孩子健脾,食疗是最直接的,其中又以消积健脾最为关键。脾胃强了,能够处理运化水湿,就不容易滋生湿气。
1、健脾祛湿的食物
如果孩子有湿气,在消化好的前提下,吃东西就要倾向于健脾胃、祛湿气。
健脾祛湿的药材:白术、土茯苓、陈皮、木棉花。
健脾利水的食物:鲫鱼、芡实、炒白扁豆。
不能吃的食物,主要是偏寒凉、生湿气的食物。如:梨、香蕉、杨桃、李子、柿子、西瓜等水果;丝瓜、莴笋、白菜、蘑菇、黄瓜、苦瓜等蔬菜;另外油炸的、肥腻的食物会导致脾虚,也会助长湿气。
3、补脾益气的食物 日常食疗,给孩子健脾益气,用干山药最合适,我的食疗方,没有特别指明的,也是用干山药。还有糯米、红薯、粳米、薏苡仁、白扁豆、牛肚、牛肉、西国米、饭豇豆、鲫鱼、白鲞、西红柿等最后还是要强调,食疗的前提是孩子消化好,用好“10秒判消化”,“3招助消化”的方法,顾护好脾胃,用好食疗,祛湿也就没什么难的地方了。胃强脾弱的孩子要如何健脾?胃强脾弱意思就是胃的功能过强,胃火很旺,能接收很多的食物,总是感觉饿。但是吃完东西后,胃粗略加工就丢给了脾去运化,但是脾的消化功能差,接收了大量食物却消化吸收不了。这样,就会出现孩子虽然吃很多,却不长肉不长个的情况。对于胃强脾弱的积食,需要用攻补兼施的原则。单纯地消食导滞,就等于只是把脾胃中积滞的食物清扫了,但是脾胃的消化功能低下,还是会一吃就积食,需要增强脾的运化能力。但是单纯地补脾,等于给堵塞的脾胃硬塞补品,不仅补不进去,还会加重积滞。
因此,胃强脾弱的孩子,需要攻补兼施,家长应该记住这样的原则:
1、积食时,首先减轻脾胃负担 脾胃积滞的时候,首先应该让孩子饮食减量1/3+素食3天,少添加调味剂,不要喝补益或者肉汤,减少脾胃肠道的压力。适当的饿,才能锻炼脾胃,避免遭受过量的食物摧残,让脾胃能够放松一下,才能更好地工作。
2、不建议长期素食,消积效果不好就要攻补兼施
清淡饮食配合助消化2-3天如果效果不明显,就要慢慢恢复正常饮食,不能长期素食。这个时候就要“攻补兼施”,一方面消积清热,一方面健脾益气。典型的胃强脾弱,可以考虑用桃苓汤。桃苓汤由五指毛桃、土茯苓、芦根、鸡内金组成,五指毛桃补益脾肺,土茯苓清热祛湿,配合芦根生津除烦、鸡内金健脾消食,全方能调和脾胃、消积祛湿,既能补脾虚和消积滞,又能清降胃火,解决“胃强”难题。
3、每天判消化,及时调整饮食和方药
学会一些基础舌像的判断:如果孩子是舌红苔厚,消积健脾要兼一点清热;如果孩子是舌淡苔厚,就要避免寒凉,饮食多温补。
4、家长不要忽视疏肝
孩子脾胃的正常消化功能,与肝气的正常疏泄是有关的。肝负责调畅气机,分泌胆汁,这是脾的运化和消化功能的基础,如果肝的功能弱了,不能正常疏泄,肝气郁结,就会影响消化功能,脾的压力就会大,很快就会受损害。
养足脾气,家长做好三件事
1、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睡眠
养心安神,睡眠是最“补益”的。
2、夏季特别注意不要吼骂孩子
呵护孩子情志,不要伤肝气,否则对孩子的脾土和心火都会有损伤。
3、重视健脾的食疗
日常饮食上,由于夏季脾胃能力较弱,给孩子健脾也要少荤多素,选择一些健脾的素食。在孩子生长发育阶段,除了智力发展,更重要的是健康基础。家长要有意识地顾护脾胃,适当健脾,尽量在6岁前孩子的脾气养足,这样体质好、抵抗力强,孩子面临学习和竞争就会从容很多

2023-11-20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18 06:54:4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根据中医理论,脾胃虚弱分为多种类型,包括脾气虚、脾阳虚、胃气虚、胃阴虚等。脾气虚的表现有气短乏力、头晕、大便溏泻,容易出血,血色淡,面色苍白;脾阳虚则表现为胃腹冷痛,进食生冷油腻食物后腹痛腹泻,大便稀;胃气虚表现为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胃阴虚则表现为虚火上炎,口干、易...

  • 中医最有效的健脾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中药方剂:逍遥丸、健脾丸、大山楂丸、归脾丸等中药方剂,都是针对脾虚湿盛、肝郁脾虚等症状的有效调治药物。这些药物能够改善湿气过盛、消化不良、周身沉重、大便不成形以及舌头有齿痕等症状。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的脾虚原因和症状,合理选择和使用中药方剂。

  • 而儿童的脾虚,通常与儿童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消化能力减弱有关,主要分析如下:1、中医角度: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判断是脾阴虚还是脾阳虚,是有热还是有寒,再辨证选择。如果儿童有寒邪,可以用醒脾养儿颗粒、温脾散,以及参苓白术散等健脾胃、助消化的药,如果儿童抵抗力差,可以用玉屏风口服液、黄芪口服...

  • 脾虚是中医常见的一种病症,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对于脾虚的孩子来说,补脾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适合脾虚孩子食用的食物:糯米粥:糯米粥是一种易于消化的食物,可以补充孩子的营养,同时还有助于调理肠胃。将糯米加水煮成粥,加入适量的红枣、桂圆等食材,可以增强其补益作用。山药...

  • 3. 健脾益气食材 多食用健脾食材:如白术、土茯苓、云苓、芡实、干淮山、莲子等,每次可选用14味食材煲汤或煲粥,以增强脾胃功能。 经常饮用牛肉汁、鲜鱼汤:这些汤汁对脾胃功能有保护作用,可促进消化吸收。通过以上调理方法,孩子的脾虚症状可望得到改善。同时,家长也应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状况,如有需要...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