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医老说我脾虚湿滞,吃什么药和食物较好

看中医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医生说“湿热”其实是指人的体质,湿热体 质的女性,尤其是南方人,一定要注意调理。体内湿气多因喜食冷饮,贪吃 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所致。想要摆脱体湿的朋友可以尝试一 下方式:
1、食疗
很多我们常吃的食物都可以起到除湿的作用,如薏米煮粥、淮山煲汤等。薏 米,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红豆,有健脾止泻 、利水消肿的功效。将薏米和红豆加水煮熟后食用,可以利尿、除湿。
2、运动
运动不仅可以缓解压力,还能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等运动 ,有助于活化气血循环,增强体内水分代谢。
体内湿气重的人大多是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这些人常常因为感觉身体 沉重、四肢无力而不愿活动,但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 而久之,必然就会导致湿气攻入脾脏,引发湿热病症。
3、清淡饮食
肠胃系统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保护肠胃最好的方式就是清淡、适量、均 衡饮食。肥甘厚味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 炸食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发炎反应。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 ,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经常食用。在烹调生菜、沙拉、西瓜、 大白菜、苦瓜等时,最好加入葱、姜,以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
4、调味料祛湿
姜、葱、蒜不仅是家里常用的调味料,还具有不可替代的药用价值。例如, 我们可以尝试在家里煮一碗热姜汤,用姜汤将体内的湿气逼散出来,待到全 身发过汗以后,病症就会有所缓解。这个办法同样适用于淋雨后预防感冒。
5、注意室内通风
不通风是加重湿气的重要原因,一些生活细节也会导致周围环境和身体里的 湿气加重,比如喜欢坐在地板上玩耍、长时间呆在密闭的房间里等。
6、适当保暖
“只要风度,不要温度”的做法,很容易让湿邪侵入身体。全身都要注意保 暖,洗澡水别太凉、洗头后要及时吹干等。2016-12-15
脾虚有湿、不消化、大便稀,两味药药食同源健脾利湿

2021-03-28
mcxzy 阅读 1 次 更新于 2025-04-20 13:15:5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五苓散:此药能温阳化气、利湿排水,适用于因阳虚不能化气、水湿内停引起的水肿。它可以帮助改善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吐、泄泻以及口渴不想饮水等症状。2. 参苓白术散:该药物有益气健脾、补肺气的效果,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导致的食欲不振、大便稀溏、气短咳嗽、肢体乏力等情况。3. 藿香正气水...

  • 1. 逍遥丸:适用于肝郁脾虚的情况,可以疏肝解郁,健脾养血。逍遥丸的主要成分包括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薄荷、生姜等,能够缓解因肝气郁结导致的胁肋疼痛、情绪抑郁、头痛目眩等症状 。2. 四君子汤:这是一个经典的补气健脾方剂,适用于脾气虚的情况。主要成分包括人参(或党参)、白术、茯苓...

  • 1. 藿香正气水/丸:适用于因湿邪犯表、脾胃不和引起的湿气重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该药物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作用。2. 参苓白术散:对于因脾虚引起的湿气重、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症状有良好效果,能够补脾胃、益肺气、利湿。3. 二妙丸/四妙丸:主要用于下焦湿热,如大便黏腻...

  • 2、脾胃虚弱:患者通常表现为倦怠、乏力,此时可以服用补中益气丸等药物进行治疗;3、阳虚体质:患者畏冷症状较明显,受寒后出现胃疼、腹泻等症状,一般通过附子理中丸等药物进行治疗;4、寒湿体质:如受凉后出现恶心、呕吐,并伴有胃脘冷痛、口泛清水、苔白腻等症状,可以通过藿香正气水或者藿香正气胶囊...

  • 脾虚湿气重者可以服用五苓散、参苓白术丸、藿香正气水等中成药来调理。1.五苓散:具有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的功效,可治疗阳不化气、水湿内停所致的水肿,缓解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等症状。2.参苓白术散: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可治疗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