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诊里与外怎样区分?

摸摸腹腔积液的病人你就知道了。其弦滑最盛的地方不会是关,也不会是尺,而是两者之间。尺的上下可以理解为里外。这在清朝医家的书里有较多论及。
但轻取重取也是有其道理的。如心衰晚期的病人右尺肯定是浮的,大便不通你怎么去把握?刘渡舟认为是从右寸去感觉,但我觉得重取尺脉更有意义。
中医理论各家各有说法,各有疗效,重点是看你能不能理解其内涵,没有什么绝对的。2020-04-16
mcxzy 阅读 100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3:32:3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摸摸腹腔积液的病人你就知道了。其弦滑最盛的地方不会是关,也不会是尺,而是两者之间。尺的上下可以理解为里外。这在清朝医家的书里有较多论及。但轻取重取也是有其道理的。如心衰晚期的病人右尺肯定是浮的,大便不通你怎么去把握?刘渡舟认为是从右寸去感觉,但我觉得重取尺脉更有意义。中医理论...

  • 1. 脉位的浮与沉反映了病位的表里。浮脉表示轻按即可感知,重按则减弱,多见于外感病初起,表明机体与外界致病因素相争于肌表。沉脉则需重按才能察清,轻按不得,多表明病在里,阳气衰微。2. 脉速的迟与数反映了脉搏的速率。迟脉一息不足四至,表明病属寒性,气血运行不畅。数脉则快于正常,一...

  • 首辨其位置,浮沉之间,解读疾病信号。虚实辨识:脉象的虚实,揭示了体内正邪的较量,浮大为表,沉细为里,两者交织,揭示病症全貌。长短考量:脉象的长短变化,暗示气血的流动状况,长脉如弦,短脉如搏,细微变化,显露出疾病的蛛丝马迹。疾迟捕捉:脉搏的频率与节律,是判断病情快慢的指标,数脉如疾风...

  • 主病: 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特点: 脉搏部位较深,按至肌肉以下。主病: 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 里虚。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焰,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

  • 内实外虚是中医脉诊中的术语,用来描述一种脉象特征。具体来说,这种脉象表现为来迟去疾,即脉搏初起时感觉缓慢,但很快又变得急促。这种情况通常暗示体内存在实证,而体表则显得虚弱。这一概念最早见于《注解伤寒论》一书中的解释:“初持脉,来迟去疾,此出迟入疾,名曰内实外虚也。”从心理学的...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