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的血虚是指什么血?

血虚是中医上的名词,指的是人体血液的亏虚,使血正常生理功能失调,导致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失于血液的濡养而表现为全身虚弱的证候。形成原因有:先天性的体质虚弱、脾胃虚弱,血液生化无源、一些急慢性的出血、过多的思虑暗耗了人体的阴血等,导致了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无华或者是萎黄,嘴唇、指甲颜色发白,心慌心悸,失眠多梦,手足部麻木。
血虚可能由脾胃虚弱、急慢性出血引起的,也可能因久病不愈、思虑过度,从而耗伤阴血导致的,其次瘀血阻络、肠道寄生虫也会引起血虚。
血液亏虚,脏腑形体官窍失于濡养而表现出的全身虚弱的证候。其形成的原因有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或者是急慢性出血,或者久病不愈,或者思虑过度,耗伤阴血,或者瘀血阻络,新新血不生,或者是肠道寄生虫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和苍白,唇色淡白,爪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妇女经血量少,色淡,月经延期或者闭经。2022-07-08
血虚就是血液亏虚、血液不足,脏腑形体缺少血液滋养而表现出的全身虚弱的证候。还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调理。
血虚可能由脾胃虚弱、急慢性出血引起的,也可能因久病不愈、思虑过度,从而耗伤阴血导致的,其次瘀血阻络、肠道寄生虫也会引起血虚。
血虚可表现为面色萎黄、苍白,唇色淡白,指甲苍白,经常感觉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部分女性也可出现经血量少、色淡,甚至出现月经延期或闭经。2022-07-08
mcxzy 阅读 8 次 更新于 2025-04-07 23:28:5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血虚是指血液亏少、血液不足的一种病理状态。以下是关于中医血虚的详细解释:1. 血虚的原因: 饮食不合理:长期偏食、营养不良或饮食不均衡可能导致血虚。 过于劳累:身体长期过度劳累,消耗过多气血,未能得到及时补充。 情志问题:情绪严重波动,如长期焦虑、抑郁等,可能影响气血生成和运行。 失血过...

  • 中医认为血虚是一种虚证,常伴随气虚而出现。血虚的意义是指血液量、气血质量或运行均不足,导致全身气血不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虚血”。患者通常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失眠等症状,甚至 menstruation不畅、月经量少、经期过短等女性病症。此外,血虚还容易导致认知功能下降、注意力不足等问题。...

  • 中医中的“血虚”是指人体失去了足够的血液和能量,导致机体营养不良和生理功能障碍的一种状态。以下是关于中医血虚的详细解释:1. 原因: 身体过度疲劳。 饮食营养不良。 女性生理期间或产后等特殊生理阶段。2. 症状: 头晕眼花:由于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脑部缺氧。 视力模糊:眼睛缺乏足够的血液滋养,影响...

  • 中医认为,血虚是指体内血液的亏损状态。这种状态可能源于多种原因,比如长期的慢性疾病、过度劳累、饮食不当等。当身体出现血虚的情况时,可能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等症状。中医治疗血虚的方法多样,包括通过饮食调理、药物治疗以及针灸疗法等。血虚的症状可能会影响到身体的多个方面。比如,在...

  • 在中医理论中,血虚与血瘀是两种不同的病理状态,但它们有时会同时出现。血虚指的是血液不足,气血生成减少,导致身体机能下降;血瘀则是指血液运行不畅,停滞在某些部位,引起局部肿痛或不适。这两种情况虽然性质不同,但在临床中有时会并发,需要分别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治疗。治疗血虚通常采用补血的方法...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