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 指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所表现的征候。 主要表现为:脘胁胀闷疼痛,嗳气,嘈杂吞酸,急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肝胃不和证是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脏腑功能不协调所致的病证。多由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影响胃的功能;或寒邪侵袭肝胃,导致肝胃功能异常等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胃脘胁肋胀闷疼痛,嗳气吞酸,呃逆呕吐,烦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巅顶疼痛,呕吐涎沫,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弦。 病机分析:本证可分为肝气犯胃和寒邪侵袭肝胃二种类型。肝气犯胃者,肝郁化火,横逆犯胃,肝胃气机不畅,则胃脘胁肋胀闷疼痛;气郁化火,胃失和降,则嗳气吞酸,呃逆呕吐;肝失条达,心神不宁,则烦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为肝气郁而化火之象。 寒邪侵袭肝胃者,阴寒之邪循肝经上行,则巅顶疼痛;寒邪犯胃,中阳不足,胃失和降,则呕吐涎沫;阴寒之邪内盛,阳气受损,则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弦为阴寒之象。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的肝气犯胃型当与脾胃湿热证相辨别,两者均可出现胃院胀痛,嗳气吞酸,呃逆呕吐等症。但本证有肝气郁结、横逆犯胃的临床表现,脾胃湿热证无这一表现。本证的寒邪侵袭肝胃型当与寒邪犯胃证相辨别,两者都有胃寒疼痛、呕吐等表现,但本证有肝寒气郁的临床表现,寒邪犯胃证则无这一症状。2017-09-23
气滞血瘀,肝胃不和是什么症状
1 个回答医识问答网专题活动
肝郁血瘀的症状表现多样,例如胃脘疼痛,连及两胁,攻撑走窜,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善太息,不思饮食,寐差,舌苔薄白,脉弦。这些症状的发生通常是由于肝气失于疏泄条达,横犯脾胃,导致肝胃不和或肝脾不和,气血阻滞而致胃痛。治疗上宜疏肝和胃,理气止痛,常用主方为柴胡疏肝散加减。此外,肝郁血...
1、肝胃不和:患者爱生气,一生气出现胃胀、胃痛、早饱、嗳气,待情绪缓解后胃痛、胃胀的症状自然缓解,通常可以用玫瑰花、白梅花、玳玳花等泡水代茶饮,可以起到疏肝、和胃、止痛、消胀的功效;2、气滞血瘀:如果患者平常胃痛,且夜间加重以刺痛为主,并且舌质暗,有瘀斑、瘀点,脉偏弦涩,通常属于气滞...
1、胸胁胃脘胀痛或窜痛--肝失疏泄,肝胃气滞。2、呃逆嗳气,吞酸嘈杂──肝胃气滞,气郁化火,胃失和降。3、烦躁易怒--气郁化火,肝失柔顺。4、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带数--气郁化火之征。5、或巅顶疼痛,遇寒则甚,得温痛减--寒邪内犯肝胃,阴寒之气循经上逆。6、或形寒肢冷--寒邪入侵...
肝脾不调证:因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脾失健运所表现的肝经经气不利的胸胁胀痛和脾运化不利,气机阻滞的腹胀、便溏等症。 肝胃不和证:因肝气郁结,久郁化火,肝胃郁热所致的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证候。主要表现有脘胁胀痛,嘈杂吞酸等症。 病因 肝脾不调证:情志抑郁,所求不遂,则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则肝...
肝火郁结是怎么引起的 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所表现的证候。多因情志抑郁,或突然的精神刺激及其他病邪的侵扰而发病。肝失疏泄,气机郁结,则情志抑郁;久郁不解,失其柔顺舒畅之性,故急躁易怒。气郁生痰,痰随气升,搏结于咽则见梅核气,积聚于颈项则为瘿瘤,气滞血瘀,故月经不调或经行腹痛。气聚血结,日久...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 为什么脸部针灸后会留下黑点点 15次阅读
- 针灸后伤口如何处理? 18次阅读
- 针灸在脸上鼻子扎的留下针眼怎么修复?会自己恢复吗? 13次阅读
- 肾虚怎么调理好 8次阅读
- 针灸是否可以减肥 19次阅读
- 肾阴虚和肾阳虚的表现 10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