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滞胃肠证的针灸疗法是怎样的?

[取穴]中脘,足三里,是治胃病之要穴,梁门为胃经穴,能健脾胃,助运
化,天枢是治消化道疾病的主穴,能通腑消导,和胃健脾。上巨虚调理胃肠功能,助脾健胃。公孙为脾经络穴别走胃经,能调理脾胃,消积除痞,对伤冷食者更有效。
[处方]中脘、天枢、足三里、梁门、上巨虚、公孙。
[做法]中脘、足三里、天枢为一组。梁门、上巨虚、公孙为一组。每
日一组,交替应用6~8天为1疗程,足三里、上巨虚、公孙出针时缓慢捻转出针,急按针孔,揉按片刻(补法)其他穴位出针时摇大针孔,迅速出针,不按针孔(泻法)。
2019-12-27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20 10:15:2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操作]受术者取仰卧位,施术者两掌逆时针轮状推腹部,叠掌揉腹部;掌根按揉关元;双手拇指按揉天枢、中脘、气海、足三里穴。拇指分别按揉手足阳明经(上肢前臂段、下肢小腿段)。再在腹部多使推法、摩法,按揉脾俞、胃俞、足三里。(2)针灸疗法 [取穴]脾俞、中脘、大肠俞、足三里。[操作]脾俞用补...

  • 此外,消导方还通过调节胃肠蠕动,促进胃部收缩和幽门开放,保持胃部张力正常,增强肠蠕动,缩短肠鸣音的间隔,有助于顺畅的消化过程。在治疗消化不良方面,针灸疗法也有显著效果,而消食导滞方的穴位选择主要集中在任脉和足阳明经上,这两大经络对于肠胃功能的调节至关重要。

  • 4、胃肠食滞:病人在便溏的同时还会有腹痛,大便常伴有恶臭味,但通常腹泻后疼痛就能减轻。这种情况下可服用保和丸、枳实导滞丸等中药,另外还可以服用健胃消食片、肠道益生菌等药物,能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消化不良的症状。长时间便溏的病人除了在临床上用中药调理外,还可以配合针灸、艾灸、按摩等辅助治疗,...

  • 针灸治疗脾胃疾病,疗效确切,特别是脾胃为主的慢性病,如慢性腹泻、消化不良等,多可取得好的效果。现在把常见的适应证,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满、泄泻、便秘、呕吐等方面,辨证归纳于下: 一、食欲不振 食欲不振古称“不嗜食”,多由脾胃虚弱、火不生土、肝气犯胃等引起,辩证取穴于下: 1.脾胃虚弱 胃经...

  • 胃俞为背腧穴主治胃中寒胀[2].针刺用泻法,多用艾灸法在中脘穴及神阙附近温和灸来达到温中散寒,缓急止痛之效。中药调理以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的方剂如香苏散等配合应用 二、饮食伤胃 病因:饮食不洁,过食肥甘导致湿热内生或食滞不化内有虫积阻滞胃气 症状:胃脘胀痛,嗳腐吐酸,厌食或呕吐不消化...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